曲阜师范大学“星光不负守田人”社会实践队:寻访田间地头,探析耕地实情
中国青年网青岛12月30日电(通讯员逄兰)
近年来,因农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大量耕地流向林地等非耕地地类,“耕地非粮化”问题突出。“耕地林果化”作为“耕地非粮化”典型现象之一,12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星光不负守田人”社会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开展关于耕地林果化的实践研究。
寻根问底,立足实际
黄岛区西部的农村有大量耕地,众多农民依靠种植业维持生计。在实践开始前,队员对泊里镇情况进行了提前了解,决定前往甲滩村进行走访。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当地农民深入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逄兰 供图。
甲滩村是当地所剩不多的农村之一,该村靠近河流及河湾,土壤肥沃,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社会实践队队员通过走访了几户农民,深入了解到,近年来因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的发展,当地炼钢厂的规模扩大,虽然通过填海造陆的方式获得了一些土地,但仍然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来满足生产需求。因此,钢厂附近的农村搬走了不少,房屋拆迁,大量农田弃耕。由于众多客观因素,许多拆毁的村庄尚处于废墟状态,农田里的果树还未砍掉。拆迁前农民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评估费用,在农田里种植茶树、苹果树等林木作物,因此,现在田地里还能看到部分果树。
图为荒凉的农田中尚存的果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逄兰 供图。
从田间来,到田间去
为了让理论更加贴切实际,“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队员在村民的带领下,前往距离甲滩村较近的农田中亲身体验“耕地林果化”。农户透露道,以前当地以种植业和海产养殖业为主,家里的男丁养海,女主人则在田间地头耕作,休渔期男主人也会到地里帮忙。现在生活条件改善,政府补贴增加,海产养殖的人也少了,更不再以种植业为生,大多数年轻劳动力到钢厂里工作,高级知识分子更会到区里、市里,甚至到一线城市工作,原本通过分配得到的土地便会成为荒地或者林地,所以村里大多都是老年人,他们不愿舍弃旧的生活方式,就在农田里种植一些蔬菜、小麦等作物。
图为耕地上的小麦及两侧的果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逄兰 供图。
学习理论,实践运用
甲滩村自古以农业为主,该村有耕地面积1350亩,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养殖业、种植业的较大规模的支柱产业。同时,山东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对粮食的需求及大,耕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及省政府对耕地的利用和保护也出台了众多切实可行的政策,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号)等重要文件。而耕地林果化对土地造成的破坏是不可逆反的,树木的根系深深扎入土壤,对耕作层的土壤理化性质破坏严重。
在走访过程中,社会实践队队员也向农户普及了相关知识,询问了他们的意愿。据了解,大部分农户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并不知道耕地林果化的破坏程度如此之大,但在队员的耐心讲解和知识普及后,表示愿意将种植果树变为耕种农作物,甚至主动提出愿意与左邻右舍一起保护耕地。另外,在队员询问充分利用耕地的新方式时,村民并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更希望政府能给农民多些农业补贴、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他们对种地的意愿会大为增加。
图为“星光不负守田人”社会实践队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逄兰 供图。
耕地的保护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耕地林果化不仅会影响土地,更会影响人类的生活,曲阜师范大学“星光不负守田人”社会实践队关注乡村产业协调问题,探究促进乡村发展、农业发展的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45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