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相伴而来的环境污染、雾霾天气、城市拥堵等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长久以来,环保问题往往被认为是企业生产端需要解决的矛盾焦点——包括气体排放、能源替代以及环保标准的建立等。然而,如何运用技术和社会共治手段,推广循环经济,使得整个产业在气候变化、农业面源、减少塑料污染、空气污染、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问题同时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于此,曲阜师范大学“笃法先锋”社会实践队开展以黄河沿岸群众调查为实践途径探析“双碳”核心宣传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月31日上午,“笃法先锋”社会实践队开展第一次主题研讨会,由队员刘钰杨主持,全体团队成员参与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研讨的主题聚焦于“双碳”的定义、国际语境及中国方案。
首先,刘钰杨详细介绍了“双碳”背景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20世纪提出的新的经济模式,其特点在于使用废弃物并能将其作为资源重新利用。循环经济成为经济模式,在理论上证明成立,但在实践中很难实现,这与其模式特性有关。随着国内消费占比超过GDP总量50%,循环经济与消费后的紧密关联,以及互联模式和数字化技术、碳交易市场的兴起,都为循环经济带来了商业化运营的机遇。国际上有专门致力于循环经济研究的机构,如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特别在关于塑料、服装、设计、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出版了多个专门报告。欧盟在此方面加大力度,在‘绿色新政’一揽子计划也包含循环经济行动。
为进一步推动“双碳”目标在中国的实际意义应用,我国需要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在能源效率、材料技术和生物系统的应用,从石化燃料循环碳和生物碳两个不同方式建立碳减排解决方案,创造最大的环境生态效益和最低的减排成本。在工业方面,提高能源循环再生利用模式,如传统行业钢铁、水泥、冶金的余热回收发电,将低品位热能转换为高品位电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还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将低温可再生转换为电能。在传统石化行业推动绿色低碳工艺技术,如再生剂循环技术,全面改善汽油转化率以及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实现减污降碳,行业升级改造。 在消费品行业,可以开展更多针对消费端减排和供应链推动。可解决企业上游产品的废弃问题,与低碳标签挂钩,增加企业可持续竞争力。
此次主题研讨会,曲阜师范大学“笃法先锋”社会实践队组织开展以黄河沿岸群众调查为实践途径探析“双碳”的定义、国际语境及中国方案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多元化的学术形式进行“双碳”核心的大力宣传,鼓励黄河沿岸的人民群众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双碳”行动,使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深入人心,提升全民环保意识与保护水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45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