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心有青山莫白头 绿水绕肩俚声悠 ——“聊斋寻俚”实践团访淄川区聊斋俚曲艺术剧团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 作者:盛同玲

2017年,是淄川区聊斋俚曲艺术剧团成立的第9周年。这9年,是艺术团传承与创新的9年,同样也是艺术团执着与守望的9年。

“嗳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7月17日傍晚,山东理工大学“聊斋寻俚”社会实践团跟随聊斋俚曲艺术团来到了淄川峨庄,这里即将进行聊斋俚曲艺术团在上半年最后一场“送戏下乡”活动的演出。


戏台子早早搭建好了,演员也都换好了衣,描好了妆,准备“大展身手”给峨庄乡的父老乡亲演一出好戏。本次编排的剧目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小说,名为《姊妹易嫁》,剧情稍有改变。一曲俚曲唱起,唱起了峨庄父老乡亲的的兴致,个个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戏台子,唱罢一场,韵味悠长。

老当益壮 宁移白首之心


2007年,淄川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王世忠,带领自己组建的老年戏曲音乐协会在区里的文艺以比赛中斩获一等奖,活动与组织能力不同凡响,让文艺界的朋友刮目相看。次年春,原淄博市政协委员陈倩、老文艺工作者杨道坤叩响了王世忠的家门。

“世忠啊,咱淄川的聊斋俚曲2006年就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都快两年了,也没有得到显著的保护措施,眼瞅着会唱的人都年事已高,再不赶紧想办法这聊斋俚曲就要失传了。”

一席话说进了王世忠的心里,他又何尝不想保护传承聊斋俚曲?可是谈何容易。三人思索良久,觉得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在自己这里断了根,虽然不是蒲氏后人,但依然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和传承淄川当地的艺术形式:聊斋俚曲。他们几经打听,几番周折找到了聊斋俚曲的全国传人、蒲松龄第11世孙蒲章俊,并邀请了对聊斋俚曲有研究的20多位学者,主持筹办了“聊斋俚曲研讨会”,一起为俚曲的保护和传承献计献策。

2008年7月,淄川区聊斋俚曲艺术团在以蒲松龄字号命名的留仙湖畔挂牌成立。王世忠担下重任,成为艺术团第一任团长。刚刚成立的艺术团,竟一呼百应,引得淄川区各阶层戏剧演员和器乐演奏者积极参团,一下子就聚集了50余人。这下可乐坏了王世忠,为保护传承俚曲开了一个好头。可随之而来的就是资金问题,艺术团刚刚成立没有任何资金来源,组织支持,大家的伙食、服装、乐器、道具、交通等费用问题都没有着落。

身为团长的王世忠不得已拉下老脸去“拉赞助”,想起当年的情景,王世忠笑着说,就像和尚化缘,挨家挨户地要。淄川的所有机关单位都被他跑遍了,多的一两万,少的几千块,几个月下来竟“盆满钵满”,“化”到12多万。

聊斋俚曲艺术团也吸引到了更多真正热爱俚曲,把传承俚曲作为己任的人走到一起。除了陈倩、王世忠、杨道坤,还有淄博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巩武威、老文艺工作者李维臣。就这样,几位老人各自发挥所长,陈倩和巩武威负责编剧,杨道坤负责谱曲,李维臣负责导演,王世忠负责联系场外、外联等事务,始终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聊斋俚曲。


齐心协力 传唱聊斋俚曲


如今,艺术团的发展蒸蒸日上,已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不容小觑。艺术团的发展离不开省里、市里、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更离不开艺术团成员的团结一致。

已经78岁高龄的王镇东是艺术团的副团长,年龄大了,俚曲唱不动了就把机会留给年轻人,自己退居二线,当个后勤人员。60岁的刘勇和54岁的刘佳是一对亲姐妹花,她们先后来到艺术团,姐姐刘勇在艺术团负责的工作是给演员化妆,而妹妹刘佳则是传唱俚曲。 年仅28岁的董锡教相对于艺术团的前辈来说算是非常年轻的了,在团里负责二胡演奏。他虽然来到艺术团的时间不长,可对这里的热爱丝毫不比其他人少。65岁的翟冬梅2009年就进团了,她不是演员也不会演奏乐器而是负责大家的服装统筹。当我们问起这份工作是否枯燥无味时,翟冬梅却微笑回答“乐在其中”。孙菁薇还是艺术团里的小妹妹,今年刚刚27岁,不过去年刚刚入团。学唱俚曲属于“半路出家”,之前没有接触过,因为学得认真,现在唱起来倒也是有板有眼。我们采访的每一位成员,他们不仅都表达了对聊斋俚曲和艺术团的热爱,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传唱俚曲是他们的责任所在。这条路,任重道远,可他们会始终坚持。

艺术团自2008年成立以来,为俚曲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实打实的杰出贡献。先后创作演出了聊斋俚曲戏《求骂》、《带着奶奶做新娘》、《渔翁与城隍》、《学究自嘲》和《钟妹庆寿》,整理了俚曲曲牌十余段,深入到农村、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巡回演出百余场。连续三年组织举办了专场汇报演出,都取得圆满成功。聊斋俚曲古装戏《求骂》经省戏剧家协会帮助改编排练,推荐其参加了第三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评选,喜获喜剧类三等奖,是省内唯一一个民间剧团表演的小戏获此殊荣。组织参加第六、七届全市优秀民间剧团大展演,荣获“淄博市优秀民间剧团”称号。参加“中科蓝天杯”第二届“谁不说俺家乡好”山东地方文艺电视大赛,大赛评委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可严重的老龄化使艺术团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艺术团成员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传承上正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但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淄川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到传唱俚曲的“老年大军”中,从已经满头银发的的爷爷奶奶手中接过接力棒,为保护和传承俚曲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心有青山 情怀永不更改

“您期待有朝一日聊斋俚曲走出淄川,走出淄博,走向山东,走向全国吗?”

“聊斋俚曲只能也只会在当地发展。”淄博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巩武威这样说道。

聊斋俚曲,被称为中国明清时期民间音乐的“活化石”,是蒲松龄运用山东淄川一代的方言、土语和民歌、俗曲创作的民间小调。由于唱词和道白都是未加雕饰的民间语言,用淄川地方的吐字发音说唱所以限定了聊斋俚曲的流传范围。而正是这一限制更加凸显了聊斋俚曲的传播意义:作为地方文化特色,为了抵制同质化,保持其特色,必须使用当地方言,只为当地的老百姓演唱。

成立8年来,聊斋俚曲艺术团先后排演了数十部戏,演出百余场,受到淄川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原汁原味地传承又要在剧本的编排上下功夫迎合大众口味及时创新,实属不是一件易事。“新排的戏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贴合时代主题的现代戏,反应和弘扬社会正能量。例如反应年轻一代孝敬老人的《带着奶奶当新娘》,根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淄川区环保局监察大队孟祥民先进事迹改编的《环保卫士》。另一方面是根据聊斋故事改编的,例如根据《聊斋志异》中<骂鸭>改编的<求骂>,戏中添加了许多当地民间习俗和方言,通俗、生动、形象。群众喜闻乐见。”王世忠向我们介绍到。

艺术团的几位元老商量,聊斋俚曲将始终秉持“走街串巷,文化惠民”的原则跟老百姓见面。将重点打造《孟姜女》为俚曲的经典曲目,世代传唱。“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碰撞,我们期待会碰出令人惊喜的花火。”巩武威主席说到。


心有青山,绿水绕肩。7月18日艺术团全体成员在淄川区杏花村一起游玩。吃午饭前,淄川区委老干部活动中心的王校长组织成员一起合影留念,大家扯着“庆祝聊斋俚曲艺术团成立9周年”的横幅拍下了大合影,成员一同并肩前行的这9年,也随着快门声永远被定格在岁月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4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志愿服务践行党员使命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我来说,这更是体现我的入党志愿,贯彻落实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贡献自我…… 呈馨茹 陈茹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青年党员担使命,社区实践展风采

“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 朱霖怡 呈馨茹 江西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社会实践感悟—以志愿服务践行党员使命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我来说,这更是体现我的入党志愿,贯彻落实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贡献自我…… 呈馨茹 陈茹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江西师大外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缅怀先骕先生,凝聚奋斗力量”

为教育引导师大学子缅怀先骕先生,凝聚奋斗力量。7月2日上午,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发展成就观摩团来到庐山植物园,缅怀国立中正大学校长胡先骕先生。在胡先骕先生墓前,全体观摩团员肃…… 周伊睿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坚定信心乘势而上 走出文旅发展新路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以其独特秀美的风景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驰名中外。落日沉溺于云雾小城,晚风沦陷于赤诚的爱。在庐山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 朱霖怡 呈馨茹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江西师大外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 “00后”大学生青春宣讲小分队 深入庐山

江西师大外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00后”大学生青春宣讲小分队深入庐山中学讲党史(通讯员呈馨茹/朱霖怡)思想力量跨越百年时空照亮前方道路,信仰之光穿透光辉岁月指引中国方向。中国…… 呈馨茹 朱霖怡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探寻即墨老酒:在传统与现代间勾勒乡村新画卷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是乡村发展的根基。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留住乡愁,还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深厚底蕴;产业是乡村振…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青春助力夕阳红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青春助力夕阳红(通讯员李雨欣)在当今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对于…

“青鸟衔药,筑梦齐鲁”社会实践队队员 王凯

寒假期间,作为“青鸟衔药,筑梦齐鲁”社会实践队的队员,我以诊所助理的身份进入了山东省烟台市北官庄东卫生室,进行了为期…

览澄泥印韵,探黄河艺魂

(通讯员王义宁)澄泥印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印章艺术的一种,也是现代印章的一大流派。黄河澄泥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安徽工业大学移动科普团给初中生科普科学

寒假之行,科普之翼大学生网报六安1月21日电(通讯员陶长傲)1月20日,安徽工业大学赴六安移动科普团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周集…

最新发布

不忧虑潦倒的现在 不畏惧未知的未来
不忧虑潦倒的现在不畏惧未知的未来—许昌学院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经天纬地”赴周口西华县顶岗实习队工作进行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 …
西南石油大学土建院“印象四川 魅力川萃”实践队前往悦来茶社寻访国粹川剧文化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一颗璀璨的明珠,2006年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四川的特色文化,在其关注度及传承学习上曾一度陷入低迷期。7月22日,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印象四川 魅力川萃”暑期社会实践队 …
“聊斋寻俚”实践团走访聊斋俚曲市级传承人陈倩
7月29日,山东理工大学“聊斋寻俚”社会实践团来到年逾古稀的俚曲编剧陈倩家中,向他请教聊斋俚曲知识。…
河南师大“爱之旅”支教:为爱坚守,让梦飞扬
桑寨五年行,共创爱之旅。河南师范大学“青春好奋发,爱之旅V期” 公益支教服务团实践活动落下帷幕。…
商学院院队调研三组举行首次傩文化研讨会
(通讯员 传可馨田小芬 杨思武)7月29日上午,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赴娄底新化院队的调研三组,在基地举行了组内首次研讨会,会议内容是确定问卷内容和调查课题方向。调研三组的课题是“探索如何促进梅山傩文化的 …
中国矿业大学法援服务营对雨花台法院进行参观学习
2017年7月27日上午,中国矿业大学法律援助服务营的参观了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的雨花台法院,成员们在此旁听了有关刑事的两起案件,之后与雨花台法院的法官一起展开了有关法律援助事项的座谈会,成员们从中受益良多 …
公共管理学院法律援助服务营在雨花台法院听审案件
7月27日上午8:00,我们来到了雨花台区人民法院听了两场庭审,入场的审核程序很严谨,这都告诉我们法院是个严肃正经的地方,是不容许儿戏与胡闹的!这两场庭审,一场涉及非法拘禁罪,一场涉及贩毒罪,分别是非法拘 …
公共管理学院法律援助服务营与雨花台法院开展法务实践座谈会
7月27日,法律援助服务营到达南京,参观了雨花台法院,旁听了刑事和民事两起案件,并与雨花台法院的法官就法律援助服务的相关问题开展座谈会。首先,法律援助服务营的成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雨花台法院,经过 …
公共管理学院法律援助服务营法务实践之雨花台法院
7月27日上午8:00法律援助服务营的同学们前往南京市雨花台法院参观学习。在该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庭庭长耐心细致的向同学们介绍了该院诉讼服务中心职能、司法公开平台建设、便民诉讼服务等情况,同学们边听边记, …
中国矿业大学法援服务营参观南京知识产权法院
2017年7月26日,中国矿业大学法律援助服务营的成员参观了南京铁路运输法院,即南京知识产权法院。成员们旁听了一场有关知识产权纠纷的公诉案件并在法官热心的带领下展开了一次有关知识产权的交流会。上午10时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