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宏扬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对社会实践队队员国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大有裨益。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鼓励大学生关注中国的文化发展,12月24日张雯莉作为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爱无止尽、星火相传”社会实践队队员走进济宁市任城区太白楼与大运河,深入了解济宁文化的内涵与魅力,感受济宁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在佩戴口罩,出示身份证的情况下,社会实践队队员登上了太白楼。首先社会实践队队员进入到李白纪念馆,李白手书的“观”字碑立在大厅中央,碑上的刻字部分已经有些毛躁与模糊,可以看出时间对它的打磨。随后,社会实践队队员走入石碑旁的展厅去了解李白与太白楼的前世今生。
太白楼因李白常在此饮酒赋诗而得以闻名,“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酒楼指的就是太白楼。展示厅里摆放了许多唐朝文物,墙上还悬挂着樽、书、琴、剑,让社会实践队队员了解李白文化的同时对唐朝有了更切实的认知。其中工作人员着重为实践队员介绍了李白现存的唯一真迹《上阳台帖》,“山高水长,物象万千”,其书气势飘逸,用笔收放自如,令社会实践队队员印象格外深刻。
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引,社会实践队队员考察了李白纪念馆墙壁与院内的刻石,工作人员热情地回答了社会实践队队员心中关于李白文化意义的问题,他告诉社会实践队队员,“李白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意义绝不限于李白的诗歌本身,而是展示了千百年来中国社会不同层面的价值观、审美观,是具士子文人和普通民众对权势的批判和对自由境界的追求。工作人员还热情地为社会实践队队员介绍了太白楼的镇馆之宝:李白手书的“观”字碑、乾隆皇帝的御笔刻石、罗振玉的石刻楹联等刻石的历史来源。工作人员感慨道,李白文化早已成为了济宁人的一部分,无论是小孩三岁就开始背诵的诗歌,还是李白的那份洒脱浪漫的情怀都早已融入了济宁人的日常生活。
据社会实践队队员对当地历史的考察并对当地人采访后得知,李白文化与济宁历史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如今已相互交融、不可分割。这里有文人墨客的雅致情怀,运河北岸的太白楼作为以往江北最具影响力的名胜。康熙、乾隆、李如圭、潘季驯、林则徐等等这些历史名人纷纷前来,抒发对李白的怀古之情;这里也有漕运顺畅的烟火人气,济宁占据了“南通江淮、北达幽燕”的极佳的地理位置,运河成为当时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目前改道后的大运河依旧发挥着它的航运功能,有通向南阳古镇,微山湖等地区的船只。济宁的大运河代表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水利专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创造。
离开太白楼后,社会实践队队员继续向西行走,到了古运河,沿着河岸边走边观察,沿途有许多以前航运所需要的设施,有闸、堤、坝、桥、码头、纤道、水城门等等,沿岸还有驿站、酒楼等古建筑,修缮前的太白楼就是其中之一。在其附近的“运河书屋”“运河记忆”等新运河地标的诞生无一也不表明着运河产生的影响力。“运河记忆”的街区夜游,市民可乘船从东大寺乘船至会通桥,“运河记忆”成为济宁文化旅游打卡地。“在灯光的映衬下,船桥倒映在河中,真不枉济宁江北小苏州的美誉”当地居民感叹。以往运河水上游览项目会有花鼓、豫剧、黄梅戏等传统文化的展演,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可惜因为实践队员来的时间不对,只能体验到乘船观光。
运河故道南邻的宣阜巷,是具有大运河风情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地,为省级首批文化历史街区。走在这一临水而居的街巷中,可以看到许多仿古建筑邻古运河而建,真可谓是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实践队员打量街边店铺,被内画、剪纸与高高挂起的灯笼等非遗技艺深深吸引,在宣阜巷内,有许多小摊售卖宣纸毛笔,实践队员买了一副,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据了解,近年来任城区以宣阜巷作为文创品牌,致力于推动运河文化保护与创新结合发展,实现文旅结合发展,擦亮“运河之都”品牌,形成了以运河畔宣阜巷休闲文化步行街为代表的保护性研发基地。目前,除水上项目外“运河记忆”还开放了步行街夜游览、运河戏院等项目,而剪纸、泥人、烙花、虎头鞋等手工制品也在工作人员的大力宣传下走入了千家万户。
本次实践活动为社会实践队队员提供了一个了解家乡的机会。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用心触摸济宁文化。济宁太白楼因为李白而成为济宁千秋独步的历史名楼,其跨越千年,虽经历代多次修缮,却仍不改其文脉精魂。大运河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大运河自开凿以来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运河流域社会历史的积淀物。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队队员们要谨记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的需求,并以身去实践,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30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