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品黄河文化 铸优良品格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燕菁雯

中华文明发展至今,它的内涵和外延都与黄河文化密切相关。旧石器时期,黄河流域就留下了中华民族的先祖们和内蒙古晚期智人生存和活动的印记。在我国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吸收和借鉴秦、三晋、齐鲁文化等多元文化,最终建立起了系统的黄河文化主体。千百年来,黄河传统文化经过不断的积累和继承而逐渐衍生出来的各种精神文化体系,这些传统文化已经构成了我国黄河传统文化系统的主轴,成为中华文明的活水源头。为调研黄河文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进一步完善黄河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指明道路和方向,曲阜师范大学保卫家乡黄河行实践队于12月20日赴山东省东营市开展实地调研,我很荣幸作为曲阜师范大学保卫家乡黄河行实践队的一员参与本次实践活动,同学们认真且丰富的回答让我体会到黄河文化对于文化自信培养影响之深刻。

黄河素来有母亲河之称。黄河文化内涵和习俗对各个少数民族产生了强大的同化力和感召力,引领着华夏文明的发展。从这次调研活动中我体会到,在人类的传承和繁荣发展史上,黄河流域文化始终保持“根”的重要地位和“魂”的特殊地位,其诞生影响着整个人类数千年文明发展,给我们的民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深刻文化印记。在我国农耕文明的初期,勤劳聪颖智慧的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实践中已经创造出了光荣辉煌的精神文明。从古文明到现代文明,黄河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以广博深厚的文化内涵,创造性地吸收马克思主义思想,同时在实践中传承并发展红色文化、爱国主义及生态文明等新的文化内涵,为黄河文化乃至中华文明增添了新的内容,新时代的黄河精神必定会重新焕发出新的荣光。

图为实践队员在黄河文化馆采访游客见过的黄河生态被污染破坏的现象有哪些。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燕菁雯 摄

当前,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多年发展,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正朝着重视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发展方向转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文化支撑必不可少,文化支撑则需要以树立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为前提。而黄河文化是提升民族自信的重要文化根源。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自信心”问题。历史上,黄河流域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大量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形成世界上唯一不中断的中华文明。黄河文化表现出包容开放的特征和海纳百川的气度,使它不仅善于学习和吸纳周边文化,还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经历百年动荡,民族自信心受到了沉重打击。直到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文化才开始再次走向繁荣。新时代,从中华民族“根和魂”的黄河文化中汲取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文化上的民族特色,是确保文化上民族自信的重要手段。在采访中,实践队员重点询问受访者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应该如何在多元文化冲击中保持本心,坚守文化自信。受访者思考侯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刻认识黄河文化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做好黄河文化教育和传承,为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以潜移默化的方 式影响国民的人生理想,鼓励他们为祖国富强努力奋斗,这是时代的需要,是中国发展的需要。准确把握黄河文化教育传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则是做好黄河文化教育和传承的前提。对近代以来黄河文化中形成的勇于奋斗拼搏的精神进行完整的保留和弘扬,深入挖掘新时代背景下的“黄河故事”,系统做好黄河文化教育和传承,积极传颂“黄河故事”,让黄河文化进校园、进课本。

图为实践队员在特色文化宣传社区采访居民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了解黄河文化。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美玲 摄

虽然人们对黄河文化的时代意义和价值,黄河文化内涵,黄河文化传承体系、传承机制都给予了关注,对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形成新体系、如何构建新的黄河文化传承机制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但总的看来,关于黄河文化教育和传承仍有很多问题。如何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完善黄河文化体系,让“黄河故事”承载与时俱进的、正确的“三观”,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动力,让人们在系统教育和潜移默化教育中形成良性互动,让在 校学生受到大思政课教育,让全社会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受到教育,让更多的人认可黄河文化,接受黄河文化,践行黄河文化,最终弘扬黄河文化,对黄河文化教育传承至关重要。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根据时代的需求,在内容、体系、传承机制以及传承路径等方面对黄河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完善的同时,通过古代黄河文化发展史,近代史当中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革命精神史,当代中华民族经济发展的奋斗史深刻理解和弘扬黄河儿女的坚韧、包容和勇于奋斗、拼搏、创新的精神,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开展黄河文化教育、传承和弘扬,形成全社会参与的黄河文化广泛传播的风气。从全社会的 角度重视黄河文化,将黄河文化的大思政课落实到社会每个角落,形成校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互相促进和良性互动。让黄河文化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新时代的中国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力量之源。(通讯员 燕菁雯)

图为实践队员在曲阜师范大学校内校徽石碑前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燕菁雯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29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二师学子三下乡:聚焦留守儿童教育,共筑成长希望

在湖北省三伏潭镇鲜码村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走访行动悄然铺开。此次家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传递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共同……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以周恩来精神,共燃乡村爱国情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激励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8月2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戏曲绘梦童心扬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绚丽瑰宝,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8月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脊椎动物课堂启智,共筑童心生物探索梦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激发乡村学生们的探索心和好奇心,点亮学生们对于探索神秘生物世界的科学追求。7月3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开心超人舞,快乐乡村课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丰富乡村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同时激发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们的未来发展。7月30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乡村课堂赏古韵,共鸣传统乐器美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9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间接的提升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7月29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调研富硒花生,机械化种植显成效

导语:近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分队在仙桃市三伏潭镇鲜码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于鲜码村富硒花生种植与机……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脸谱绘就传统美,童心共赏文化韵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乡村学生们拉近与中华艺术的距离,领略之中独特的魅力。7月26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内化黄河文化价值 助推个体优质发展
中国青年网潍坊12月26日电(通讯员宋蕾)“滔滔黄河水,漫漫文明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具有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凝聚社会共识、创新核心元素等价值,客观上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创造了良好的理论与实践…
实探农村法治现存问题,谈论寻找解决方案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党的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
实地走访,深度探寻农村普法现象
2022年12月26日,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入乡问法社会实践队通过对农村普法现状的调查,认识到农村普法的成就和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以及提出解决的方法。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下的农村普法建设问题。此次调…
关爱老人不止步,志愿服务暖人心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为提高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引导青年大学生传承“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号召青年大学生弘扬“敬老助老”的时代风尚…
积极推进法治宣讲,共同建设法治社会
法治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工作。为更好地走进社区普及法治知识,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2022年12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红色圣火耀中…
践行环境保护,共创文明城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发展需要文明润泽。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一座文明城市的基本所在。争创文明城市,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发展。为了扎实推进临沂市创建文明城市,2022年12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
【讲述沂蒙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实践队员指出,沂蒙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智慧,同时也包含着其他的学科知识,所以是新时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素材。沂蒙精神主要表现为接受党的领导,对党无比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对共产主义…
弘扬黄河文化 完善文化传承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黄河文化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深入了解把握教育传承现状,找出其存在问题,构建传承体系,是关…
【以史为鉴,开拓未来】
实践队员查阅文献、实地调查了解到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中心任务是武装夺取政权、建设新中国,沂蒙精神主要表现为接受党的领导,对党无比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对共产主义信仰无比坚定的思想品格和对祖国解放…
【讲好沂蒙故事,延续中华文脉】
沂心向党实践队队员通过走访了解到沂蒙山区有一个伟大的女性群体,她们送儿女参军、送夫上前线,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