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从我们出生成为炎黄子孙那一刻起,我们就肩负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我们无时无刻不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青年一代有责任有义务传承传统文化。但是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我们接触到越多的外来文化,当初学习了十八般武艺的孩子们如今却都丢掉了自己的爱好与特长,乐器早已蒙上灰尘,弹不了一曲高山流水,身体也早已僵硬,舞不动一曲惊鸿舞。他们转身一变成为了低头族,刷着抖音,玩着游戏。七夕节火不过情人节,大家只知道送玫瑰以表情义,却不知道送梳子更寓意白头偕老,端午节被韩国申遗成功,茶文化起源于中国但日本茶更闻名于世界……为探寻传统文化,传播华夏文明,12月12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一花一韵”实践队在日照市图书馆内,围绕“源头之水滚滚来,文化发展欣欣然”的主题展开社会实践。
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而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实体可以以一种固定的形态被保存下来。它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其传承载体只能是人,而这无疑增加了它的传承难度。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正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在图书馆内实践队成员见到了非遗“过门笺”,“过门笺,落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在山东日照莒县、临沂一带,过年时会在门框上粘贴“过门笺”,过门笺类似于剪纸,使用彩色的纸张,用刻刀制作出寓意美好的文字、花纹和图案,一般来说,一门上会粘贴6张6色,寓意是六六大顺。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过门笺曾出现过全村仅剩一人坚持的现象,这不禁让我感到心痛。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到诸如苏绣、御窑金砖等非遗文化,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与其保护与传承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成正比,使其传承艰难。由此我们想到,如果在大学生及其他一些社会群体中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辉历史和保护现状从而激发公众的保护热情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图为实践队成员观赏“过门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冰冰 摄
而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国学讲堂,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图为实践队成员进入国学讲堂参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冰冰 摄
著名作家北岛曾经说过,“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当下,处于时代节点的我们回望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更应该弘扬我们的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到我们的血脉和呼吸中。泱泱大国,赫赫华夏,我们不仅有傲人的传统文化,还有日益发展的科技创新,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意识到,如今的科技发展与传统文化并非一对反义词,当我们在发展道路上用科技这把利剑披荆斩棘时,也别忘了传统文化地引领驱动。我们都应该明白,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和发展,是一个民族团结的根本、自信的来源,提升传统文化地传承意识,是一项持久且深入的任务。(通讯员 刘容均)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琦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21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