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为了开拓非遗媒介化生存的路径,将更有生命力、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思维引入非遗实践,近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同寻常,“遗”心“遗”意寒假社会实践队开展了以“聚焦文化空间再造,凝聚媒介力量赋能非遗”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于2022年12月18日,召开第一次线上学习交流会议。
本次会议由队长尚雨主持,全体队员积极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民心中的宝贵文化,理应得到更好地传承。本次会议以习总书记在二十大上的重要讲话“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指导,围绕学习交流、实践前期准备工作、实践过程和新闻稿撰写指导这四部分展开。
图为队员们参加第一次学习交流会
在实践活动准备阶段前期,为提高效率、保障任务完成质量,队员们被分为五组,每组分工搜集不同的学习内容,队员们积极参考人民日报、知网等各个平台上面的优秀新闻、学术类文章、认真看认真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
图为队员们在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会议伊始,队员们依次汇报了自己的学习成果,队长仔细分析、队员积极讨论,加深了对于本次实践主题的理解,并通过独立思考的方式为实践活动的开展献计献策。
在学习交流过程中,第三组队员们重点指出:实践可以从运用新媒体手段宣传非遗的成功案例入手,重点采访非遗传承人,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实践思路开展非遗媒介化的实践活动。而第五组的队员们则相应从实例出发,以自己身边的非遗传承人为例讲述其通过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宣传非遗文化的方法。除此之外,从文化再造方面,她们提出可以通过挖掘以微博、纪录片等媒介进行非遗文化建构的例子,丰富社会实践内容。在非遗存续的传统文化空间日渐逼仄的同时, 媒介空间中文化空间的复兴, 是使非遗重获立身的空间基础的重要方式之一。
会议第二部分为实践前期的工作准备,队长提醒大家要提前规划、安排好行程,准备好调查问卷以及采访内容等,并且在开展实践活动前详细了解自己所调查的非遗文化,保障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接下来,队长逐一给队员们分配了实践任务并详细阐明了任务要求,周密地安排了各个时间段的工作量与主要目标。队长鼓励队员们要积极邀请群众填写调查问卷,亲身体验非遗制作过程,并向队员们强调实践活动中需要保留照片录像等活动内容,对实践活动做出了宏观策划和微观细化。与此同时,队长还指出实践活动的注意事项,包括人身安全与疫情防控等相关问题,为活动的顺利展开提出了前提保证。
最后,队长进行了新闻稿撰写指导工作,介绍了新闻稿的一般类型,书写规范及各平台方的投稿要求等基本内容,使各队员更加明确了实践要求。会议末尾队长再次强调,要重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工作,良好的宣传是社会实践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队员们应积极写稿,不断向权威网站投稿,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会议结束后,队员们针对自己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询问,队长一一进行解答,进一步完善了实践活动前期准备工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队员在记录会议事项
此次会议帮助队员们充分了解了非遗新媒体媒介化、文化空间再造知识,对于实践活动有了更为完善的认知,为后期实践活动做了充足的准备,队员们对接下来的实践活动基本有了大体的目标与方向,保障了社会实践队伍宣传工作的有序进行。队员们将会相互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努力完成本次社会实践,以青春的蓬勃力量,助力非遗文化之弘扬,共筑未来之秀丽中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13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