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已成为农村特有的“标志”,养老难、养老贵问题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食空穿梭小队”前往安徽省开展了“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暑期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电话与燕子河镇镇政府人员取得联系,受邀前往金寨县燕子河镇金冲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康养中心进行参观调研。 出发之前,实践队队长给我们讲解了本次实践的目的和意义,为后期实践工作的顺利完成打好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看着队长对本次实践活动的部署,我深刻感受到本次实践对于我们来说不止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更会是一次丰富自身见识的经历,因此我们对本次实践活动的期待更大了。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一次走出校门,走进实际的机会;另一方面是认为这会比在校学习轻松并且有趣,认为这是一场旅行。 图为团队成员与金冲村康养中心负责人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思琪 摄 坐了很久的大巴车,我们终于来到了燕子河镇,阳光很好。我们到达了提前预定好的宾馆,整理完行李便马不停蹄地在路边采访老人。经过了解,我们发现燕子河镇当前并没有老年人助餐点,大部分老人和家里孩子一起居住,吃住均由孩子负责,也有的老人始终自己做饭自己吃。大部分老人对助餐没有概念,认为只要政府愿意办助餐点,愿意压缩每餐的价格,还是愿意去助餐点用餐的。但是在镇里的金冲村有一个创新型康养中心示范点,每周一、三、五为老年人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餐。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康复中心现负责人王厚琴,深入了解康养中心助餐情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越 摄 燕子河镇不大,寥寥几条街便勾勒出小镇的方圆,吃完晚饭的人们纷纷出来活动筋骨,聚在小镇中心的广场上跳着广场舞,孩子们在一旁打闹,老人们则坐在一旁,静静的乘着凉。夏天的夜晚总是带着人们最美好的期望,伴着小镇自带的岁月静好,给了我们一场难忘的回忆。在燕子河镇的这两天,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中国最广大城镇里普遍存在,而且一直存在的现象,也是极为严峻的问题:缺乏足够的养老设施,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养老体系。 近几年伴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农村很多的居民失地失业现象越发严重。加之我国农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农业生产,从而就更加使得辖区内绝大多数依赖土地收入生活的老年人们受到较大的影响。最终导致农村老年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大幅降低,给老年人以及他们的子女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图为团队成员街坊燕子河镇老年人,了解其对农村助餐看法。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傅苏瑜 摄 在城镇化发展不断加快的今天,居家养老的发展多以服务城区老年人群为主,很少有面向农村老年人的专业性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难以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健全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传统的以家庭为主的居家养老模式已经在逐渐地被历史所淘汰,农村老年人很难再像从前那样,将养老的重任完全的寄托在自己的子女身上。 他们的子女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在外打工生活,只能将老人们留在农村,无暇照顾。或者子女轮流回家照顾父母,或者花钱在村子附近雇个保姆为年迈的父母洗衣做饭收拾卫生。但是往往由于经济的原因,大部分家庭没有能力花钱雇保姆伺候老人,所以只能留下老人们自己在家,靠老人们之间互相照顾,甚至是自行照顾。 在农村,只要身体健康,具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不是负担而是资源。农村留守老年人中真正面临困难的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农村有大量低龄健康老年人,他们有参加互助养老的意愿,若提供部分公益岗,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展互助养老可以大部分解决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基本照料问题。当地政府可以在村庄建设小规模互助养老中心,成立老年人协会,组织老年人开展文体活动,进一步增加农村社会资本。国家支持通过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由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高龄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提供包括日间照料、送餐等服务。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建失能老年人照料中心,通过设立公益岗位动员村庄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提供服务,并通过制度和资金投入来支持农村互助养老。 农村养老之路漫漫,积极探索农村新型养老助餐服务迫在眉睫,缺乏服务的老年助餐是没有灵魂的,只有切实提供有效的服务,扎根于农村现实,切实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这样的助餐服务才能温暖市民、凝聚人心。办好新时代温暖农村老年食堂,发展好以村级政府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助餐服务,就能更好地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心晚年,享有更多家门口的幸福感。 (通讯员 徐康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61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