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吴宗翰)红色党史追寻赋能,学思践悟铸炼青春。8月1日-8月2日,兰州理工大学红柳青年学习随身听实践团在庆阳市红色土地“宁县”开始了“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
团队牢记总书记教导,以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为时间轴,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发生在甘肃的标志性事件、具有深远影响的代表性人物为线路节点奋进新征程。在“八一”建军节之际,团队本站来到了庆阳市红色土地“宁县”的“宁县王孝锡烈士纪念馆”。
宁县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光荣、缔造神奇的热土。大革命时期,西北最早的共产党员、甘肃省第一个农村党组织的创建人、党在陕甘地区的早期革命活动家王孝锡,带领先进青年知识分子积极组织参与反帝反封建斗争,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为陇原人民的觉醒和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甘肃青年运动的先驱者
这里是王孝锡烈士纪念馆的起点。王孝锡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的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也是甘肃青年运动的先驱者之一。1925年6月王孝锡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王孝锡在家乡太昌镇创建了甘肃第一个青年团组织“青年社”,吸收当地青年学生30多人。透过这些图片与文字的讲述,我们对王孝锡烈士早年的青年运动之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他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深感敬佩。
1924年王孝锡考入国立西北大学,这里也是王孝锡从事革命工作的起点。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王孝锡积极投入反对陕西军阀吴新田统治和五卅运动斗争,并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王孝锡按党组织要求,回到家乡宁县坚持斗争,成立了中共彬(陕西彬县)宁(甘肃宁县)支部。
王孝锡短暂的一生基本都在为革命事业做贡献,历史虽已成为过去,但精神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如一束火焰,燃烧在人们心中,照亮每一代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继承老一辈的吃苦难劳精神,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大义凛然、从容不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青山沃土埋忠骨,烈士英灵勉后人。陕甘一带遭受特大旱灾后,粮食绝收。在王孝锡等人的暗中支持下,聚起三支以饥民、逃亡士兵为主的农民武装。然而在农民暴动失败后,王孝锡被国民党逮捕,面对凶残的敌人王孝锡大义凛然、从容不迫。他以钢铁般的意志与敌人进行了顽强不屈斗争,严守党的机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并留下了诗篇:
《永别》
我非木石人,能无手足情?
死则为正义,生则为人人。
从今成永别,心唯双亲萦。
堂前代尽孝,虽死也安心。
王孝锡在甘肃早期的革命活动中,他曾借助国民党西北特派员等多重身份进行地下革命斗争活动,宣传马列主义,播撒革命火种,为陕甘两省早期的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缅怀先烈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精神。我们不应忘记那段历史,不应忘记那段历史。
王孝锡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着革命者早期使用的武器。从简陋的武器配备中不难看出当时革命之路的艰难困苦。如今这些生锈斑驳的兵器依旧为我们诉说着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先烈们不顾个人安危,出生入死,抛头颅洒热血,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人民骄傲、精神榜样
1927年秋季王孝锡回到家乡,在太昌创建了甘肃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邠宁支部,这是陇东第一个中共党的临时区委组织,肩负起了领导陕甘边界革命斗争的重任。1928年5月领导了声震陕甘的旬邑起义。他是秦陇革命播火第一人,他是我们青年一辈学习的榜样,是家乡人民永远的骄傲。
走进宁县革命烈士陵园碑楼映入眼帘的,是碑楼正背两面刻有“烈士英名留万古,人民纪念永千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人民功臣党的典型”的两幅对联。
实践队员爬上陵园的一个个台阶,感受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中所蕴含的红色精神。“气壮山河”不仅仅是每一位革命烈士的目标,更是每一位实践队员应该学习的气魄。
斯人已逝,精神不朽。通过参观王孝锡烈士纪念馆,实践队员感悟到了其中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真挚的情感,铭记革命先辈的伟大奉献。王孝锡的革命生涯虽然短暂,但他用鲜血和生命点燃了革命的熊熊烈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48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