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8月24号电(通讯员 郭宇婷)为响应我国乡村振兴的号召,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为建设美丽乡村探寻新路径,云南大学“芳年华月”团队于2022年8月24日,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腊哈村的八个村小组之一——新房子村做了实地调研。
一:走访乡村人,细品乡村味
为深入了解新房子村的发展历史,团队提前查询了新房子村的相关资料资料,走访了多户人家,才对该村小组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经过走访,我们得知新房子村有住户70多户,约300人。其中香蕉种植面积较广,约有16万亩。新房子村的主要节日为每年6月24日的火把节以及祭龙节。
村小组有一户以酿酒为生,门前有一片较为广阔的公共空地。一方石桌,几棵大荔枝树,乃是村中人们乘凉的好地方。这么大一片空地,恰为团队对村落的微改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走进微改造,体现好特色
我们决定在此处进行设计改造,一方面深挖新房子村在地特色,让当地文化成为此次设计的线索。截取乡村元素用于其中, 以美化环境提升其幸福感;另一方面以提高空间适用性,提升老人生活的便捷度。
我们发现场地周围有俩个沟渠,一个靠近住宅,一个靠近另一片绿地。经商讨后靠近住宅的沟渠采用矮墙做视线上的分隔;靠近另一片绿地的部分不做分隔,将俩片场地相连接。
场地远离村中心,村中心具有影院、会场等公共设施;但是根据调查发现这里处于交通要道,经常会有人在此停驻,但是人群因为缺乏休息场地,常常席地而坐,因而构建一个提供给行人休息交流的空间是十分重要的。
村落名称为“新房子村”,提取了房子的意向,与当地的尖山造型相结合,采用高矮不同的竹子做出矮墙。同时村落中盛产酒,将座位设计为酒桶的造型,即可体现当地村落的特色。
美丽乡村不是千篇一律,而应是独村独美,坚持“一村一品”,因地制宜。以传承地域文化为核心落实设计,把牢特色,留住乡愁,保护传统,是新房子村在“微改造·微更新”中坚持的原则。
因此,本团队通过对新房子村小组因地制宜的公共空间环境微更新和微改造,提出微改优化建议,从而丰富了村容村貌形态,引导形成兼休息功能和观赏性的特色景观。一幅富民、便民、惠民的民生愿景,从“效果图”变成幸福“实景图”,让村民有了切切实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探索村模式,思考村振兴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不仅对新房子村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还对酒家附近空地的微设计进行了充分挖掘,探索乡村振兴创新模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而作为建筑设计相关的大学生,更要积极响应我国乡村振兴的号召,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大理论研究和理论转化的力度,并将自身学术能力与乡村发展现状相结合,在践行习总书记“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年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27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