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5日,中国计量大学越兰逐星暑期社会实践小队来到了坐落于诸暨市草塔镇庄余霞自然村杨氏宗祠内的红色庄余霞陈列馆,触摸红色脉搏,传承红色记忆,开展以“百城百史”系列为主题的红色景点宣讲研学活动。
红色庄余霞陈列馆向大家展示了抗战时期的革命事迹、“五清”村居的建设过程、红色文化传递中的红嫂精神。是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在全国农村设立的第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馆记录了庄余霞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总计58名战士(都是庄余霞村村民),其中29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几乎是全村的青壮年都参加到战斗中。用“代代有名将,家家父子兵”来形容这个小村庄最为合适。
小队一抵达庄余霞村就感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在他们热心的帮助下,小队很快联系上了馆长杨狄明,在馆长的带领下迈开脚步进入了红色庄余霞。在简单的了解过程中得知,整个场馆的资料都是由馆长杨狄明亲自走访当年参与革命的烈士家庭或是他们的亲戚从而获得的,这足足花费了他大半年的时间,他说他想做的就是把这个村这种宝贵的红色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不难看出馆内的革命事迹、革命人物介绍、革命遗物等资料都很详尽。同时这个陈列馆不仅仅是有红色庄余霞还是一个杨氏宗祠,在红色庄余霞题名墙的房梁之上,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块木板,由馆长介绍才知道是杨氏先祖的灵位,他的用意就是希望大家无论如何都不能忘本。
在馆长的只言片语中流露出的是对红色庄余霞的无尽自豪和崇敬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受此感染小队自发跟随馆长一同打扫了陈列馆,在欢声笑语中抹去了灰尘。
在下午的宣讲拍摄过程中,小队遇见了同为来参观研学的浙江省委党校的主任和教授们,得知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研学活动,主任和教授们对小队成员进行了友善的问候。在讲解员求恩琴——一名红色村嫂的带领下,还给大家展示了除革命事迹以外的有关家训、家谱、家族姓氏来源等资料,其中尤为对红嫂精神记忆深刻。“红色村嫂”队伍是庄余霞村一支特别的队伍,由庄余霞村各个年龄的妇女组建而成,有着非常严格、明晰的制度框架体系,按照“三进八出”的制度来实施管理,“红色村嫂”队伍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工作,坚守各自的岗位,为乡村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还了解到展厅中间的“红色庄余霞”匾额是由开国元帅陈毅之子陈昊苏题写的,在村庄中央的杨氏宗祠前熠熠生辉。整个村庄都受着革命先辈精神的影响,以此次讲解员求恩琴为例来说,从一个包袜工到一个最美红色讲解员,从一名普通村嫂成长为一名红色文化传播员。期间经历的无数辛酸苦楚都在她“触摸”那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之时被消解。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活动的开展让组织成员们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伟大,也感受到了平凡人的不平凡。庄余霞的书记杨海民说:“红色文化是别人搬不走的,走红色发展之路是我们的共识。”这让小队成员在红色文化与乡村文化结合发展方面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大家纷纷向革命先烈和小村庄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传统薪火相传,绽放出无限的光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26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