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护园”赴山东多地关于双碳背景下城乡居民低碳意识调研宣讲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团队由7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奔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四地,以走访调研、理论宣讲、青年对话等多种形式为倡导居民践行低碳生活,建设美丽城乡贡献学科智慧。
走访调研,刻画群像
调研分为前期筹备、中期实践、后期总结三个阶段,共历时18天。7月14日至19日,筹备工作有序开展。团队选取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以提高调研的广度与深度,并围绕城乡居民的“双碳”认知与落实情况开展问卷设计、问卷星制作、访谈提纲撰写等调研准备工作。
7月20日至27日,调研工作稳步推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团队共收集194份有效问卷、13份访谈材料。问卷样本库在男女比例、所在城市、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等结构性因素上保持基本平衡;访谈对象覆盖山东省内临沂、滨州、泰安、济南、潍坊、青岛、威海7个地级市和11个县级行政区。总体看来,样本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总体状况,为调研工作提供丰富的分析材料。
7月28日至31日,资料处理与分析工作进展顺利。围绕调查对象个人情况、对“双碳”的认识情况、实践情况、实践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实践意向及对策建议五个方面,团队成员有效借助统计图表展开分析,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对于居民的双碳认识,调研发现大多数山东省内居民了解双碳的有关知识,具备节能减排意识。网络媒体与课堂教育是两种主要的认知途径,而社区宣传在提高居民双碳认识方面驱动力不足。在双碳践行方面,超过半数的居民在饮食、衣着、居住、出行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低碳实践度。然而,一些问题也在调研中显现出来。个人层面的消费习惯冲突,社会层面消费市场的经济发展程度、政治政策环境、文化宣传氛围、科学技术水平等成为影响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团队汇总形成8000余字的调研报告,试图针对个人提出饮食适量、生活节约、绿色消费等建议,并对国家、企业应尽之责提出新的期许。
实地宣讲,加深印象
大规模宣讲提高广度。8月1日,团队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武装部开展理论宣讲。结合团队前期调研发现,针对社区宣传在提高居民双碳认识方面驱动力不足、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双碳“有心无力、无从下手”等问题,团队成员董雨姝就“双碳”政策内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务实行动及重要意义进行解读,并指出低碳意识在居民日常“吃穿住行用”的具体践行。活动有数十名武装部战士参与,反响热烈,展现出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浓浓真情。
点对点答疑增加深度。8月6日,团队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牡丹花园、兴元花园、望山花园三所社区进行入户宣讲答疑。团队成员张沁涵以近期的高温天气为切入点,引发居民对低碳环保问题的关注,随后了解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指出可以加以改进的方面,并针对居民个人习惯与低碳原则相冲突的问题提出参考性建议。很多居民表示,有很多方面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能对低碳环保起作用。他们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加注意,将低碳意识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巧用新媒,扩大影响
创意生花,设计系列海报。8月8日至14日,团队成员杨雨阳围绕“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设计系列创意海报,为居民养成低碳生活习惯贡献“小妙招”。张煜等团队成员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绿城蓝庭、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信合苑小区进行海报张贴宣传,同时与社区居委会对接联系,呼吁社区居民响应。活动现场有不少居民自发驻足观看,并主动向团队成员了解有关“双碳”的知识,收获良好反响。
点滴汇思,录制接力视频。8月15日至24日,团队成员杨帆、范耀升、何柳妍以“心灵手巧,变废为宝”、“生活中的低碳小技巧”为主题录制接力视频,将身边的废品回收再利用,制作精美的生活小物件,分享一日三餐中践行低碳的小妙招,以实际行动向人们传达“践行低碳不困难,绿色环保在身边”的价值理念。视频由团队成员自行拍摄和剪辑,在许多网络新媒体平台发布,并特别设置互动环节——“关于‘双碳’,你知道多少?”知识问答。团队成员在每期视频最后提出问题并呼吁观众积极在评论区和弹幕区进行互动,并在下一期的视频中给出回答。接力视频的阅读点击量近1000次,取得一定的活动成效。
筑牢宣传阵地,汇聚实践合力。团队在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数青年工作室官方微博、当代大学生网、大学生网报等10余个国家级、省市级媒体及校级、院级媒体发表30余篇纪实报道,产生一定的活动影响力。
圆低碳生活梦,树城乡文明风。“护园”调研宣讲团始终致力于为践行低碳生活,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学科智慧,展现山大学子赋专业知识于实践、融基层调研于服务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23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