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护园”调研宣讲团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来源: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作者:张沁涵 杨帆

9月7日,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护园”赴山东多地关于双碳背景下城乡居民低碳意识调研宣讲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团队由7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奔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四地,以走访调研理论宣讲青年对话等多种形式为倡导居民践行低碳生活,建设美丽城乡贡献学科智慧。

走访调研刻画群像

调研分为前期筹备、中期实践、后期总结三个阶段,共历时18天。7月14日至19日,筹备工作有序开展团队选取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以提高调研的广度与深度,并围绕城乡居民的“双碳”认知与落实情况开展问卷设计、问卷星制作、访谈提纲撰写等调研准备工作。

7月20日至27日,调研工作稳步推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团队共收集194份有效问卷13份访谈材料。问卷样本库在男女比例、所在城市、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等结构性因素上保持基本平衡;访谈对象覆盖山东省内临沂、滨州、泰安、济南、潍坊、青岛、威海7个地级市和11个县级行政区。总体看来,样本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总体状况,为调研工作提供丰富的分析材料。

7月28日至31日,资料处理与分析工作进展顺利围绕调查对象个人情况、对“双碳”的认识情况、实践情况、实践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实践意向及对策建议五个方面,团队成员有效借助统计图表展开分析,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对于居民的双碳认识,调研发现大多数山东省内居民了解双碳的有关知识,具备节能减排意识。网络媒体与课堂教育是两种主要的认知途径,而社区宣传在提高居民双碳认识方面驱动力不足。在双碳践行方面,超过半数的居民在饮食、衣着、居住、出行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低碳实践度。然而,一些问题也在调研中显现出来。个人层面的消费习惯冲突,社会层面消费市场的经济发展程度、政治政策环境、文化宣传氛围、科学技术水平等成为影响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团队汇总形成8000余字的调研报告,试图针对个人提出饮食适量、生活节约、绿色消费等建议,并对国家、企业应尽之责提出新的期许。

实地宣讲加深印象

大规模宣讲提高广度8月1日,团队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武装部开展理论宣讲。结合团队前期调研发现,针对社区宣传在提高居民双碳认识方面驱动力不足、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双碳“有心无力、无从下手”等问题,团队成员董雨姝就“双碳”政策内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务实行动及重要意义进行解读,并指出低碳意识在居民日常“吃穿住行用”的具体践行。活动有数十名武装部战士参与,反响热烈,展现出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浓浓真情。

点对点答疑增加深度8月6日,团队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牡丹花园兴元花园望山花园三所社区进行入户宣讲答疑。团队成员张沁涵以近期的高温天气为切入点,引发居民对低碳环保问题的关注,随后了解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指出可以加以改进的方面,并针对居民个人习惯与低碳原则相冲突的问题提出参考性建议。很多居民表示,有很多方面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能对低碳环保起作用。他们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加注意,将低碳意识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巧用新媒扩大影响

创意生花设计系列海报8月8日至14日,团队成员杨雨阳围绕“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设计系列创意海报,为居民养成低碳生活习惯贡献“小妙招”。张煜等团队成员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绿城蓝庭、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信合苑小区进行海报张贴宣传,同时与社区居委会对接联系,呼吁社区居民响应。活动现场有不少居民自发驻足观看,并主动向团队成员了解有关“双碳”的知识,收获良好反响。

点滴汇思录制接力视频8月15日至24日,团队成员杨帆、范耀升、何柳妍以“心灵手巧变废为宝”“生活中的低碳小技巧”为主题录制接力视频,将身边的废品回收再利用,制作精美的生活小物件,分享一日三餐中践行低碳的小妙招,以实际行动向人们传达“践行低碳不困难绿色环保在身边”的价值理念。视频由团队成员自行拍摄和剪辑,在许多网络新媒体平台发布,并特别设置互动环节——“关于‘双碳’你知道多少”知识问答。团队成员在每期视频最后提出问题并呼吁观众积极在评论区和弹幕区进行互动,并在下一期的视频中给出回答。接力视频的阅读点击量1000,取得一定的活动成效。

筑牢宣传阵地汇聚实践合力团队在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有数青年工作室官方微博、当代大学生网、大学生网报等10个国家级省市级媒体及校级、院级媒体发表30篇纪实报道,产生一定的活动影响力。

圆低碳生活梦,树城乡文明风。“护园”调研宣讲团始终致力于为践行低碳生活,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学科智慧,展现山大学子赋专业知识于实践、融基层调研于服务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23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北学子三下乡:互联网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武汉7月8日电(通讯员敖嘉慧)乡村振兴对于推动社会均衡发展,建设现代化国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新时代农村发展新动力…… Echo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走进汉川湾潭乡,探索农产品新模式

中国武汉7月8日电(通讯员敖嘉慧)在中国这么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减缓,城市的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扩大内部需…… Echo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赓续沂蒙红调研团:厉家寨企业访谈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厉家寨企业发展历程以及经营状况,赓续沂蒙红调研团成员李镜、王旭于8月8日在厉家寨樱桃园研发合作中心对厉家寨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徐磊进行了线…
访寻红色景点,体悟奋斗初心——越兰逐星
绍兴被称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中国璀璨的五千年的文明史,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遗存、得到印证。闻此绍韵,2022年7月14日,中国计量大学越兰逐星暑期社会实践小队正式开启“访百城,述百史”活动,将…
访寻红色景点,体悟奋斗初心——越兰逐星讲述百城百史活动
“鉴湖越台名士乡”——绍兴,古称越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500多年的建城史,是我国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素有“文物之邦、鱼米之乡”之称。绍兴被称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
赓续沂蒙红调研团:厉家寨基层人员访谈
“乡村振兴需要用改革创新激发活力,而改革创新意味着‘啃硬骨头’‘涉险滩’,这就需要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因此,乡村振兴,基层干部是关键。”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厉家寨近年来发展状况,赓续沂…
访寻红色景点,体悟奋斗初心——越兰逐星讲述百城百史活动绍兴站
“鉴湖越台名士乡”——绍兴,古称越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500多年的建城史,是我国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素有“文物之邦、鱼米之乡”之称,著名的文化古迹有兰亭、禹陵、绍…
扬爱国之旗,绽护旗之花
暑期已经开始,各高校的大学生们也开始进行自己的暑期实践。中国计量大学“越兰逐星”小队是由中国计量大学国旗护卫队与校党员之家联合组建的一支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队伍。7月10日上午,小队从学校出发至绍兴…
蔡元培故居,量大来访
2022年7月16日,中国计量大学越兰逐星暑期社会实践小队来到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笔飞弄13号的蔡元培故居,本站的宣讲人为党宣部的任洁。在这样一座富有绍兴特色的明清台门院落里,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蔡元培深…
中国计量大学越兰逐星,蔡元培故居
2022年7月16日,中国计量大学越兰逐星暑期社会实践小队来到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笔飞弄13号的蔡元培故居,本站的宣讲人为党宣部的任洁。在这样一座富有绍兴特色的明清台门院落里,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蔡元培深…
越兰逐星,蔡元培故居
2022年7月16日,中国计量大学越兰逐星暑期社会实践小队来到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笔飞弄13号的蔡元培故居,本站的宣讲人为党宣部的任洁。在这样一座富有绍兴特色的明清台门院落里,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蔡元培深…
一代乡贤,一生为民
2022年7月20日,中国计量大学越兰逐星暑期社会实践小队的成员们来到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陶堰镇邵家溇村的邵力子故居。这里水清竹秀,白墙青瓦,砖木结构,系民国建筑。令人讶异的是这位老人的故居没有恢弘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