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木雕,学习工匠精神,开拓自我价值
中国青年网兰州7月16日电(通讯员 杨桐)7月16日上午九点,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永靖白塔木雕”实践队到达甘肃省永靖县白塔寺川,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旨在对白塔木雕文化在永靖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调研,以及木雕给当地带来的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在民间传统行业技艺失传、后继乏人的情况下,甘肃永靖县白塔寺川一带的传统木匠技艺却人才辈出,且能代代相传,有“白塔的木匠,五屯的画匠,江浙的才子湖南的官,山西的商人能赚钱,河南的棍手山东的汉,河州的木匠胜鲁班”等民谚广泛流传,可见白塔木匠久负盛名。
千百年来,甘、青、宁、新、川、陕、藏、蒙等地,留下了白塔工匠勤劳的足迹和聪明智慧的结晶。这里的人民已经形成“非白塔木匠不建,非五屯画师不画”的思维成见,故此,大西北凡是名刹古建,大多为白塔掌尺承揽。敦煌大佛阁、月牙泉月牙阁、仁寿山古典建筑群、白塔山“四库全书”文溯阁、天水伏羲庙先天殿、天水麦积山、平凉崆峒山古建筑、临夏红园大拱北、张掖大佛寺、拉卜楞寺大经堂、青海夏琼寺、塔尔寺、兰州陆都花园飞云阁、兰州文庙大成殿等古典建筑,都是经白塔寺工匠勤劳的双手,或重建、或新建、或补修,才使一座座精美的古典建筑像雨后春笋般傲立于中华大地,震惊了全国乃至世界。
我们走访了非遗传承人胥元明。胥元明出生在永靖县三塬镇胥家塬村一个木工世家。祖父胥步山是民国时期的木雕大师级人物,其弟子众多,手艺精湛。胥元明作为胥氏建筑的第七代传人,血液和基因中继承了艺术的天分,从小耳濡目染,与木雕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他说:“当一名工匠,最重要的就是诚信,敬业、刻苦,勤劳。”胥元明有他自己理解的工匠精神,这也是对于我们工匠们的一种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土木精神的肯定。四十多年来,他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刻苦钻研,走南闯北,边干边学,精雕细琢刻写人生,用自己的建筑足迹诠释了工匠精神。我觉得“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能够被称之为工匠,其手艺自然得到社会公认。但工匠对于自己制造的产品,却永远不会满足。在他们的心目中,制作出来的产品应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个五光十色、极致物欲横流的当下,对这些成功的工匠们也少不了几倍工资、几套房子、几多升迁的诱惑。但是,他们都没有为此所动。因为他们的共同和特殊点,不仅在于技艺精湛,而且在于有一颗热爱祖国,对所从事的事业的爱心和忠心,有一种令人敬佩、高山仰止、富有职业操守的“工匠精神”。高凤林的话,代表了大国工匠们的心声:“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每一个从事五金制造的业者,都是一个个工匠,都有一份份责任。每个业者都应该以同样“大国工匠”的精神尺度,尽职尽责,赢得尊重。
在如今这个变化万千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安静下来,持之以恒般做一件小事。但不论是身边微末之事的变化,还是宏大的社会政事变化,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在万千改变中却总有一些东西历久弥新。它们经历时间的淬炼,依然散发出灼灼的光芒,就如我们头顶的苍穹一般,日升日落,亘古如斯,那便是工匠精神的产物,我们必须具备工匠精神。或许现在的我们如少年般浮躁豪言“差不多”,但成熟后,反观自己的不足,由虚而实剥落浮华,将自己从一弯急流瀑布点化为静水深流时,我们才会发觉工匠精神如此重要。所谓工匠,亦是认真细致。
暑假社会实践是我们大学生充分利用暑假的时间,以各种方式深入社会之中展开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我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何时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次暑假社会实践则恰恰为我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绚丽舞台。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在实践中积累社会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将为我们以后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讯员 杨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16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