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深对山西古建筑的了解、学习大师调研风范,西安建大土木学院赴黄河流域古建筑保护及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于8月底前往山西古建筑博物馆,参观学习馆内“栋梁·山西站——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展”,学习了解梁思成、林徽因背后的古建精神和留下的山西故事。
一段民族危亡的历史、一个爱国的学术团体,实践团成员在博物馆中仿佛回到过去与学者们共同踏上古建筑的调研之旅。博物馆展厅从梁思成先生和营造学社讲起,一张张照片让实践团成员回到中日战争时期,仿佛与当时在东北大学任教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同回到北京加入古建筑学术团体“营造学社”,面对战争可能的破坏,梁思成先生等人开始对中华大地上的古建筑进行大规模的调查记录。先后走遍调查了河北赵县赵州桥、山西大同善化寺普贤阁、四川雅安高颐阙、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多地,为古建筑保护留下宝贵财富。
通过观看展览的实物资料和展厅每个篇章内容,实践团成员感受到梁思成先生的求学之路以及他留学归来之后在中国古建筑上做出的杰出贡献,更感受到留学欧美的中国建筑学人的使命和学术追求。展厅中梁思成行囊中的作业本则显得更加特殊——那是一叠叠厚重的、浸染了灯影和汗水的建筑史学文字笔记和徒手制图训练,是确保他在课堂上信手准确勾勒古建筑布局和形象的基础。
沿着历史的脉络,实践团成员逐渐体会到我国建筑的发展是无数建筑人的坚守,它在漫长的岁月中悄无声息沉淀着独属于华夏的气度与修养。展厅中详细介绍了梁启超家族在此方面做出的表率,其子梁思成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永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考古学家,在梁氏家族的身上不仅有着建筑人的坚守奉献,更多的是以爱国为立身之本、珍视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伟大追求。
在“中国首部古建教科书”展厅中,实践团成员认识了来自千年以前的建筑古籍——《营造法式》。同学们接触到文献整理、古建探查、测绘制图、注释解说等一系列工作,奠定了认知古建筑、评估古建筑、诊断古建筑、保护古建筑等相关知识的基础。
跟随着建筑大师们对古建筑实地勘探的脚步,实践团成员观察到当时的调研是基于田野考察、古建测绘,整理建档、学术出版等一系列扎实的学术工作。作为土木学子,从展厅中陈列的物件中看到了沿用至今的一些测量仪器,如工程测量中用到的塔尺、花杆,计算成果使用的直曲表等。实践团成员深深地佩服当时工作条件下的古建测绘工作人员,对于测绘者的制图素养、建筑基础、测量技术、组织能力,甚至身体和心理素质不禁叹服。测绘者们在有限时间内高效、精要、准确的外业作业是与国际学术进展赛跑、与动荡岁月的毁坏赛跑。建筑前辈们西法中用、新法我用等工作方法和精神、留下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和无数的佳话值得我们后辈学子学习看齐。
参观学习“栋梁·山西站——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展览”是实践团成员接触、了解古建筑调研和古建筑保护这项工作的基础,是同学们结合专业所学对古建筑保护领域的一次学习和思考。作为新时代土木学子,实践团将继续秉承梁思成先生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扎根中华大地调研古建筑,深度挖掘山西“古建筑宝库”的内涵和价值,以此次参观学习为基础,利用寒暑假走访黄河流域其他古建筑,保护好、传承好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中华古建筑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贡献出青年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12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