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潮汕非遗文化瑰宝-潮剧,了解潮剧中的党史故事,8月12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红色DNA实践队来到了广东潮剧艺术博物馆。在陈淑贤老师的带领和详细讲解下,实践队员于一楼参观了生动形象的潮绣戏服,通过潮剧发展历程展示也体会到了潮剧的历史韵味。同时,为了在这片有着光辉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中聆听潮汕红色故事,团队拜访了国家一级演员潮剧名家林初发老师,访谈林老师有关潮剧《秘密交通站》的创作背景与感想。在访谈之后,林初发老师演唱了《秘密交通站》和《古城风雷》选段,林老师精妙绝伦的表演让实践队员对秘密交通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实践队员抵达广东潮剧艺术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在一件件手稿、照片、道具、服装中,我们仿佛听到潮剧随时代前进的脚步声,也仿佛看到文艺工作者们用独具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形式弘扬时代精神的身影。潮剧服饰是潮剧舞台上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淑贤老师告诉实践队员剧中服装、道具等都转化为演讲人物故事的语言,为刻画与外化人物心理增添了手段和张力,且不同服饰只能搭配某些角色,像羽绒扇是富家小姐角色使用的、金笺扇是官位较高的官员使用的等等。陈老师还介绍到大后尾头饰是潮剧特有的表演首饰、有多种色彩,为潮剧女角专用的绣花鞋。 走到一个个外涂深红色油漆加黑色花边的潮剧戏箱面前,陈老师向实践成员抛出问题:为什么盛装戏服、剧本和道具的戏箱要设计拱形箱顶呢?陈老师提到拱形箱顶是在雨天时为了保证剧本戏服、道具等东西的干燥,特制成拱形状使雨水能顺着弧形流下。在广东潮剧院的潮剧艺术博物馆中珍藏着的珍贵戏箱承载着潮剧历史的演变与繁荣,使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了潮剧艺人艰辛的演艺生涯和演出条件。 在潮剧艺术博物馆入口处有一副潮剧流布图,地图上直观清晰地标记出潮剧出访到达的地方、潮剧发源地和潮剧团体根据地。陈老师介绍到潮剧在粤东发源迄今已有580年历史,有分布广、演出范围大且以东南亚居多的特点。 往博物馆深处走,一面墙记录着一个个用潮剧唱响的红色党史故事——现代剧目《党给我光明》、建国十周年献礼剧目《辞郎洲》、《松柏长青》等经典曲目,让实践队员在潮剧感受到了浓浓的红色氛围和时代气息。继续往前参观即可看到馆内摆列着许多本充满历史蕴味的潮剧脚本和潮剧手稿,使实践队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历程肃然起敬的同时对潮剧塑造了潮汕人民无私无畏的革命大爱形象钦佩不已。 在参观完广东潮剧艺术博物馆后,实践队员拜访了国家一级演员潮剧名家林初发老师,访谈了林初发老师对于潮剧《红色交通站》的创作背景与感想。《秘密交通站》讲述的是1930年发生在汕头秘密交通站的故事。剧中共产党员陈凤娇和许诚在秘密交通站开展工作,谱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隐蔽战线的一曲凯歌。通过采访林初发老师我们了解到他在剧中扮演许诚,一位为共产主义事业甘愿放弃爱情、受到误会、漫骂、甚至牺牲生命都无所畏惧的地下工作者。通过演出《秘密交通站》让林初发老师更了解潮汕革命历史,缅怀先烈,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林初发老师认为文艺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好文化,传播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在现场,林初发老师为我们演唱了《秘密交通站》和《古城风雷》选段,老师用动听的唱腔,带有故事性的神情,代入角色性的表演为我们还原了舞台上的表演。其中《古城风雷》参加2014年广东省第十二届艺术节荣获最高奖剧目一等奖,而林初发老师还荣获了优秀表演奖,这离不开老师个人的努力,在每一个剧中表演的角色,林初发老师首先认真研读剧本、查阅历史资料,实地采风、从而更能真情实感、准确演译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潮剧作为其中之一,也发挥着它重要的作用。林初发老师作为非遗的传承和传播者,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地坚持在岗位上,从前期的准备到中间搜寻大量资料,再到最后的反复练习和角色代入,最终在舞台上诠释出对角色的理解,给观众们难忘的回忆,这不仅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以往红色革命的点滴追忆。 以潮剧为媒,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创新让党史教育更深入民心。一个个党史故事就像红色烙印印在每一个潮汕人民的心上,《秘密交通站》谱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隐蔽战线的一曲红色凯歌。在二十大来临之际,潮剧用他洪亮的声音和榜样的力量唱响专属于潮汕的独家红色革命历史,在每一个舞台上用心重现每一个故事的红色精神内涵。通过参观学习,实践队员们被深深触动,致力以实际行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讲好红色革命故事,让潮剧与新时代接轨更进一步,大展风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07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