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合肥工业大学暑期“三下乡”团队赴粤港澳大湾区 多所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作者:刘广兴 柴傅潇

为聚焦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学习、探寻国际化一流学府建设,8月1日至3日,合肥工业大学“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产学研赋能智慧强国”国家级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粤港澳大湾区知名学府——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中山大学(国家超算中心广州中心)开展社会实践调研。

双碳循环,助力交叉式学科融合发展。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一期工程是国内首个设计牵头EPC的境外高校在内地办学建设项目,该项目以零碳设计为目标,将是全国第一个零废物排放的校园,是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重点建设项目,将建成为大湾区未来重要的产学研创新基地。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助推“双碳”目标的达成是港科大广州校区的核心设计理念。”8月1日下午,实践团队前往港科大(广州)的建设现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谢宇琛带领团队参观施工现场时介绍到。“目前,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即将交付完工”。随后,团队成员进入工程核心区,分别参观了教学科研组团、会议和学术交流组团、图书馆和学生中心组团等,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注意到大量建筑材料利用太阳能设计满足校内日常用电需求,区域内设有专门回收设施以处理不同实验废料,达到区域碳中和最终目的。团队成员感叹到:功能多样,分布集中的建筑群,既能够满足学生交流学术、讨论项目的实际需求,又充满设计感,是一所现代化绿色校园。

晚间,团队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就港科大(广州)的校区规划与设计方交流座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所负责人白晋说到:“港科大(广州)的校区规划,主要由中心教学区、生活区、能源供应区等几大部分构成,为了适应新工科发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学生交流,中心区采用巨构式设计,打破传统模块化设计方式,这是在国内理念和实践的首次突破。”设计方还听取了团队学生关于“新工科”学科交叉融合在建设设计中的相关意见。

港科大(广州)融合了内地与香港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前沿交叉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具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型人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智能制造,推进新工科人才高地建设。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是按照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学校四方共建的新模式,采用“中方为主、国际协同”的新机制,围绕高端装备制造、量子通信、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国际一流示范校区。

8月2日上午,实践团队赴华工广州国际校区参观交流。团队乘坐观光缆车来到数据中心展厅听取沙盘讲解,“校区建筑以红墙绿瓦为特色,结合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风格,给人一种别样的恢弘与精致之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综合办负责人蓝元说到。团队参观中了解到学校总体规划呈现“外围高、中间低”的空间意向,以东西向蜿蜒的带状水系和南北向由“校前区广场—图书馆—曲水流觞景观带—学生活动中心”等组成的校园序列为轴线,对称均匀分布,凸显中西合璧、博雅合璧、传统与现代合璧、科学与人文合璧的“合璧”理念。

实践团队前往校内微工厂、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室、果壳木工坊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室等进行参观,这里有层次分明的组装流程,完善齐全的设施装备,精致美观的工坊成果,更有先进前沿的智能服务平台。团队在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本科生机器人实验室进行参观时,学院副院长谢龙汉教授为同学们重点介绍了学院文化与本科生、研究生学科建设情况,并为成员们展示课程设计成果。实践团队指导教师就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与谢教授进行深入交流。“学院在‘书院制’和‘全员导师制’方面加强探索,实现内涵式发展。通过逐步提升课程实践难度来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创造力、领导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谢龙汉副院长表示道。期间,团队成员多次向谢教授询问机器人专业相关知识,并在专业课程的实践与理论结合方面提出自己的疑惑与见解,交流后纷纷表示对学院的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十分感兴趣,并打算将学院“实践驱动理论学习”的创新思维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实践团队还参观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俊德书院。团队分别参观了书院的学生、导师宿舍、学生活动场所、党建风貌室等地。在参观的过程中,成员们十分活跃,举棋对弈、书法临摹、参观文创、沙盘解压……学生社区的精彩点滴被团队成员们积极尝试。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在人才培养中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开放的视野、灵活的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超算领航,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格局。中山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是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旗下“天河二号”系统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曾连续六次位居世界第一。8月3日下午,实践团队亲赴中山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参观交流。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成功研制,离不开科研团队的艰辛付出。”讲解员带领团队参观“天河二号”计算机时说道。在超算启动研制计划时,面临着一系列技术封锁,在卢宇彤教授团队的艰苦攻关下,“天河二号”横空出世,一举打破了美日长期对世界超算头把交椅的垄断。团队了解到“天河二号”采用多态异构体系结构,自主定制高速互联网络,开创性地使用了层次式加速存储架构,具有丰富的软件栈支撑,其峰值计算速度、持续计算速度以及综合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在一期建成时,系统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二期工程采用国产加速器Matrix-2000对系统进行升级后,该项性能指标被提升到了每秒10.07亿亿次。后续“天河二号”会采用更多国产技术,对系统进行进一步升级。团队成员纷纷对天河二号的后续表现抱以期待。

团队了解到:自“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以来,中心就一直积极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展开合作,并在诸多领域取得出色成效。“广州地区的天气预报项目就挂载在天河系统中,不仅大大提升了预测速度,精度上可以做到千米范围内的精准预测。”除去气象领域,“天河二号”在工业设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疗,云计算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合作项目,支撑国家级课题已达800余项。目前,“天河二号”也在逐步将自身算力资源向市场开放。 “天河二号”用户数量已超3500家,应用开放性上位居全国超算前列,研究重心除优化软硬件系统,进一步提升算力外;也逐渐向应用层面倾斜,便于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移步展厅,团队看到许多来访中心的青年团体合影。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已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超算领域的初级、中级、高级培训课程。营造了全民“支持超算”、“应用超算”、“分享超算”的社会氛围。随后团队来到中心会谈室,就参观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与中心工作人员展开交流,团队指导老师也就学校合作相关问题进行了咨询,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对来自合肥工业大学的合作邀请表示热烈欢迎。

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一直以来不断在技术上进行升级突破,并持续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赋能加速。“‘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是产学研结合的一个生动典型,它来源于研究,落地后又投入进产业,并积极与高校合作,培养超算相关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希望同学们能在此次调研中有所感悟,并从产学研结合的角度出发,对自己今后的学习方法和重心做出调整。更好地为国奉献,为校争光。”参观结束后,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张海林老师不忘叮嘱团队成员。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擘画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蓝图,旨在结合计算机学科专业优势,多维聚焦国家重大科技战略,深入调研高等学府,展示青年学生奋发有为、拼搏向上的精神面貌,引导合肥工业大学学子树工业报国之志,立创新发展之基。未来,实践团队将持续为学校人才培养、产学研融合、“新工科”探索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建设的指引下,交出自己的时代答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02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广海学子三下乡——大手牵小手 红色文化进课堂

2023年8月16—17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跨越千里赴井冈,分别前往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市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和龙市小学开展了红色文化进课堂教育实践活动。实践队围绕《国旗法》、《国……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讲好井冈革命精神,赓续红色文化血脉

为讲好井冈山精神,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传承红色基因,2023年8月17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赴江西省井冈山市龙市小学,展开以“铸魂仰望——井冈山红色文化进课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千里赴井冈,共铸旗帜魂

“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雄浑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在场人们肃穆挺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齐声唱响国歌。2023年8月16日……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追赤仰望队|千里赴井冈 筑牢新时代青年红色井冈情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次伟大的实践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烛照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为弘扬井冈山精神、……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重温峥嵘岁月 寻红军印迹点亮教育航灯

开展红色研学活动,有利于青年学生真切回顾党的光辉历史,了解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深化对革命先烈不怕牺牲、忆苦思甜的革命精神的认识。2023年8月15日,广东海洋……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燎原星星之火 筑牢红色井冈情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井冈山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次伟大的实践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烛照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2023年8月12日,广东海……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传承井冈精神 谱写时代新章

内蕴家国情怀于心,外化红色精神于行。为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永不变色,代代相传。2023年8月14日,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远赴井冈山,重温故土的红色革命历史,……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广海学子三下乡——承革命星火重温峥嵘岁月,铸精神财富探寻红军足迹

广海学子三下乡——承革命星火重温峥嵘岁月,铸精神财富探寻红军足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拥有悠久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体验社会课堂中的“受…… G 广东海洋大学追赤仰望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

计科卓越展新篇,学途照亮启征程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

心怀母校,爱在工大:大学生回母校宣传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最新发布

中国计量大学银发伙伴工作日志(三十五)
时光流逝飞快,社区调研接近尾声。1在经历了这么多天的社区调研后,我们发现社区内老人的生活和幸福程度与社区相关方面的运营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大多数老人的子女长期不在身边,难免会感到孤独从而导致其…
讲解《爱莲说》
昨天,我们为孩子们讲解了《爱莲说》的具体内容。今天我们为孩子们讲解作者周敦颐写下《爱莲说》的目的并对《爱莲说》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做具体介绍。同时要求孩子们深刻理解什么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景仰渡江真英雄 争做时代新青年
景仰渡江真英雄争做时代新青年——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江苏省南京市实践团“江外无事,宁静若此。”江宁之名得于此。而许多年前的某个四月,江宁并不宁静,而是正在进行着一场伟大的战役——渡江战役。正…
中国计量大学银发伙伴工作日志(三十四)
今天我们的任务依旧是调研,不过我们今天的调研是从到达目的地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今天的天气很热,马路上几乎看不到老人,但我们发现,在河两岸的树荫下,坐着好多乘凉的老人。不知今天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强绿能产业,卫绿水青山
为实现助力新时代中国“双碳”战略行动计划的目标与使命,深度参与能源变革实践课题,怀揣着对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美好愿望,东北大学工管学院赴五省五市社会实践团于2022年7月26日至8月16日开展主题为“强绿…
安师学子三下乡:推普继续
对于乡村地区来说,推广普通话不仅能增强本地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构建能力。对于国家来说,推广普通话能增进各民族地区的交流,…
少儿编程,培养兴趣
本网讯(计信学院方瑶)9月3日,计信学院赴黄山市安凌中心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要进入尾声。上午队员利用PPT和趣味小视频向小朋友们展示了关于少儿编程的知识,让他们明白了通过学习少儿编程可以掌握更多的…
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产业发展实质上是对乡村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想要对村内的资源进行开发,首先就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乡村道路的改善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便利村民的出行是最直接的作用,但这也为谢辛庄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志愿服务,清理卫生
今天是实践第八天,上午我们继续昨天的志愿服务工作,来到周押口村和谢辛庄拜访独居老人。这些老人很多都居住在政府承建的房屋中,虽然屋内设施简单但非常齐全,还配备了冰箱空调等家电。队员们来到屋内首先…
中国计量大学银发伙伴工作日志(三十三)
今天我们小组对我们任务要求的最后一个街道进行社会调研—闸弄口街道。我们下地铁后发现,这里是典型的城中村,中央的医院和商城被周围的小区和村子所包围,京杭大运河从两个村子之间横贯而过。我们到达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