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7月10日电(通讯员 王俊伟)芒种时节,正是红薯种植的大好时机。7月9日,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湖北省红安县实践团队成员来到红安县杏花乡龙潭寺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产业振兴”为主旨,针对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瑞沣合作社)开展实地访谈调研,积极落实“乡村振兴荆楚行”的行动方案,为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贡献力量。
“科技引领”助力产业升级
红安县自古以来便是红薯种植的沃土,但当地产出的红安苕长期受薯形、品质的困扰,产量和销路有很大限制。2015年,龙潭寺村前书记,现瑞沣合作社理事回乡创业,针对红安苕存在的种种问题,姚峰提出“科技创新才是发展的硬道理”,并带领合作社全体走上了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
七年来,瑞沣合作社坚持这一理念,借助高校院所,为当地特色产业赋能。瑞沣合作社与黄冈师院郑永亮教授团队签订食用菌种植、废菌棒、苕渣回收利用等合作协议,年产菌棒150万棒,年产香菇150万公斤。与武汉工程大学等大专院校合作,开发红安苕、红安花生、食用菌深加工产品。与华中农业大学蔡兴奎教授合作,建立了红安苕组培脱毒中心,进行红安苕脱毒产品研究,并联合湖北将乡红公司,对红苕产品进行后续加工,使合作社发展成为“红苕脱毒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示范——保险储藏——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的红苕生产企业。
介绍到,此外,未来瑞沣合作社还计划扩繁培育脱毒红苕苗达一亿株以上,可为农户提供2.5万亩红安苕的种植面积。
同时瑞沣合作社逐步建立了年产200万香菇菌棒和20万棒菌种的香菇生产基地,年生产鲜香菇达到320万斤,带动全县9个易迁点近500户贫困户就业增收,让全村10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1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使龙潭寺村一个曾经的软弱涣散村变成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瑞沣合作社逐渐成为集特种水产养殖、食用菌生产加工、红苕种植贮藏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产业合作社。
经过脱毒处理厚的红安苕,品质更佳,但如何推广却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农村的老百姓往往存在变革意愿不足的问题,不愿意种我们的新品种红苕“姚峰向我们介绍到。为此,姚峰积极创新摸索了“三统一分”新的推广模式,即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提供技术管理,统一保底回收,农户分散种植,再加上政府部门政策鼓励和资金补贴,大大激发了农户的内生动力,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风险,还带动了村里贫困户和集体收益的发展,于是龙潭寺村早早的就脱贫摘帽。
为了进一步助力脱贫致富,姚峰还注重党建引领作用,以瑞沣合作社党支部为龙头,发挥支部引路、党员带路、群众上路”的作用,带动周边更多村民增收致富,以强村带动弱村,建立红色联盟。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规划联审、产业联抓、治理联动“五联”新机制,搭建决策共谋、资源共用、建设共管、发展共建、成果共享“五共”新格局,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绘出乡村振兴新蓝图。
2021年,姚峰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黄冈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这是对他乡村振兴路上所作贡献最大的肯定。”姚峰说。
科技助农,科技兴农,科技富农。走在瑞沣合作社的产业路上,团队成员深感乡村振兴之不容,振兴已布局,奋进正当时。要把振兴蓝图变为现实,必要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作为农业大学的学子,未来的乡村振兴画手,更要蘸以初心墨,行之振兴笔,绘就斑斓笔,铺开幸福路,让农民的愿望成为我们奋斗一生的使命重责。乡村振兴荆楚行,我们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00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