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湖北红安龙潭寺村:科技沃土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Yamabuki

中国青年网7月10日电(通讯员 王俊伟)芒种时节,正是红薯种植的大好时机。7月9日,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湖北省红安县实践团队成员来到红安县杏花乡龙潭寺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产业振兴”为主旨,针对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瑞沣合作社)开展实地访谈调研,积极落实“乡村振兴荆楚行”的行动方案,为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贡献力量。

“科技引领”助力产业升级

红安县自古以来便是红薯种植的沃土,但当地产出的红安苕长期受薯形、品质的困扰,产量和销路有很大限制。2015年,龙潭寺村前书记,现瑞沣合作社理事回乡创业,针对红安苕存在的种种问题,姚峰提出“科技创新才是发展的硬道理”,并带领合作社全体走上了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

七年来,瑞沣合作社坚持这一理念,借助高校院所,为当地特色产业赋能。瑞沣合作社与黄冈师院郑永亮教授团队签订食用菌种植、废菌棒、苕渣回收利用等合作协议,年产菌棒150万棒,年产香菇150万公斤。与武汉工程大学等大专院校合作,开发红安苕、红安花生、食用菌深加工产品。与华中农业大学蔡兴奎教授合作,建立了红安苕组培脱毒中心,进行红安苕脱毒产品研究,并联合湖北将乡红公司,对红苕产品进行后续加工,使合作社发展成为“红苕脱毒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示范——保险储藏——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的红苕生产企业。

介绍到,此外,未来瑞沣合作社还计划扩繁培育脱毒红苕苗达一亿株以上,可为农户提供2.5万亩红安苕的种植面积。

同时瑞沣合作社逐步建立了年产200万香菇菌棒和20万棒菌种的香菇生产基地,年生产鲜香菇达到320万斤,带动全县9个易迁点近500户贫困户就业增收,让全村10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1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使龙潭寺村一个曾经的软弱涣散村变成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瑞沣合作社逐渐成为集特种水产养殖、食用菌生产加工、红苕种植贮藏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产业合作社。

经过脱毒处理厚的红安苕,品质更佳,但如何推广却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农村的老百姓往往存在变革意愿不足的问题,不愿意种我们的新品种红苕“姚峰向我们介绍到。为此,姚峰积极创新摸索了“三统一分”新的推广模式,即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提供技术管理,统一保底回收,农户分散种植,再加上政府部门政策鼓励和资金补贴,大大激发了农户的内生动力,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风险,还带动了村里贫困户和集体收益的发展,于是龙潭寺村早早的就脱贫摘帽。

为了进一步助力脱贫致富,姚峰还注重党建引领作用,以瑞沣合作社党支部为龙头,发挥支部引路、党员带路、群众上路”的作用,带动周边更多村民增收致富,以强村带动弱村,建立红色联盟。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规划联审、产业联抓、治理联动“五联”新机制,搭建决策共谋、资源共用、建设共管、发展共建、成果共享“五共”新格局,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绘出乡村振兴新蓝图。

2021年,姚峰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黄冈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这是对他乡村振兴路上所作贡献最大的肯定。”姚峰说。

科技助农,科技兴农,科技富农。走在瑞沣合作社的产业路上,团队成员深感乡村振兴之不容,振兴已布局,奋进正当时。要把振兴蓝图变为现实,必要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作为农业大学的学子,未来的乡村振兴画手,更要蘸以初心墨,行之振兴笔,绘就斑斓笔,铺开幸福路,让农民的愿望成为我们奋斗一生的使命重责。乡村振兴荆楚行,我们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00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古老的唢呐奏响新时代的乐章

(通讯员:刘泽湘,连华)7月26日调研团队来到歇马村,走访调查石鼓镇另一传统文化“青山唢呐”,通过前期走访调研团队准备采访青山唢呐的传人易礼强老师,调研团队到来时,易老师正…… 刘泽湘,连华 石鼓镇查看全文 >>

油纸伞传承不进则退的过程

(通讯员:刘泽湘,连华)7月25日,骄阳似火的七月正如调研团队的热情,随着两天对油纸伞的走访,调研团队对油纸伞的热情逐渐高涨,按捺不住心中对制作油纸伞工艺的向往,25日上午,调研团…… 刘泽湘,连华 石鼓镇查看全文 >>

相见石鼓镇以油纸伞结缘。

(通讯员:刘泽湘,连华)7月23日,一场大雨不期而至,雨过天晴,清爽怡人,大雨过后的石鼓镇没了之前的酷热。调研团队开始了今天的石鼓镇传统文化的调研工作,今天的工作依然着手油纸伞的走…… 刘泽湘,连华 石鼓镇查看全文 >>

伞可再造,人却难寻

(通讯员:刘泽湘,连华)7月24日,通过两天在镇上走访,调研团队已经对石鼓镇油纸伞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为了对石鼓镇油纸伞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更权威的分析,调研团队来到了石鼓镇乡政…… 刘泽湘,连华 石鼓镇查看全文 >>

石鼓油纸伞——三尺伞面画尽历史

2018年7月22日,调研团队从湘潭大学出发来到湘潭县石鼓镇,走访调研油纸伞的制作工艺,诗经里对七月的描述为“七月流火”,而湘潭县这边的天气正是如此,上午到达时还是艳阳高照,酷…… 刘泽湘,连华。 湘潭大学学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沈阳城市学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本网讯(校团委牛康莉)2025年3月26日13时,由沈阳中心血站联合我校举办的无偿献血活动于南楼成功开展。活动开展期间,广大师生…

新乡工程学院“清明追思·薪火相传”网上祭英烈活动

春风拂柳念英魂,清明时节寄哀思。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

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专题宣讲活动顺利举

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内涵,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月8日下午,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壮乡民族特色主题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引导全体党员感悟“家国同源”的文化深意,…

最新发布

乡村振兴,不落一人
夫妇一家是“五保户”(五保,即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是我国法律保护老人和儿童的一贯原则),靠政府的补贴生活,奶奶心脏不好,爷爷患有高血压。为了生计,两位老人种植家里的田地,主要种植花生…
海大学子三下乡:看吴川机场展翅翱翔!
中国青年网湛江7月6日电(通讯员杨志华)为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感受家乡发展变化,广东海洋大学社会实践发展成就观察团——崛起之湛江队2022年7月6日前往吴川机场进行实地调研。从广东海洋大学出发,乘车一…
湖北学子三下乡: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2022年7月7日,为促进乡村学子全面发展,并给予乡村学子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微尘出行”志愿服务队深入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黄泥小学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志愿者认真教…
湖北学子三下乡:趣味同行,欢乐不停
孩子天性对周围的环境与大自然饱有好奇之心,总是会·有一些古灵精怪的想法在脑海里遨游。为营造充满趣味与欢乐氛围的课堂,让学生释放自我天马行空的新奇想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微尘出行”志愿服务队开展…
海大学子三下乡:文化不息,发展不停;湛江崛起,势在必行
为了解湛江文化发展进程,广东海洋大学发展成就观察团——崛起之湛江队于7月10日前往遂溪孔子文化城、雷州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湛江虽然不是很大,却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孔子文化城、螺岗小镇、茂德公古城、…
微尘出行:支教助学,爱满黄泥
。7月2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微尘出行”志愿服务队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开展志愿活动已经有三周的时间。在“双减”政策下学生的学业负担减少,但兴趣爱好方面的培养也必不可少,办好当前教育的同时,必须促…
湖北学子三下乡:青春烛梦,暖心护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微尘出行”志愿服务队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丁司垱镇方郭小学开展的实践教学任务稳定进行中。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丰富的体育课后服务给学生带来了亲近体育的机会。但是,让孩子们真正享受…
暑期社会实践|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
红色基因根系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脉之中,发展于革命战火交加的近代史,传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其中富含了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团队本次实践探索的对象。实践过程团队从南京当地着手展开走访。7…
湖北学子三下乡:“多彩课堂”助力乡村教育
农村教育是国家振兴的基石,是中国教育的未来。基于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稳步前进,推动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微尘出行”志愿服务队7月7日赴黄冈市浠水县团陂镇黄泥小学展开暑期支教活动…
湖北学子三下乡:大手牵小手,谱写青春之歌
2022年7月19日,伴着炎热的赤日,满含热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微尘出行”志愿服务队的支教队员们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丁司垱镇方郭小学与小朋友们已经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支教志愿者们用耐心与细心打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