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峏山杨中医文化实践团采访杨冬生先生

来源:巢湖学院 作者:传峏山杨中医药文

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27日电(通讯员杨帆乔梦琪)杨冬生,1948年出生,系峏山杨杨氏第二十五代传人。1969年于峏山杨医院任职,1996年任院长,2002年退休返家,开办诊所。行医治病,造福一方,锦旗百面。峏山杨中医文化实践团于6月18日上午在队长储丹丹带领下前往柘皋镇大杨村采访杨冬生先生。

心系峏山,志存高远

峏山杨中医文化传承至今600余年,代代相传,从未断绝。杨冬生先生的父亲就是峏山杨传人,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杨冬生坚定了选择继续传承峏山杨中医文化的决心。从学校毕业回来以后,他跟随父亲,坚定的投入到对峏山杨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春来暑往,杨冬生先生不断钻研,潜心研究,不仅仅继承了其父亲一直在做的事情,更为发展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其不断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这么多年的行医过程中,杨冬生先生运用峏山杨中医文化诊疗方法帮助千千万万名患者治愈疾病,他说到:“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以此找出病根所在,因病用药,温和调理”。杨冬生先生从1969年到2004年专攻中医,主要以妇科常见病为主,包括产前、产后妇科病等。当提起他的行医经历,杨冬生先生不无怀念也充满荣誉感,他收到过来自巢湖市、马鞍山、无为、含山,包括肥东、长丰、蚌埠、淮南、亳州等多地病人送来的锦旗,同时国家的重视与政策的帮扶,都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坚守岗位,将峏山杨中医文化传承下去的信念。他强调只有自己对中医感兴趣,才能真正的继承发展下去。

在杨冬生先生看来,作为一名医生从来不应该向病人索取什么,而是要把职业道德放在最前面,为患者带来希望,为千万个家庭带来幸福才是他们的毕生追求。在从医50多年的经历中,杨冬生先生始终操守医学道德,用心,用真本领去对待每一位患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不论是在医院单位还是乡野诊所,杨冬生先生坚持发光发热造福百姓,怀医者仁心,承中医文化。

不畏艰难,不断发展

谈起峏山杨发展过程的困难,从大范围来看,包括峏山杨中医文化在内的广大中医文化都存在一个问题——-传承,后继无人。了解中医,学习中医,并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中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起步到长成要经受不断的磨练,要耐得住长时间的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此话不假”,杨冬生先生说到,“现在受社会环境影响,大多数人都急于求成,而中医讲求滋补温和,又考验耐力与毅力,所以有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来学习继承,甚至包括我的儿子,都对峏山杨中医文化兴趣不大,这是让我非常痛心的”。

其次就是中医目前发展创新发展动力不足,当问到杨冬生先生认为峏山杨中医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时,杨冬生先生看来,中医传承百年,理应是能处于一个更高的发展水平上的,然就目前形势来看,中医发展形势却不容乐观。与中医相比,西医可以通过CT、B超等形式让病人直观看到病因,而中医需凭借“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才能掌握病情,因病施药治好病情却不能让患者直观理解自己病因所在,这一点是比较特殊的,同时也成为了很多人不信任中医的原因。另一方面,中医治病讲究调理,成效较慢,杨冬生先生举了日常好理解的例子做说明,比如在诊断方面,西医借助一些器材很快做出诊断,一天甚至可以诊断上百名患者。而中医一个病人看病时间大约五十分钟,包括诊断,询问、配药等,一上午至多诊断三四个病人,一天七八个病人就会觉得累一点,所以很多中医文化如今面临被淘汰的局面。现在中医文化还是需要国家政府的帮助与支持。同时还有中草药种植问题,中药现在需要药草,药草却很难再自然生长,只能靠养殖的。价格也较昂贵,所以杨冬生先生认为,中医目前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峏山杨发展至今,经历艰难险阻,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前路漫漫,道阻且长,从杨冬生先生的话里听出了他对发展前景的担忧,却也更加看出了一代代传承人不畏艰难,不断发展的决心与勇气。

遇病施治,不胶于古方

中医文化绵延不绝,峏山杨作为中医文化的一支,始终在不断发展。杨冬生老先生说道,近些年,妇科疾病比以往受到更多重视,峏山杨发展整体发展向好。而对于目前中医诊疗的问题,杨冬生老先生也有自己的看法。改善中医现状,要注重让科学结合实际,运用科学的手段加工包装药品,让患者更加方便。再则就是加强管理,做到遇病施治,鼓励医生坚持下去。

杨冬生先生说:“峏山杨中医文化在2006年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字很大,但是若得不到鼓励发展的话,也是不行的。国家允许你发扬光大,但不能瞎搞,这是对病人不负责,对国家也不负责,这道德何在”?掷地有声的话语让在场的每个人清楚的看到传承人的坚守,让人肃然起敬。作为一名医生,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患者服务。在坚持传统的观念下,依靠青年,不断发展下去,有更多的青年人来继承,让中医文化不断发展,不能仅依靠杨冬生先生这老一辈传承人,应该让更多的青年人投入进来,了解它,学习它,发展它,造福更多百姓。

从杨冬生先生身上,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人的缩影,他们从青春到白发,始终坚持,捱过多少艰苦,救助多少患者,才让峏山杨历经六百余年风霜走到我们当代人面前。杨冬生先生50年来,始终秉承“不论是医学传承,还是文化传承,都是峏山杨发展的根,是中华民族医学文化的一部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这一信念,初心如磐,行稳致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97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筑梦旅程记,难忘支教行

筑梦旅程记,难忘支教行学校:扬州大学音乐学院姓名:余丹丹“幸好,人生有离别。因相聚而幸福的人,离别是好的,使那些相思的泪都化成甜美的水晶。因相聚而痛苦的人,离别最好,雾散云…… 余丹丹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查看全文 >>

有限的时间,无限的阳光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的爱无处不在”阳光协会的这句宣言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支教,今年已经是第十五年了,一届又一届的支教队员将爱和知识接力传递,阳光协会与大别山这个地方…… 张瑛 扬州大学农学院查看全文 >>

星火燎原

星火燎原——扬州大学阳光协会支教队员曹倩倩“恨江郎才尽,无法描摹你的眉眼”。当我提笔写下这段青涩回忆的瞬间,脑海中满溢着你们羞涩真挚的笑脸,却不知从何处下笔,只好将自己也理…… 曹倩倩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扬州大学阳光协会实践团队赴金寨县开展支农支教活动

扬州大学阳光协会实践团队赴六安市金寨县开展支农支教活动疫情爆发,每个人在家自我隔离,社会发展严重停滞。武汉封城,红区示警。城内一片死寂,城外惊心动魄。人们开始惧怕武汉这座历…… 诸仁 扬州大学查看全文 >>

扬州大学阳光协会实践团队赴六安市金寨县开展支农支教活动

扬州大学阳光协会实践团队赴六安市金寨县开展支农支教活动疫情爆发,每个人在家自我隔离,社会发展严重停滞。武汉封城,红区示警。城内一片死寂,城外惊心动魄。人们开始惧怕武汉这座历…… 诸仁 扬州大学查看全文 >>

愿下一年相遇,你们还能记得

愿下一年相遇,你们还能记得——阳光协会支教团成员周玥尧回忆起这几天的点点滴滴,心中有说不完的感受,可却迟迟没有下笔,不知从何开始写……想了许久,想起了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他…… 周玥尧 扬州大学农学院查看全文 >>

身处千里外,心在咫尺间

身处千里外,心在咫尺间——阳光协会支教团成员吴芳琳细雨如丝,紧促而有节奏地滴落在窗沿,一如我当时的心跳。我焦坐在电脑屏幕前,目光聚焦于右下角的时间上,眼望着它缓慢地变化着数…… 吴芳琳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等我赴你们的约

等我赴你们的约——-阳光协会支教团成员钱相玲“同学们,早上好呀!”“老师好”“那我们开始上课啦!”叮铃铃,闹钟响了,原来,是梦。支教还剩没几天就结束了,可是我的心似乎留在了大…… 钱相玲 扬州大学农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会计二班青年马克思实践小组开展第一次活动

2024级会计二班开展青年马克思实践第一次活动小组成员观看二十届三中全会视频(通信员杨俊杰万昊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音乐会通讯

11月22日晚,山东大学(威海)歌声飞扬协会于玲珑学堂举办了“乐动心弦,梦绘未来”主题音乐会。本次音乐会旨在丰富师生的校…

心梦交织的志愿华章

在城市的角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红马甲,如同一簇簇温暖的火焰,汇聚成名为“心语汇梦”的志愿服务队。“心语”是心灵…

爱汇聚,筑梦想

在熙熙攘攘的城市街头,或是宁静偏远的乡村小道,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以爱为帆,以梦为桨,“心语汇梦”志愿服务队如同一颗…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开展“携手并进 心灵共鸣”餐厅沙龙活动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有效释放心理压力,11月21日,传媒技术学院…

最新发布

峏山杨中医文化实践团工作总结会议
为进一步整理巢湖当地居民对峏山杨中医文化的了解程度问卷相关数据。峏山杨中医文化实践团于6月17日下午在ACCA值班室召开问卷调查工作总结会议,本次会议由队长储丹丹主持,峏山杨中医文化实践团全体成员参加…
下党振兴路,筑梦再启航
2022年6月28日新乡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组建“豫”见青年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到达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在第一天的社会实践中,我们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对当下农村现状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体验真正的…
湖北学子三下乡:安全防护,与你同行!
为提高乡村留守学生安全意识,强化学生自我防护能力,振兴乡村基础教育建设,7月29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微尘出行”志愿服务队在黄冈市浠水县团陂镇黄泥小学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课程。“微尘出行”志愿服务…
青春兴农,实践筑梦④ | 爱心义教 ,携爱前行!
本次暑期实践,同学们赴前康村参与”爱心公益义教”活动,进行了为期一星期的爱心义教活动。在这段时间内,大学生志愿者们一起负责教初一孩子们的数学,教学地点为同学们曾经的小学母校,义教的主要对象是本…
文化传承我们在行动
领会年轻干部成长的“双循环”之道今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在危机中育新机,…
记峏山杨中医文化实践团采访杨勇先生
为进一步了解峏山杨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峏山杨中医文化传人对峏山杨目前发展中遇到问题的看法,峏山杨中医文化实践团于6月18日上午九点赴柘皋镇峏山村拜访杨勇先生。本次采访由队长储丹丹带队,峏山杨中…
写好乡村振兴的奋进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写好乡村振兴的“奋进篇章”,需要各方合力,久久为功。实施“优先发展+配套…
湖北学子三下乡:实践出真知
为推动乡村基础教育建设,培养乡村留守学生实践能力,响应“快乐童心支教”专项计划的号召,2022年7月19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微尘出行”志愿服务队在黄冈市浠水县团陂镇黄泥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实践课程。…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我们在行动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乡村要振兴,文化要先兴,尊重…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洛阳“青年筑梦-红色纪念馆完善程度调查“
在在经过对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历史的相关学习后,小组成员来到了坐落于洛阳市南关贴廓巷一座坐北朝南的宅院中——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简称洛八办纪念馆,创立于1985年5月,原址为始建于1938年的八路军驻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