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2021年7月28日,作为曲阜师范大学青马薪火党史学习实践团的一名队员,我来到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在这里了解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位伟人的故事,进行思想的洗礼。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坐落在景色怡人的水上公园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
网上预约、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过安检……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工作,我成功进入馆内,心情也是格外激动。主展厅的正门用深红色大理石镌刻着“为中华之崛起”这几个雄豪大字,昂扬斗志的少年周恩来的形象浮现在我的眼前。纪念馆广场东侧,屹立着周恩来、邓颖超青年时代形象的花岗岩雕塑头像。头像下方镌刻着周恩来青年时代的一句诗作:“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不禁让我想起,当年开国大典之时飞机不够,您说飞机不够就飞两遍;如今在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中梯队飞越天安门上空,直升机、战斗机分别组成“100”“71”字样掠过长空,15架歼-20飞机组成3个梯队呼啸而过,教练机拉出10道彩烟。现在我们的飞机要多少有多少,再也不需要飞两遍了。当年送您的十里长街,如今已是十里繁华。这盛世,如您所愿,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我驻足在周恩来、邓颖超两位伟人的汉白玉雕像《情满江山》前,雕像后面背景蓝天白云,前面台阶鲜花簇簇。他们面带微笑,迎接来纪念他们的人民。纪念馆按时间顺序,分别展示了“人民总理周恩来”、“邓颖超——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两位伟人生平和其他部分。观看展览,我全面地了解了周恩来、邓颖超由天津起步、从爱国青年学生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光辉历程。我们这一代人,都不曾亲眼看到过周总理,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他的真切热爱之情。如果说原来我对周恩来只是从书报上、从文字中了解的话,那么通过此次参观活动,一个有血有肉的周恩来形象就赫然站在我的眼前。他生活艰苦朴素,严于律己,亲手制定“周恩来邓颖超家规”;他清正廉洁,按时缴纳房租电费,身为大国总理却从不搞特殊化,一张收据见证着总理的“清廉”。1966年7月28日,周总理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参加学生们的座谈会。会后他步入食堂与同学们同桌就餐。用餐时,食堂师傅又送来一碗汤,总理坚持付了汤钱,收据上由原来的2角5分,改成了3角;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看到“周恩来生命的最后587天”这块展板,我破防了,强烈的敬意由心而发,眼泪夺眶而出。在最后587天,周总理共做大小手术13次,离世时体重不到60斤。他是一个老人,也是一个病人,但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伴随着病痛、负重、伤感、离别和希望。他抱病履职,苦撑危局,在医院接待外宾60多次,外出工作10多次。周恩来总理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让我最动容的是在一楼展厅显著位置循环播放的纪录片《情归周恩来》。周总理两赴邢台地震灾区慰问、七次到密云水库视察、下到开滦煤矿作业层、邯郸伯延村调查研究等历史事件真实而细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也真切体味到总理把“为民务实清廉”高度概括到个人生命和历史使命中的伟人魅力与崇高品格。其中有一组镜头令我记忆深刻:1966年3月8日凌晨,河北邢台发生了6.7级地震,68岁的周恩来不顾余震,亲临现场。他走访整个村落,每见一个人,总理都问:家里损失怎么样?锅碗瓢勺还有没有?能不能吃上饭?面对一个失去儿子的老太太,周恩来说:“你就把我当作自己的儿子吧。”
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历史照片,我们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也再一次体会到我们党100年来走过的艰苦奋斗的道路,我们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党感到骄傲和自满。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立志成为“人民的勤务兵”,向周总理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邓颖超学习,争做新时代独立女性。先辈用血汗带来了国泰民安,吾辈当勤勉护卫这盛世中华。周恩来总理邓颖超夫人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我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这盛世之中华!
吾亦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民族之蓬勃而努力,
为祖国之昌盛而奋斗,
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砥砺前行、无所畏惧!
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生种花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87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