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8月10日电(通讯员 左欣雨)2022年暑假,在“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号召之下,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复苏纾困,关情民生”暑假实践团队前往各地的红色纪念馆,开启了一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江苏盐城籍的实践人员积极寻访当地的红色资源,前往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身体力行地去感受中国共产党光辉且艰辛的历史。
7月12日上午,烈日炎炎,晴空万里,实践人员来到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主馆区。燥热的天气并没有抵挡住人们参观纪念馆的脚步,大家纷至沓来。实践人员跟随人群来到主馆区的广场,广场正中立有一座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队员们发现前方有一群人身穿统一服装,大概五六十岁的样子,他们昂首挺胸地走到纪念碑前,喊出口号“爱我中华”,并在纪念碑前合影留念。队员们都被他们响亮的口号声所感染,心情激动地前往展览大厅。
进入展馆,一座巨大的“铁军忠魂”的雕像便矗立在实践人员的面前。雕塑以多名新四军指战员的形象为主体,他们眼神坚毅,手握长枪。站在雕像面前,实践人员仿佛看到了新四军在敌后浴血奋战、艰苦斗争的场面,真切地感受到在血与火中熔铸而成的伟大铁军精神,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执着的家国情怀和崇高信仰。
实践人员跟随着讲解员进入展厅内部。展厅以历史的发展脉络分为七个部分:民族危急铁军诞生,抗日战旗遍插华中,重建军部浴火重生,兵民鏖战坚持敌后,战胜困难建设根据地,局部反攻扩大解放区,走向胜利铸造辉煌。伴随着微弱的灯光和讲解员的叙述,队员们慢慢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首先引起队员们注意的,是陈毅元帅写的一首《赣南游击词·一九三六年夏》。读着这首词,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红军将士们当时艰难的处境,敬佩他们充满智慧的战略战术,也被他们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所感动。
在“兵民鏖战坚持敌后”这个展厅里,实践人员在1942年新四军第二师指战员年龄统计表前驻足了很久。队员们发现,年龄在16岁以下的有五百多人,16岁—25岁的人数占到了60%。面对这个数据,队员们都很震惊,当时一群还未成年的孩子已经勇敢地投入到战斗当中,一大批青年人为了祖国和人民义无反顾地冲锋陷阵,可想而知,有多少年轻的生命在战火中消逝。就在队员们惋惜痛心之时,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少年在队员们的面前走过,他们朝气蓬勃,稚气未脱。每个人的手上都拿着几张讲义,一边参观,一边用笔在讲义上记着什么,有时还会停下来小声地自言自语。队员们上前询问得知,他们都是学校里的宣传员,暑假来到纪念馆里进行党史学习,开学后要向同学们介绍新四军纪念馆,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与同学们一起学习铁军精神。队员们听了十分触动,爱国主义教育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从小培养起他们的爱国之心,让他们知道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斗志,长大后成为能够报效祖国的有志青年。
展厅里,一幅幅照片、一行行文字、一件件实物、一个个场景,都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实践人员紧随讲解员的步伐,认真地去了解那个他们并不熟悉却有着重大意义的年代。最后,实践人员来到传承厅,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灯光也明亮了起来。队员们看到有一面墙上挂满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的照片。照片上的军人个个英姿飒爽,他们队列整齐,步伐一致,接受着国家的检阅。队员们不禁感慨,正是因为他们的默默付出,保卫着祖国,社会才能不断发展,人民才能有安宁美好的生活。
烽火硝烟中熔铸的铁军精神,是流淌在盐城人民血液里的红色基因,是盐城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走出新四军纪念馆,队员们感触颇深。历史长河川流不息,中国青年应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弘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为铸就新的历史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66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