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锦城学子三下乡:普通话融汇北川情,民族心团结千万家

来源: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财务会计学院 作者:马晓红

云朵之上,绣出五彩斑斓。满腹雅言,共写泱泱华章

响应全国推广普通话,助力民族团结,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强大认同感,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牢记习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中讲:广大青年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推普团队在财会学院团总支王楚副书记的指导下,以我校“带课题实践,带成果回校”的培养理念,前往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进行为期一周的普通话推广,共同走进羌族传统文化,倾听民族的历史回声。

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推普团队全体成员于2022年7月初进行了线下筹备会议暨动员会,对活动内容及人员安排进行敲定,相关环节和当地对接情况等相关问题进行集中说明。队中具有丰富的“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成员进行经验分享,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尽可能排除实践活动中的“预见性困难”。

会议中还进行了赞助物资清点,人员职责,调查问卷核查安排等工作。“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会后同学们感慨颇深:我们在此次活动中要将普通话以锦城方式推广出去,让当地居民切实意识到普通话普及是时代浩浩汤汤之潮流,锐不可当。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以推广普通话为主,增强民族凝聚力,继而达到促进民族团结的最终目的。

2.推普团队走进尔玛社区

为了能够更好地深入了解当地最基层群众普通话普及的程度,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达成话与话的交流。推普团队走进尔玛社区,社区居委会潘冬梅书记就此次锦城三下乡推普团队的北川之行表示热烈欢迎。

通过与潘书记交流中我们了解,北川县是全国唯一一个羌族自治县,是少数民族聚集地,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底蕴,北川始终致力于建成一座活力无限,品牌响亮的生态旅游城市。同时团队成员也了解到,在少数民族的日常交流中,本地方言(以西南官话为主)运用较多,说普通话存在着”平翘舌不分,鼻音边音不分,牙音读说困难”等典型的西南官话特点,因此能说标准普通话的居民不太广泛,会说普通话,会说“四川式普通话”的居民较多。

推普团队的成员走在北川的街头上,可以听到许许多多的青年人都能够说一口流畅的标准普通话,亦能够深刻感受到在北川县的中小学中普通话普及程度及受教育方面正在飞速提升。

团队成员询问了当地社区的工作人员母晓蓉同志,就北川县近年来的发展目标,社区日常活动的展开,北川县的教育规划以及普通话的推广方式等问题进行了采访。

团队成员对禹龙社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倾听当地居民对北川县日新月异的感触,切身感受“人文北川,旅游强县”。并对北川的部分生态景观进行拍摄,达到调研、宣传共赢

推普团队参观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领略羌族民俗文化。近年来,新北川文化蓬勃发展,民族文化是构建新北川的核心。举办大禹祭祀、羌历年,申报的麻龙马灯、锁啦锣鼓、十二花灯、羊皮端公舞等15个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羌年”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万人跳沙朗庆羌年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在这背后,一座具有浓厚底蕴的羌族民俗博物馆也在探索着通俗之变,连接过去与现在,国家与民族。作为一个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地标、精神家园,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正以生态化的环境、智能化的设施、多元化的展陈、科学化的管理和人性化的服务吸引着众多海内外公众的目光。

团队在众多文物聚集的圣地下感受民族文化。在此期间,同学们跟随博物馆文化产品的讲解员感受非遗文化,近距离地了解到了云朵上的非遗—羌绣。此次博物馆之行,推普团队领略到了伟大的优秀民间手工技艺以及民族文化艺术结晶。

走过泥泞,方知大道珍贵,经历风雨,更觉阳光美好。推普团队将为此次北川之行准备的捐赠物资(文具,生活用品等)交移社区相关工作人员,由其发放给北川贫困家庭儿童助力当地教育质量的改善,支持北川县普通话普及事业,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团队对尔玛社区、禹龙社区进行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以面向不同群体的不同测试题的问卷调查和走访宣传。

通过分析可得,广大居民对于普通话学习的积极性欠佳,日常普通话环境氛围差,说普通话困难,方言对读音的约束更多。但对于普通话的重要程度认识清晰,对于普通话学习方式侧重于速度快,压力小,娱乐性高,对推普活动具有期待。学生群体中对于普通话认知广,接受普通话学习程度高,日常运用普通话多,环境氛围好,但对于普通话的重要程度更侧重于学习理论知识所必须之条件。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

从此调查结果也可看出北川县对于新一代青少年的标准普通话重视力度高,效果显著。对于居民可以从实际环境中培养,以广大青年和干部群体为领头羊,潜移默化地将普通话交流融入到当地生活中。

除此以外,推普团队自主开设“锦普says”公益性公众号,旨在为当地居民提供能学普通话,能说普通话,能测普通话的平台,让普通话推广活动凭借互联网宣传开来,达到“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推普团队此次北川之行还受到了北川羌族自治县当地的团委报道

推普团队收到北川县尔玛社区居委会的感谢信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路虽远行则可至,事虽难做则可成,推普团队走进大禹故里,天南地北,海纳百川。带去世界上最美妙的语言,带来云朵上的民族文化。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是青年人的本色。奋斗两个字,写在每一代中国青年的基因里。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我们将会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促进民族团结,让普通话在全国大地上遍地开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60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秘马集甜柿,引领发展新潮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引领马集村甜柿产业的发展新潮,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抵达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深入甜柿基地,详细记录甜柿的采摘和储存方法。紧……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情系马集甜柿,推动乡村繁荣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推动马集村走向繁荣,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走进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在甜柿基地仔细观察,记录甜柿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然后,与……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聚焦马集甜柿,共筑振兴之路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助力马集村甜柿产业踏上振兴之路,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来到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踏入甜柿基地,认真记录甜柿的生长周期和产量……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调研马集甜柿,描绘乡村蓝图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描绘出马集村的美好乡村蓝图,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抵达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到达后直奔甜柿基地,专注地参观并详实记录甜柿的品……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走进马集甜柿,点亮乡村希望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探寻马集村甜柿产业的发展奥秘、点亮马集村的乡村希望,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前往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在甜柿基地里认真参观,仔……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索马集甜柿,助力产业振兴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推动马集村甜柿产业的蓬勃发展,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走进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首先来到甜柿基地,用心观察甜柿的生长态势,详……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马集甜柿产业之访,助力乡村经济腾飞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探寻甜柿产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奥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于7月8日走进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进入甜柿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与乡镇干部及当地种植户……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调研马集甜柿,托起乡村致富梦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七月八日,暑气熏蒸,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迈入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此次的关键工作是对马集村的甜柿产业进行调研,与农业专家及当地果农……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三下乡||走访杜陵村,了解民主与民生
2021年9月,杜陵村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表彰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村”。带着好奇,在2022年7月20日,西安科技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
三下乡||探访杜陵村,助力乡村发展
2022年7月20日西安科技大学开展的“三下乡”活动第二天,来到了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杜陵村。实践团队采访了杜陵村的村干部,了解到一些关于村庄治理与村民德育方面的内容。村干部为村民服务,必须严格…
自力更生创奇迹,愚公移山志如钢
作为一名林州人,从小便听闻长辈讲述过修筑红旗渠的故事,从前林州常年大旱,人吃不上水,地里庄稼也旱的没有收成,新中国解封后,当时的林县书记杨贵带领林县人民在太行山半山腰上凿了洞,修了渠,引漳入林…
西外学子三下乡 |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2022年7月26日清晨,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暑期调研队与众多大学实践团队共同徒步来到宝塔山下,在出征仪式结束后,迎着烈日,团队们一起攀登宝塔山。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成员们了解到宝…
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安徽财经大学学无止境队开展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安徽财经大学学无止境队针对乡村旅游开展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解在新冠疫情潜在影响下乡村旅游发展对于村民生活状况影响、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乡村旅游景区经营状况等…
三下乡||杜陵村之行,推进基层普法
2022年7月20日西安科技大学团队进行“三下乡”实践的活动地点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的杜陵村。2021年9月,杜陵村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乡村振…
三下乡||调研基层法律服务现状,提高基层群众法律素养
2022年7月18日西安科技大学开展的“三下乡”活动第一天来到了西安市国际港务区新筑街道于家村。村庄道路平坦开阔,村貌良好,基础设施完善。为了完成对于新村基层法律服务现状的调研,我们采访了村干部与村民…
西外学子三下乡 |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2022年7月26日,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大学生延安实践团队的青年们齐聚延安宝塔山会师广场,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与诸多队伍共同见证和参与“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2022年全国大…
重温党的诞生——红色载千钧
重温党的诞生——红船载千钧|“红色星火”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重温红色历史,挖掘红色故事活动背景:嘉兴南湖,中国革命的航船在这里起航。历史选择了南湖红船,在这只小小的红船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
投身实践,实践育人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践行“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实践育人理念,助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7月2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阿凡提小分队来到袁家沟社区居委会,与当地社区负责人取得联系,开启为期十天的暑假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