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地区的居民房屋多依山而建,且气候潮湿,降雨频发,降水量巨大,再者山体多为土石混合物,易形成积水的地形地貌,在这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陕南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2021年10月6日8时30分,新铺镇钦家坝村六组发现滑坡迹象,地基多处沉降,并伴有宽50-80厘米,长30米的裂缝五处,当晚20时,该处发生滑坡,滑坡方量20000余立方米,掩埋房屋15间。针对这一具体情况,陕西理工大学“岭南先锋·生态秦岭”社会实践团成员们在指导老师郭鸿的带领下,利用暑假时间,于7月中旬踏入灾情发生地——钦家坝村进行实地考察和地质灾害的宣传工作。
到达钦家坝村,实践小组的成员们首先与当地村委会进行交接,在支书王忠卫及副支书王正洪等人热情接待下,就当地灾害发生情况展开了交流。由于实践小组的实践内容与当地的灾情宣传需求不谋而合,当地村委会积极地配合了我们的工作。随后,在村委会成员的带领下,成员们及指导老师前往灾情发生地段进行实地考察。在行进的路途中,随处可见已无植被生长的滑坡点,且由于村民居住点分布错杂,发生滑坡的程度有所差异,对成员们的考察增添了很多难度。见微知著,短短几天的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已经深深了解到当地村民居住环境的恶劣和对民生安全的威胁。
在线下实践开展之前,实践小组的成员们通过网络信息,书籍资料,老师指导,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制作了地质灾害宣传主题的海报和调查问卷。于实地考察之后,成员们分成两组,与周边的住户展开了围绕当地地质灾害情况的交谈,为他们进行了海报内容的宣讲。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三农”工作的发展,实践团队成员们呼吁村民们去了解和配合,为提高村民防灾意识,丰富村民防灾知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一开始成员们也遇到很多难题,村民们的不理解,不愿意配合成员们的工作等,但在成员们耐心的沟通下,慢慢地,很多村民都很乐意聊一聊。在交谈中,成员们得到了书本之外,理论之外的收获,也从中体会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意义。
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成员们发现该地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存在两方面,一方面与该地自身的水土情况有关,根据当地村民讲述,该地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常发生滑坡泥石流,曾经最严重的滑坡已经将田地全部冲毁,导致庄稼的直接损失。另一方面与村民的行为有关,曾将的村民对于地质灾害意识淡薄,村民为了减少修建房屋时的材料成本,往往会选择“就地取材”,从山上的植被中获取木材,从山里获取沙砾。这样“靠山吃山”的行为,对于村民来说,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减少材料成本,但是直接导致土地并不优良的山地雪上加霜。近些年,在党和政府的宣传指导下,村民们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并积极为保护环境做贡献,使该地的环境逐渐向好的方向恢复。
在整个实地调查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一直在感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重大。不仅有老师的倾情指导,团队的团结协作,还有村干部的认真负责,村民们的热情淳朴,这些都使成员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让成员们明白了国家的助农政策和思想推行的意义和必要性。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绿色发展,实现中国的绿色崛起。而这段实践旅途带给成员们最大的收获其实在于对村民们的帮助,在他们的努力下,村民们了解了地质灾害的成因,学习了如何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遇到灾害时如何逃生的必要知识,最重要的是,理解了国家与干部为农为民的心,让大家愿意积极地响应和配合国家的政策,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开放的、发展着的新思想,必将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路明灯,大家需要全面把握、深刻领会,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
灾害是无情的,但成员们的心是有情的。大家都相信,今后的自己一定会在防治地质灾害方面更加地用心,更加地下功夫,也会更加地贴近深受其害的群众,更加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是的,作为土建的学子,在建造美丽生活的同时,更应该把专业知识植根于国家民生安全上去,就像千万条藤蔓,前赴后继的缠绕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这根主心骨上,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开出属于国家,也属于人民的不朽的花!
(通讯员 杨思瑜 仵佳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52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