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团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6月16日起,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赴凤阳县探寻凤阳花鼓戏实践小分队去往安徽凤阳,领略千年文化凤阳花鼓戏的魅力。
6月16日,实践小队抵达凤阳,小组各成员进行休整,同时展开了简单的询问调查,为后期行程安排进行了基本规划。6月17日,实践小队根据工作规划,正式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实践活动。
第一站是凤阳博物馆。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实践小队地到来热情洋溢,带领小队一边参观了博物馆,一边孜孜不倦地讲解了各朝代的历史文物以及其背后的故事,使实践小队全面直观了解了凤阳发展过程。在到了凤阳花鼓戏展柜前,实践小队成员向工作人员询问了凤阳花鼓戏的相关信息,工作人员满腔自豪地回答了,花鼓戏起源于明朝,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集中了戏曲和歌舞,也入选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从这句可以知道,花鼓不仅是当时穷困百姓乞讨,以此来谋生的生存工具,更是当时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
紧接着着工作人员又向小队讲解了凤阳花鼓戏的发展和现状。凤阳花鼓最开始只有两个人表演,一人击鼓,一人敲锣,并且嘴里哼唱着曲调,后来凤阳花鼓逐渐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便慢慢形成了六人、八人甚至多人的群体性演出。同时了解到凤阳花鼓戏不幸的现状,它现在正面临着传承断层和失传的危险,如今只剩下寥寥少数传承人,延续着凤阳花鼓的文化。
听了许久的讲解,之后小队来到了博物馆的二楼。在这里看到了色彩丰富,栩栩如生的凤画,并从凤画传承人处,了解到了凤画的由来,实践小队对凤画的技艺叹为观止,同时他为实践小队引荐了凤阳花鼓戏的传承人。
第二站是明中都鼓楼。原本实践小队想在这里一睹凤阳花鼓戏的风采,只可惜根据工作人员所说,凤阳花鼓戏只有在春节等大型节日,才会有人组织凤阳花鼓的表演,平时要想看的话只能碰运气,看到其不定时地表演。很显然小队这一次是无缘观看,但在鼓楼走过一圈,又和当地居民闲聊之后,实践小队可以感受到凤阳花鼓戏已经融入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现在的广场舞。花鼓戏从固定演出到融入进日常生活中的随处表演,这看似微不足道的转变,实则是文化传承的最好方式。
第三站是凤阳县文化馆。小队先来到了凤阳老文化馆,这里看起来老旧,但格外幽静。听老馆的工作人员说,老馆里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了并建议去新馆看看。但还是决定先探索一遍老馆,在二楼的壁画中,实践小队依旧能够找到凤阳花鼓戏的影子,上面展览了一些演出的现场照片。探索一圈后,小队去到了新文化馆。在这里,遇到了表演凤阳花鼓的肖庆红肖老师。在与肖老师的聊天中得知,肖老师曾远赴意大利等国家为当地中小学生进行花鼓表演,可谓是为凤阳花鼓的传承与发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四站是拜访非遗传承人。在凤阳博物馆得到凤阳花鼓省级传承人葛强凤老师的联系方式后,当天晚上跟葛老师相约见面时间和地点。之后,小队成员如约来到了葛老师所在的地方——凤阳县实验幼儿园。对葛老师的第一印象就是有那种教书先生的气质。葛老师人很好,实践小队也顺利地进行了线下的交谈。在交谈中实践小队了解到葛老师的职业生涯,并也跟葛老师讨论了青少年如何才能传承凤阳花鼓戏,同时葛老师告诉实践小队凤阳花鼓戏的动作要点,凤阳花鼓戏的基本动作是左手执鼓在胸前,右手执鼓条在胸前,左、右手的大臂均做一度横折动,小臂随大臂纵向一度折动,胯部随身体做左、右一度的摆动,后退时头部略低。它的基本步法是平步打鼓,用途广泛,在所有的动作衔接和舞台的调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动作自然流畅,特别是跨步随着身体做出的弧形摆动,更突显了舞姿的优雅和柔和。
本次暑期实践到此已圆满结束,凤阳只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站,未来还有很多的文化瑰宝等着小队去挖掘保护和传承,实践小队这一行人的旅途还未终止。从一周的短暂实践过程中,小队收获了队友间的团结真挚,了解了凤阳花鼓戏由来和现状,见证了凤阳人民的民风淳朴,也为以后的实践学习收获了丰富的经验。收获之多,言语总是无法道尽的。在回忆暑期实践中,实践小队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民族的根,精神是民族的魂,传统是民族的本。而且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传承戏曲艺术也是在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作为戏曲艺术的凤阳花鼓戏应该被青年大众去认知,去学习,去感受。只有真正地去普及,它才能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20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