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大任,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不忘“苯”薪队队员史亚鹏严格遵守防疫要求,于7月22日上午参观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英雄山烈士陵园,缅怀革命英烈,向革命前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不忘“苯”薪队旨在通过暑期社会实践调研,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大任。在队长卢镕钰通过线上会议对暑期社会实践做出周密部署之后,不忘“苯”薪队队员史亚鹏结合烟台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决定参观烟台市海阳市英雄山烈士陵园,祭奠英烈,铭记历史。
社会实践队通过上网查阅海阳市英雄山烈士陵园的相关资料和线上问卷调研,在参观前期拟好线下调查问卷,希望往通过线下具体调查以更好的了解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识。7月22日晨,社会实践队队员史亚鹏携打印好的调查问卷,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和众多参观祭奠者从烈士陵园山脚下一起拾级而上,踏着洁白的大理石台阶,看着两侧大理石雕刻而成的花圈,内心也愈来愈沉重。登山途中大家鲜有交流,都感到莫大的哀痛,置身于洁白如玉的大理石台阶之上,反倒让人想起那段暗无天日的历史。1937年而在英雄山烈士陵园安眠的英烈便是那炬火散在脚下这片土地的火种,他们燃烧了自己,用一腔热血驱散污浊,迎来曙光。
实践队队员内心既沉痛又满怀敬仰,当走完洁白的大理石山梯,映入眼帘的是烈士纪念碑。实践队队员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抚平挽联,向革命烈士纪念碑行注目礼,三次鞠躬以致敬,致悼词并默哀三分钟,向革命烈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场的参观者有不少老人,他们大多是烈士们的家属,早已泣不成声。朱红的石碑上赫然刻着七个金色的大字——“抗日烈士纪念碑”,昭示着英烈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事业。
天空垂泪,松涛呜咽。社会实践队员阅读着纪念碑的解说词内心深感触动,不禁潸然泪下。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战士们奋起抗战,是他们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汇聚成了时代最耀眼的光。中华民族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朱红的纪念碑身后矗立着的则是是灰白色的另一纪念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一语道破英烈们的不朽功绩。两个纪念碑,一个朱红,一个灰白,一个是革命英烈们至死不渝的满腔热血,一个是抗日先辈们矗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伟岸身躯。回首望去那洁白的大理石山梯,或许隐喻的是先辈们一步步为我们开辟出来的坦途。
而在石碑以南安眠着的则是4000余名革命英烈的遗骸,一块苍黑的墓碑,一颗长青的松树,一静一动,于无声处静穆庄重,于有声处焕发生机。墓碑上有的是刻着墓主的姓名,可更多的是连姓名都没留下的先辈,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国的脊梁”!
社会实践队员和其他参观者一起扫墓,轻轻地为英烈们拂去墓碑上的尘土,除去枯枝落叶,敬献鲜花。在扫墓过程中,社会实践队员也倾听着参观者他们的故事,聆听着他们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其中不乏英烈们的后人。社会实践队员认真向他们请教先辈的故事,切身感受革命英雄们的壮烈,邀请参观祭奠者们参与问卷调研,从中领悟革命精神。通过问卷调研,社会实践队队员发现对于红色基因的传承而言,英烈们的后人更侧重于言传身教,传播英烈故事也侧重于报纸、访谈等传统媒体。与此同时,英烈的后人也对社会实践队员的工作给予了一定的肯定,希望队员们能更好的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担负起青年人应有的职责。
和烈士家属们告别后,实践队员内心感触颇多。此次祭奠活动让社会实践队员通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聆听烈士家属的亲生经历,更深刻理解了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的深刻内涵。不忘“苯”薪队队员作为青年人的一份子,愿和广大青年一同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坚持守正创新,传承红色基因,担负起应有之义,继承先辈们的遗志继往开来。社会实践队队员希望能在革命先烈们用血肉和理想信念开辟出来的天地上铭记历史,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踏实肯干,诚实有为,尽己所能传承并弘扬红色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7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