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内,各种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网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所谓的生态平衡。如果过度捕捞使某些物种减少或消失,另一些物种得以暴发式繁衍,对生态系统造成伤害。“十年禁渔”,就是通过停止捕捞的措施,使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通过十年禁捕,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长江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多样性,维护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提升长江生命力。因此第三站,我们来到了安徽铜陵。
8月16日上午,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调研长江禁渔及渔民上岸工程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实践团队再次出发,在陆剑锋老师、林琳老师带领及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魏泽能研究员的陪同下,前往铜陵市农业农村局继续进行调研。
首先由监控室的执法人员为我们介绍了铜陵市渔政与水利光电设备位置示意图,他介绍到,在禁捕退捕方面,铜陵市在禁捕管理方面有充足的人力和机械设备。光电监控设备全市共有21部,分布在各个地区;接着介绍到长江铜陵段有专门的江豚保护区,现有配备执法船艇12艘、执法车16辆、无人机2部及4个半径为15公里的小目标雷达;另外还有夜晚热成像技术、透雾功能及紫外功能等。
人力方面,农业农村局和渔政执法部门等多个部门共同执行24小时值班的制度,相互监督,同时加强执法人员和护鱼员的教育力度,定期召开教育会议。
然后,团队来到了铜陵市港航海事局水上工作基地。杜恒宇科长带领我们跟随巡护队前往江上巡视。禁渔政策实施后,长江水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如今,长江两岸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巡视途中还遇到江豚出没。
另外,巡查人员表示,5月16日下午,在长江干线安徽铜陵滨江公园,铜陵渔政水上巡查人员发现野生江豚群在江面戏水,从一侧表明生态恢复初见成效。
杜科长在巡视的过程中和团队成员谈起铜陵市渔民上岸工作的亮点。他提到:政府提供土地并且对渔民进行补贴,提供部分盖房或买房资金,渔民可以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房型。禁渔退捕工作开展之后,执法人员将渔民的渔具和渔船全部收回并进行集中销毁,同时给予渔民相应的补贴,只有极少量的渔船转型用于防汛或者是作为护渔船。就渔船而言,对于有证件的渔船,可以根据其证件上标明的船长、动力、材质等来定位其价值;对于无证的渔船,如附属船和住家船等,执法人员会请专业的评估公司来评估其价值,最后按照60%进行补偿。
除此之外,执法人员会进行不定期巡查,由于偷捕行为大多在夜间出现,执法船夜间出行频率较高,白天多为岸上巡查,重点打击垂钓行为。如今,政府的打击力度大大增强,第一次在长江沿岸滩涂地区垂钓罚款200元,第二次罚款500元,直接在长江流域内进行垂钓罚款500元并且暂扣渔具,情节严重者如使用地笼网进行捕鱼活动将面临刑事处罚,多措并举,铜陵市的捕鱼违法行为逐渐变少。
建机制、重宣传、严巡查,实践活动第三站在铜陵结束。长江禁捕后的生态恢复成果在铜陵得到显著体现,江豚的出现预示着两年的禁渔措施是有效的,专业评估退捕船只,合理补偿住房安置,将捕鱼人转变为护渔员,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
第三站的座谈和实地巡视使团队成员了解到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建设绿色美好家园的重要举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6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