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湖北学子三下乡:下营村的致富之路离不开群众的努力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 作者:深海鱿鱼

“我们村率先通过电商、通过互联网发展经济……”这是我们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仲夏村镇行,文化梦之旅”社会实践团队第一天到达下营村时,采访村委书记刘延洲他说的一段话,我印象很深,因为从他的话语里我可以感受到他对下营村的变化感到自豪,同时也很用心的为我们解答下营村脱贫致富的一系列问题。

说起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这里曾经是一个大山深处的贫困山村,虽然有资源,但是毕竟地理条件不好,产品难以外销,也没办法宣传,可是如今的下营村已经越变越好,抢抓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机遇,通过“电商+产业”的发展模式,全村实现脱贫致富,与此同时,一大波就业问题也得到一定的解决。

可是现在已经大变样啦!我们惊喜的发现,现在下营村是湖北“淘宝第一村”,全村以绿松石加工、销售及电子商务为主导产业,绿松石加工及销售占全村总户数70%以上,开网店从事电子商务69户,2014年网店营业额2000余万元,在2014年12月28日下营村被誉为“湖北省淘宝第一村”,成功通过电商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步入村中,七夕文化长廊、金牛山公园、淘宝旅游文化园、淘宝村民俗文化馆、松石巷民居一条街等旅游景点,通过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业,紫色的马鞭草遍地开花,像是紫色的海洋,点亮了游客们仲夏的梦,如今的下营村仍在不断发展前进。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下营村村委主任刘延洲。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程聪 摄

这不禁引起我们许多思考,电商产业并不罕见,甚至在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销售模式,可为什么偏偏下营村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摘下贫困村的帽子呢?

我认为这里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村委会及村民们的努力,发展电商是一个契机,可是如何带动全村人发展电商需要村委会的正确带领以及村民群众的支持,一个村子的发展与村里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这是母庸置疑的。

我们在来到下营村前还是对下营村进行了一个系统的了解的,下营村以电商直播为媒介,为其他地区的顾客宣传绿松石,将绿松石卖到全国各地,拥有了一定的名气,从而开启了发展电商直播行业的致富之路,可是在电商背后我们能看到什么呢?电商其实已经是一种普遍的销售模式,基本上现在需要买个东西都可以轻轻松松在网络平台上解决,所以下营村凭借着什么在电商行业中脱贫致富,这其实是我们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仔细思考,我们就会发现,下营村真正走出去的原因是它的特色产业,这个地方盛产绿松石,所以下营村人民很好的利用了这个优势,通过现在先进的互联网将其售卖出去,实现一个资金的流转,不断脱贫,这样的思路也同样适用于其他乡村,努力挖掘自己当地的、本村的特有产业,将其做成品牌,吸引各地人民去购买,这样才可以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就让我不得不想去赞扬村委书记和人民,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和坚持,让下营村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图为下营村电商扶贫中心工作人员为团队成员介绍绿松石。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程聪 摄

这个思路同样也体现在了下营村“七夕美人茶”产业上,七夕茶业董事长王华建是下营村人,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返乡创业,利用当地红茶产业,做出了七夕美人茶等系列产品,日后还会更加发展七夕产业,做出更多七夕文创产品,在采访王华建先生的过程中,他说,七夕文化是中国四大美丽传说之一,要抓住这个文化优势,郧西茶园多,要尽力去利用这些资源,变废为宝,七夕文化与茶的融合,七夕美人茶自然产生。

深挖七夕茶业的发展,我们可以了解到,公司依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天上七夕,人间郧西”,利用郧西5万亩优质的茶资源,利用高科技制茶技术,生产出高质量系列茶产品,丰富“郧西七夕”文化,打造郧西品牌,做大做强郧西茶产业,同时带动农户就业增收,这何尝不是一件回馈乡村的美事呢?

图为团队成员对七夕茶业董事长王华建进行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阮亚楠 摄

我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有非常大的兴趣的,对于王华建先生将七夕节融入茶叶,打造出有声有色的品牌,有感动也有启发,我们常说要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可是我们忘了,应该如何传承,我们拥有动人的故事,却没办法向国外的人讲出来,这是一件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而王华建先生打造七夕美人茶产业,将中国传统动人传说和特色茶文化融合,彻彻底底的体现了中国美和中国特色,当外国友人拿到七夕美人茶时,既了解了茶文化又知晓了中国特色故事,这何尝不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播呢?

王华建先生坚持打造好的品牌,这样才会有人想去购买,然后再通过电商等媒介销售出去,带动下营村脱贫致富。

如今的下营村,拥有特色旅游景点,村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也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着,我相信,下营村还会发展的更加迅速的,门口的那一片紫色的马鞭草花海终将开得更加灿烂。(通讯员 彭欣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5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实践纪实|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纪实

社区实践团成功举办心理健康系列活动近期,大连理工大学“聚焦心理,关爱社区”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团队于马栏社区恒苑街道成功完成了一系列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实践项目。这次活动得到……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实践纪实|心理志愿春季自主实践纪实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AI在带来效率显著提升的同时,也对不同人群的心理产生了复杂影响。为了深入探寻AI与心理之间的微妙关系,帮助人们更……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一场特殊的温暖由返乡大学生通过“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送到周边社区,通过学…

寒假“返家乡” | 青春扬帆正当时,志愿践悟展新篇——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肩负着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重要使命。2025年寒…

当数学遇见艺术与爱:返乡大学生为小学生带来别样趣味课堂

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公益课在长沙市浏阳市永安镇一托管所的教室里展开。这是一堂由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主办的返…

河海大学机电学院中华队回访母校讲河海故事

机电学院中华队回访母校讲河海故事在寒假期间,河海大学的三名学子怀揣着对母校的思念与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母…

数字长征,数据背后的苦难与传承

“数说万物,用数字解读伟大长征路”主题教育活动于2025年2月14日星期五在青罕中学圆满举行。(一)数说万物,用数据勾勒长征…

最新发布

走进蚌埠博物馆追溯蚌埠发展轨迹
走进蚌埠博物馆追溯蚌埠发展轨迹为进一步感受改革开放的力量,增进对蚌埠发展的认识,感悟时代精神。2022年6月18日,安徽财经大学“蚌埠666”团队的成员们怀着满腔热情前往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开展感悟改革开…
线上线下齐发力,党史教育入人心
线上线下结合,党史教育社会实践…
走进蚌埠博物馆寻蚌埠发展轨迹
走进蚌埠博物馆寻蚌埠发展轨迹为进一步感受改革开放的力量,增进对蚌埠发展的认识,感悟时代精神。2022年6月18日,安徽财经大学“蚌埠666”团队的成员们怀着满腔热情前往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开展感悟改革开放…
追忆峥嵘岁月,接受精神洗礼
为进一步深入党史学习教育,锤炼党性,在疫情影响下进行分散实践,并且通过线上沟通。资源与环境学院实践团江西队员于8月14日来到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八一广场和抚州市博物馆参观学习。八一广场之上,屹立着…
曲园学子三下乡:感受指尖技艺,传承非遗之美
曲园学子三下乡:感受指尖技艺,传承非遗之美“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2022全国面塑艺术创作展近日在山东菏泽开幕,展出了150余件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面塑作品,莱芜刘家面塑第四代非遗传承人刘杰的《起舞赞祖…
曲园学子三下乡:匠人匠心,指尖出“面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财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印记,是民族精神之根。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匠心筑遗调研团”实践队在7月10日前往了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北十里铺村,拜访了莱芜刘家…
青年星火相传,追寻红色足迹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为了追忆艰苦的抗战岁月,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的先进文化,体…
湖北学子三下乡:孤山人民一起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来到孤山村的这一天,我记得很清楚,那天的太阳非常耀眼,照得村口边的那一大片湖泊波光粼粼的,远处看像是在闪着光。在来到孤山村之前我对孤山村也进行了一些了解,郧西县涧池乡孤山村是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
河南学子线上线下齐发力,党史教育入人心
7月20日至8月7日,受疫情影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社会实践团队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团队成员线上进行党史教育学习,线下探寻自己家乡红址并进行参观。其中商丘实践小分队来到了商丘市博物馆…
防治“白色污染”,守护“蓝色海洋”
宁波财经学院七位红鹰学子组成的蓝色护海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7日至7月13日前往舟山市沈家门渔港附近开展以“防治白色污染,保护蓝色海洋”为主题的舟山市海洋白色垃圾回收及再处理现状调查实践行动。本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