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湖北师范大学
团队:湖师勤敏小队实践队
作者:周钰湘
【摘 要】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短板,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最大阻碍。加快乡村教育崛起,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乡村教育振兴主要包括教育设施的改善与提高、教育体制机制的优化与变革、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升级,以及乡村教师振兴与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其本质是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为此,需要将乡村教育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协调发展、共同振兴;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乡村教育振兴的系统性问题;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转变乡村教育发展方式,增强乡村教育振兴的内驱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乡村教师队伍,为乡村教育振兴做好人才储备。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批具备良好师德素养过硬,专业本领,扎实教学能力的基础教育教师后备力量,实现学校教师,学生更快,更好的和谐发展,我校勤敏师范生通过深入寻找宣传学习师德楷模,让营员们在实地巡访工作中,感受众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的良好示范。
【关键词】教育 乡村教育 困难与解决措施
一、前 言
教育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根据学校条件和职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授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提高实践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事物。人在其中,慢慢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到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
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二、调查背景
2011年6月17日,由光明日报、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大型系列公益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在北京启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以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特定对象,通过深入寻找、发掘、宣传有代表性的、高素质的乡村教师,展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表现感人的乡村教师生活,展示基层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风采,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倡导更多的优秀教师扎根农村,做农村教育的生力军,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2011年9月8日,教师节来临之际,由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石兰松、薛跃娥、李修雄、庄巧真、杜顺、徐其军、张桂梅、任影、达芳、孙影共10位教师入选“最美乡村教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时任光明日报总编辑胡占凡等领导同志出席典礼并致辞。
2012年,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日前结束。在100多天的时间里,参与寻找的记者、编导多达数百人,足迹遍布22个省、市、自治区,行程十多万公里,主办方共收到全国各地的推荐函和来信2000多封,微博粉丝达220万,微博信息覆盖人数超过5000万。中央电视台与乡村教师同吃住共奔波,共拍摄了五万分钟的节目素材,《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讲述》、《共同关注》等栏目共播发相关报道近百篇。《光明日报》开辟专栏,发动五十多名记者深入乡村,共刊发报道近四十篇,其中两篇报道在头版位置刊发,其他人物以半个版面的篇幅予以报道。
三、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一)调查目的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师是发展教育的根本,乡村教师是农村教育的灵魂。寻访乡村最美教师,发信啊有代表性的、高素质乡村教师,展示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风采和基层党员教师扎根农村、献身农村教育的高尚情操,展现我国农村教育现状,积极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倡导更多的优秀教师扎根农村,吸引全社会关注农村教育、关心乡村教师,为我国农村教育贡献力量。
(二)调查意义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批具备良好师德素养过硬,专业本领,扎实教学能力的基础教育教师后备力量,实现学校教师,学生更快,更好的和谐发展,湖北师范大学勤敏师范生通过深入寻找宣传学习师德楷模,让营员们在实地巡访工作中,感受众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的良好示范。
四、调查方法与过程
(一)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在原则上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再辅之以文献法,整个调查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的主要过程成为调查问卷的设计、问题的制定、分发问卷、回收问卷、问卷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分析、后期调查报告的撰写。本次问卷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的方法,问卷成为自编问卷——《寻访最美乡村教师》。该问卷分成为卷首语、三十二道选择题及一道简答题,其中问卷中的选择题主要围绕乡村教师的基本信息、乡村教师在乡村学校从教的感受以及乡村优秀教师教学素养等方面进行设置,简答题则是访谈对象对于师范生和训练营的寄语。问卷题目比较新颖独特,比较能反映出教师的真实想法和不同观点。问卷涵盖的内容较成为全面、广泛。
2.文献查阅法:在这次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勤敏训练营就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进行了查阅,众多调查范本都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参照,让我们有例可循。特别是在数据的分析理论的总结,成为我们的调查报告的书写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然而,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同时我们也不忘进行创新与改进,不生搬硬套,而是灵活应当变,掌握基础的核心部分,其它的地方就实事求是,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来合理书写。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将队员分组的形式来实现多组讨论,各组成员听从组长指挥,在讨论过程中每位成员都尽可能开动自己的大脑,围绕选题展开,联想自己可以想到的关于最美乡村教师的问题,然后向组内其他成员表述,大家各自抒发自己的意见,经过筛选之后得出最成为合适的。这种方式既加强了自己的思维训练,又增进了组内成员之间的默契度,培养了组员之间的协作意识,也让我们的团队更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
4.访谈法:为了使调查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将一些不便于书面表达和主观意识较强但又极其重要的问题列入了访谈之中。在发放问卷的同时,我们根据被调查者的自身情况和调查的情形,针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
5.线上线下结合法: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有真实性,我们采用了线上发放问卷与线下访谈结合的做法,及时地收回了问卷,也保证了问卷的真实性和实时性。同时也锻炼了实践队成员,增强大家相互之间的默契和合作。
(二)调查过程
1.调查成员:本次调查人员是由湖北师范大学勤敏训练营所有营员组成。
2.调查地点:学校
3.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对象重要是乡村教师。
4.实施过程:调查前期:勤敏训练营的班委进行调查前的筹划和准备工作,确定了课题的背景目的、意义、维度、问卷、以及访谈。调查问卷的题目设计具有典型性和合理性;中期:全体队员进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进行访谈;后期:进行数据回收、统计、确定回收率,然后结合定性定量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五、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本次社会实践问卷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71份,实际回收调查问卷71份,问卷有效率成为100%。问卷回收后,我们又通过问卷星进行网上录入数据,将答案录入系统。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制作图表等方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由图一可知,在此次调查过程中,男性市民所占比例成为49.30%,女性市民所占比例成为50.70%。男女比例有相差,但基本持衡,这就保证了调查的普遍性,提高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由图二可知,对于本次调查,填写者任职学校大多在县城(城市)高中,在乡村小学所占比例为21.13%;在乡村初中所占比例为15.49%;在乡镇初中所占比例为9.86%;在乡村高中所占比例为8.45%;在乡镇高中及小学所占比例为4.23%;在县城(城市)初中以及小学所占比例为2.82%。虽然填写者任职学校所占比例有相差,但总体上还是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
(一)教师学历大多挺高#FormatImgID_1#
根据图三数据分析可知,69.01%的教师学历为大学本科; 12.68%的教师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11.27%的教师学历为中师、中专及高中,剩下的教师学历则为大专。近年来,教育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投身教育行业,教师的门槛也越来越高,教师的简历也愈加优秀,乡村教育展现出了蓬勃生机。
(二)教师大多是师范生#FormatImgID_2#
根据图四数据分析可知,大部分教师都是师范生,只有14.08%的教师不是师范生。十八大以来,国家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越来越多对于教育改革的政策出台,教师的自身素养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专业。学生们也越来越满意教师的教学。
(三)教师任教的学科多种多样#FormatImgID_3#
根据图五数据分析可知,任教学科为语文的教师所占比例为32.39%,任教学科为数学的教师所占比例为28.17%,任教学科为英语的教师所占比例为15.49%,,任教学科为政治和物理的教师所占比例为8.45%,任教学科为音乐(含舞蹈)和其他课程(校本、社团活动等)的教师所占比例为7.04%,任教学科为历史和体育的教师所占比例为5,63%,任教学科为地理、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和信息技术(含通用技术)的教师所占比例为4.23%,任教学科为美术(含书法)的教师所占比例为2.82%,任教学科为化学、生物和心理的教师所占比例为1.41%。由此可以看出,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师的职位各有不同#FormatImgID_4#
根据图六数据分析可知,61.97%的教师都是普通教师;25%的教师是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12.68%的教师是年纪组长和中层干部;9.86%的教师则是校级干部。
(五)大部分教师有过城乡教育流动经验#FormatImgID_5#
根据图七数据分析可知,64.79%的教师有过城乡教育流动经验,其余的教师则没有过。
(六)教师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原因多种多样#FormatImgID_6#
根据图八数据分析可知,在乡村学校任教的原因是在自己家乡任教,希望为家乡教育发展做贡献的教师所占比例为81.69%;在乡村学校任教的原因是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的教师所占比例为61.97%;在乡村学校任教的原因是为乡村建设培养和留住人才的教师所占比例为56.34%;在乡村学校任教的原因是校园文化好,校长能够感情留人的教师所占比例为35.21%;在乡村学校任教的原因是学校环境优美,空气好的教师所占比例为26.76%;在乡村学校任教的原因是相对城区学校,工作更轻松的教师所占比例为19.72%;在乡村学校任教的原因是评职评优机会多的教师所占比例为9.86%;在乡村学校任教的原因是待遇好的教师所占比例为7.04%;在乡村学校任教的原因是在竞争小,晋升快、自己的孩子大了,没有后顾之忧以及其他的教师所占比例为4.23%;在乡村学校任教的原因是懒得调动的教师所占比例为2.82%。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都是因为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而长期留在乡村学校任教。
七、现状分析
(一)比例严重失衡
国家教育部介绍2018年教育发展情况在谈到教师队伍时,重点介绍了乡村教师。全国中小学及幼儿乡村教师290多万约占同学段教师总数的1/4。据介绍,全国当前的乡村教师是290多万人,不到300万人。现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不含高中阶段以及大学,教师是1131万,290万乡村教师,大概占1/4左右。现在在乡村的老师,就是乡镇级以下只占老师的1/4左右。2016年到2017年,只一年的功夫,全国的乡村学校消失了将近8000所,从接近21万所,减少到20多万所。尽管,和7万多所镇区学校、4万多所城区学校比起来,乡村学校仍然占据最为庞大的基数,但却成为三者中唯一下滑的数据。
很多农村地区的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会选择到城市里租房子,有能力的情况下尽量在那里买房子,这种做法也只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就近到城里的学校读书。本身城市里的孩子就比较多,再加上这种人口的流入,每年招收的学生自然大幅增加,原有的教师资源似乎显得有些不够了。所以现在很多城市里的学校每年都会招收大量教师,而且受到一些政策的影响,未来这种需求也只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地区的教师进入城市教学难度就大大降低了,而且现在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由于学生数量不足,会缩减班级的数量,可能一个年级只有一两个班,尤其是在偏远的村小,整个学校不足30人,教师有三四个,师生比一比十左右,这无疑是对教师资源的浪费。农村镇里的小学情况不大相同,却也是不容乐观,学生多,班级多,教职工配备不齐。
(二)专业不够专业
现在的乡村学校仍然存在不少未接受过师范教育或相关培训的老师,就是我们所说的代课老师。代课教师指在学校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无法享受编教师的工资待遇,不少偏远贫困山区因财政困难而招不到公办老师或公办老师不愿去,空缺仍需临时教师来填补,这就是“代课教师”。代课教师虽然没有任何“名分”,且没有完全享受教师的待遇,却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偏远农村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着历史责任,不可否认他们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代课老师大部分是临危受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理论知识储备不足,也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的训练,在教育上显得不那么专业。
(三)教师流动性大
随着我国近几年城镇化的不断加快,许多农村家庭的父母选择让自己的子女在城市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条件;而农村教师也想着继续考或者选调去城里教学,所以在乡村学校,不仅学生在流失,老师也难以留下来。教育部曾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间,全国乡村教师数量由472.95万降为330.45万。短短三年内,乡村教师流失人数达142.5万,流失率达30%。
乡村学校在近几年的发展上,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有了很大的改 进,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和城市学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受到整体经济水平发展的影响,所以要改善乡村学校的环境。目前,我国城乡的经济水平都在提高,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导致在学校环境和教学条件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城里机会更多,视野更广,教师们想往更好的方面发展,同时也为了子女有更好的教育环境。
八、思考与建议
组织教师培训。
教师队伍存在教师资源分布不均衡,结构性缺编矛盾突出,高水平有重大影响的教师数量偏少,教师学非所教、教非所学现象在县区学校大量存在,不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素质储备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现代化进程等等诸多问题,这对教育事业的持续协调发展必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
教育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不能集中培训时,还有研训网络平台,支持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发展,推动跨区域、跨学校、跨学科、跨学段研讨培训。深入实施国培计划,国培计划中,要重点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和国贫县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的素质提升。
每次培训,都要选择合适的理论、聘请合适的专家、打磨相应的课型。仅仅一次培训,一堂课,一场沙龙肯定不能彻底改变教师的思想,提升教师的技能,但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带给他们希望,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这份职业的光荣,帮助应对职业倦怠,能做个真正的麦田守望者,如同那句话:我守望麦田,却不是为了收获,我只是欣赏那一种天地的杰作,乐于把自己融入那无尽的麦浪。
物质精神保障。
一位教师离开不一定仅仅是被城市的发展所吸引,背后可能还有不为人知甚至不宜向外人诉说的因素。而这背后的因素恰恰可能是决定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有家庭因素,也可能是学校环境所致,甚至是当地文化生态、社会风气的问题。教育落后的地区,常常是自然条件艰苦、经济发展滞后、教师成才不易且成才后也不易留住。这些固然是客观的制约因素,但这些地区也可以办出优质教育,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教师留不住,跟农村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同感低、待遇低、工作生活条件差等有关系,这一职业对作为家庭“顶梁柱”的男性显然吸引力不足。
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是要提高全社会对农村教师职业价值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缩小城乡学校差距。同时,完善教师招考聘用制度,完善改革师范生培养制度,引导更多优秀的男生充实到农村教师队伍中。抓乡村教师待遇方面的改善和提升,乡村教师的待遇保障对于我们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抓荣誉表彰,进一步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职称的评审,也应该向乡村教师倾斜,不少地方对工作到一定年限的乡村教师晋升上一级的职称,条件放得比较宽,有些地方工作满25年以上的,都可以不受岗位名额的限制,直接评聘高一级的岗位。例如湖南对在乡村学校从教累计满30年的男教师、满25年的女教师,且申报当年年底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2年,目前还是中级职称、符合评审条件与标准的乡村教师,直接评聘为基层高级教师。
(三)完善管理机制。
规范管理最重要的就是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第一,决策民主化。“正确的决策来自众人的智慧”。决策应充分论证,广泛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消除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心理隔膜和误会。
第二,管理科学化。积极运用层级管理和扁平管理等多种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要让管理方法适合学校大多数事务和人群。适应师生中个性鲜明性格突出的个体,制一以服万。加强问题诊断,强化监督检查,做好意见收集、整理和反馈,及时处理和化解各种矛盾。要特别注意发挥校长和班子成员的人格魅力,尊重教师,善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九、结 语
乡村地区的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促进整个教育的公平以的同时,还要关注农村教师,目前农村教师是我们的一个短板,一个薄弱的环节,所以还是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参考文献】
[1]戚万学,刘伟.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20:6
[2]韦益凤.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新智慧,2021,(16):53-54
[3]党峥峥,李学农,刘文,朱沛雨,张阳阳.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心理重构[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7(03):117-119
[4]寇兴荣.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扶贫作用发挥的现状以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1
[5]琚磊,窦依婧.乡村教师合法权益保护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1,(11):18-22.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13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