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扩大大学生反哺回馈家乡社会效益,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家乡的热土上、在实践的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华南师范大学盛夏萤火虫实践服务队(以下简称盛夏萤火虫队)立足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的发展焦点与文化底蕴,于2022年8月1日-8月10日,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以“开平市文化遗产传承”为主线,探索“育化服研”四位一体的文化遗产传承和推广新模式。盛夏萤火虫队各组别创新了实践形式,发挥各自特色:通过开展美育第二课堂教学、打造文化遗产推广小程序、与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合力打造立体推广矩阵、实地走访红色村落以探寻开平市特色文化振兴之路等活动,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实践主题的广度与深度、塑造盛萤文遗IP,助力侨乡乡村的文化振兴。盛夏萤火虫队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助力开平市的文化乡情“出圈”,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赋能。 一、开展在线课堂,点燃文化星火 为了留住文化根脉,托起民族未来,通过对开平市文化遗产、红色故事、国学传统等多样教育资源的多方位挖掘与推广,盛夏萤火虫队联合开平市图书馆、开平市翠山湖实验学校举办了“我们在这里成长”——2022年“盛夏萤火虫”线上公益培训班。 本次线上公益培训班以“文化遗产传承”为主线,以“子曰诗云”、“红色文化”、“推广普通话”等为副线,围绕思想引领、文化传承、身心成长、艺术素养等培养方向,实现了下乡准备充分、覆盖范围广泛、教学实效显著等目标。其中支教组正式授课32课时、微课录制25课时,课程活动共吸纳1589人次参与,为同学们带来了有趣的美育第二课堂,获得了参与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此次在线课堂,消弭了路途与距离的阻隔,显露出无限的真情与牵挂,为开平市的孩子们点燃了对文化遗产传承的兴趣星火。 二、优化教学资源,让教材活起来 立体化教材是基于课程目标,依托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有效组织起来的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整体性、前瞻性、系统性可交互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满足云端课堂中师生的信息化诉求,盛夏萤火虫队系统地整理了开平市文化遗产的资料、案例及素材等内容,收集并积累了一套用之有效的课程资料,构建了立体化教材。 立体化教材是盛夏萤火虫队今年着力打造的一大亮点。支教组所编写的立体化教材全称为《开平文化遗产·美育》,教材中每课内容包含该项文化遗产的介绍、赏析与体验实践,增加该教材的普适性与实践性;同时通过文化遗产电台、微视频、微课的加入,使得教材立体化、全面化,利用阅、视、听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带来沉浸式的以开平市文化遗产为基点的美育体验。 三、实地调研先行,挖掘振兴密码 盛夏萤火虫队调研组立足开平市优秀文化成果,开展了“活用本土资源赋能文化振兴——以江门开平碉楼下的课堂为例”“音乐类非遗进校园路径探究——以开平民歌为例”和“兴产业,强治理”的乡村振兴之路——以开平市塘口镇为例”等主题的调研实践活动。 调研组实地深入多个开平碉楼与村落,并与开平市税务局、开平市教育局进行了线上访谈交流,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当地村民等人进行线下访谈交流,深刻认识到活用本土资源赋能文化振兴不仅能唤醒当地人文化自信,也响应着省十三届党代会提出的“引侨智”的概念;同时走进开平市中小学,积极探索“开平民歌进校园”的传承之路,与开平民歌传承人梁淑苗女士等人探讨民歌学习常态化的有效途径,提高非遗文化的生机活力;通过实地走访谢创故居、周文雍纪念馆、开平南楼等红色教育基地,与塘口镇副镇长、基层村干部深切交流,探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有效路径,加强了队伍对“碉楼下的课堂”这一开平“名片”、“国字号”品牌的研究力度。 四、贴合信息需求,齐赏开平红遗 为实现新媒体环境下队伍成果与开平市文化遗产与红色文化的数字化结合与有效传播,盛夏萤火虫队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期间,设计并打磨了一款名为“盛夏萤歌”的小程序,其中包括“盛夏萤歌”“红史存于心”“文遗照古今”三大板块,实现了盛夏萤火虫队“云端聚盛萤,共赏文遗情”的下乡构想。 “盛夏萤歌”板块中,盛夏萤火虫队坚持“育”“化”“服”“研”四位一体,联动支教、宣传、后勤、心系、调研五大组别的活动成果,以系统性和条理性展现了盛夏萤火虫队员们的下乡风貌;“红史存于心”板块包括历史沿革、红色路线、艺术文化三个部分,结合开平市的红色旅游景点设计了四条红色旅游线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景点与时间的合理安排与规划,引领人们跟随红旅路线,拾遗红色建筑,回望爱国伟人;“文遗照古今”以阅、视、听、味四大感官体验为线索,全方位介绍开平市文化遗产,引领用户聆听新时代文遗声音,力图多视角传播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反哺家乡社会效益。 五、打造特色电台,无线传播文遗 音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媒介,除了传递信息、放松用户心情、具备娱乐属性,同时诉诸于听觉的移动音频,轻松融入到用户的多个场景下。为了将开平市文化遗产更大化地融入生活,盛夏萤火虫队打造“萤语声深”特色无线电台。 盛夏萤火虫队在电台中设立“文遗之声”开平市文化遗产推广栏目,该栏目开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为主线,推出了十三期电台节目,每期节目都邀请了十三位开平青少年参与,通过青少年之声传播开平市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盛夏萤火虫队利用线上广播平台,透过声音,带领听众领略开平市文化遗产之美,走进它们的“前世今生”。 六、科技赋能文遗,制作云端地图 开平市文化遗产是五邑人民与侨乡儿女智慧的结晶,是连接情感交流的纽带,为了使开平市文化遗产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纵深向实地实现新媒体平台传播“全覆盖”,盛夏萤火虫队精心制作了开平市H5文遗地图,以助力扩大开平市文化遗产传播效果。 作为集“赏、学、品、娱”为一体的开平市H5文遗地图与盛夏萤火虫公众号推送“文遗之声”栏目相结合,其中包括金声狮鼓制作技艺、开平灰雕、马冈鹅繁育等十三项文化遗产H5页面,发挥了青年人的独特创造力,创新展现形式,多渠道拓展用户对于开平市文化遗产的认知,更好地引起用户的共鸣。 七、短视频新动能,构建传播桥梁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盛夏萤火虫队贯彻落实国家的号召,高效利用短视频真实可感的特点,制作出一系列开平市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短视频,并发布在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 开平市文化遗产短视频的具象化、立体化呈现,让包含开平市文化遗产短视频在内的乡村文明得到了更好地传播,并通过“柔性助力”的方式,涵养了开平乡村文化的活态性;与此同时,“元叙事”式创作反映出的开平市文化遗产,呈现了隽秀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屏幕中的画面既寄托了都市人群的“田园牧歌”情怀,也让乡村里的文化被看见,吸引更多青年用知识技术反哺家乡。 八、设计特色文创,盘活文化资源 语言文字、乡土记忆等文化是形成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一环。为了保持开平文化的活态性特征,将其无形的知识、能力和有形的载体、工具以及相应的文化空间等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与转化,让学习普通话、传承传统文化遗产等信念更有力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盛夏萤火虫队设计了推广普通话系列表情包、文遗插画和生态文明大富翁游戏等文创产品。 推广普通话系列表情包紧跟当今网络流行文化,帮助使用者潜移默化地提升对国家语言文字的认同;文遗插画紧扣传承推广开平市文化遗产主题,一笔一划勾绘出别具一格的色彩,古老的建筑与技艺跃然纸上,推动开平市代表性文化遗产“走出去”。开平市文化遗产相关文创产品让人们在潜移默化间探索文遗乐趣、追寻文遗魅力,拓宽了文化宣传模式,用创意设计让文化艺术焕发新生。 青年是时代前行的先锋,时代将责任和荣光赋予青年,青年也应接下时代的接力棒,用担当奉献谱写青春之词,成为时代的奋斗者、奉献者和追梦者。作为新时代青年,盛夏萤火虫队将持续深入了解并宣传开平市乡村振兴取得的各项成就,主动投身开平市文化遗产传承与推广的伟大事业,为助力侨乡发展和探索文化遗产传承新模式献上青年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07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