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情系开平,筑梦盛夏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盛夏萤火虫实践服务队 作者:朱芯可 郭锐潼 张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扩大大学生反哺回馈家乡社会效益,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家乡的热土上、在实践的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华南师范大学盛夏萤火虫实践服务队(以下简称盛夏萤火虫队)立足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的发展焦点与文化底蕴,于2022年8月1日-8月10日,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以“开平市文化遗产传承”为主线,探索“育化服研”四位一体的文化遗产传承和推广新模式。盛夏萤火虫队各组别创新了实践形式,发挥各自特色:通过开展美育第二课堂教学、打造文化遗产推广小程序、与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合力打造立体推广矩阵、实地走访红色村落以探寻开平市特色文化振兴之路等活动,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实践主题的广度与深度、塑造盛萤文遗IP,助力侨乡乡村的文化振兴。盛夏萤火虫队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助力开平市的文化乡情“出圈”,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赋能。 一、开展在线课堂,点燃文化星火 为了留住文化根脉,托起民族未来,通过对开平市文化遗产、红色故事、国学传统等多样教育资源的多方位挖掘与推广,盛夏萤火虫队联合开平市图书馆、开平市翠山湖实验学校举办了“我们在这里成长”——2022年“盛夏萤火虫”线上公益培训班。 本次线上公益培训班以“文化遗产传承”为主线,以“子曰诗云”、“红色文化”、“推广普通话”等为副线,围绕思想引领、文化传承、身心成长、艺术素养等培养方向,实现了下乡准备充分、覆盖范围广泛、教学实效显著等目标。其中支教组正式授课32课时、微课录制25课时,课程活动共吸纳1589人次参与,为同学们带来了有趣的美育第二课堂,获得了参与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此次在线课堂,消弭了路途与距离的阻隔,显露出无限的真情与牵挂,为开平市的孩子们点燃了对文化遗产传承的兴趣星火。 二、优化教学资源,让教材活起来 立体化教材是基于课程目标,依托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有效组织起来的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整体性、前瞻性、系统性可交互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满足云端课堂中师生的信息化诉求,盛夏萤火虫队系统地整理了开平市文化遗产的资料、案例及素材等内容,收集并积累了一套用之有效的课程资料,构建了立体化教材。 立体化教材是盛夏萤火虫队今年着力打造的一大亮点。支教组所编写的立体化教材全称为《开平文化遗产·美育》,教材中每课内容包含该项文化遗产的介绍、赏析与体验实践,增加该教材的普适性与实践性;同时通过文化遗产电台、微视频、微课的加入,使得教材立体化、全面化,利用阅、视、听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带来沉浸式的以开平市文化遗产为基点的美育体验。 三、实地调研先行,挖掘振兴密码 盛夏萤火虫队调研组立足开平市优秀文化成果,开展了“活用本土资源赋能文化振兴——以江门开平碉楼下的课堂为例”“音乐类非遗进校园路径探究——以开平民歌为例”和“兴产业,强治理”的乡村振兴之路——以开平市塘口镇为例”等主题的调研实践活动。 调研组实地深入多个开平碉楼与村落,并与开平市税务局、开平市教育局进行了线上访谈交流,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当地村民等人进行线下访谈交流,深刻认识到活用本土资源赋能文化振兴不仅能唤醒当地人文化自信,也响应着省十三届党代会提出的“引侨智”的概念;同时走进开平市中小学,积极探索“开平民歌进校园”的传承之路,与开平民歌传承人梁淑苗女士等人探讨民歌学习常态化的有效途径,提高非遗文化的生机活力;通过实地走访谢创故居、周文雍纪念馆、开平南楼等红色教育基地,与塘口镇副镇长、基层村干部深切交流,探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的有效路径,加强了队伍对“碉楼下的课堂”这一开平“名片”、“国字号”品牌的研究力度。 四、贴合信息需求,齐赏开平红遗 为实现新媒体环境下队伍成果与开平市文化遗产与红色文化的数字化结合与有效传播,盛夏萤火虫队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期间,设计并打磨了一款名为“盛夏萤歌”的小程序,其中包括“盛夏萤歌”“红史存于心”“文遗照古今”三大板块,实现了盛夏萤火虫队“云端聚盛萤,共赏文遗情”的下乡构想。 “盛夏萤歌”板块中,盛夏萤火虫队坚持“育”“化”“服”“研”四位一体,联动支教、宣传、后勤、心系、调研五大组别的活动成果,以系统性和条理性展现了盛夏萤火虫队员们的下乡风貌;“红史存于心”板块包括历史沿革、红色路线、艺术文化三个部分,结合开平市的红色旅游景点设计了四条红色旅游线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景点与时间的合理安排与规划,引领人们跟随红旅路线,拾遗红色建筑,回望爱国伟人;“文遗照古今”以阅、视、听、味四大感官体验为线索,全方位介绍开平市文化遗产,引领用户聆听新时代文遗声音,力图多视角传播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反哺家乡社会效益。 五、打造特色电台,无线传播文遗 音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媒介,除了传递信息、放松用户心情、具备娱乐属性,同时诉诸于听觉的移动音频,轻松融入到用户的多个场景下。为了将开平市文化遗产更大化地融入生活,盛夏萤火虫队打造“萤语声深”特色无线电台。 盛夏萤火虫队在电台中设立“文遗之声”开平市文化遗产推广栏目,该栏目开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为主线,推出了十三期电台节目,每期节目都邀请了十三位开平青少年参与,通过青少年之声传播开平市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盛夏萤火虫队利用线上广播平台,透过声音,带领听众领略开平市文化遗产之美,走进它们的“前世今生”。 六、科技赋能文遗,制作云端地图 开平市文化遗产是五邑人民与侨乡儿女智慧的结晶,是连接情感交流的纽带,为了使开平市文化遗产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纵深向实地实现新媒体平台传播“全覆盖”,盛夏萤火虫队精心制作了开平市H5文遗地图,以助力扩大开平市文化遗产传播效果。 作为集“赏、学、品、娱”为一体的开平市H5文遗地图与盛夏萤火虫公众号推送“文遗之声”栏目相结合,其中包括金声狮鼓制作技艺、开平灰雕、马冈鹅繁育等十三项文化遗产H5页面,发挥了青年人的独特创造力,创新展现形式,多渠道拓展用户对于开平市文化遗产的认知,更好地引起用户的共鸣。 七、短视频新动能,构建传播桥梁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盛夏萤火虫队贯彻落实国家的号召,高效利用短视频真实可感的特点,制作出一系列开平市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短视频,并发布在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 开平市文化遗产短视频的具象化、立体化呈现,让包含开平市文化遗产短视频在内的乡村文明得到了更好地传播,并通过“柔性助力”的方式,涵养了开平乡村文化的活态性;与此同时,“元叙事”式创作反映出的开平市文化遗产,呈现了隽秀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屏幕中的画面既寄托了都市人群的“田园牧歌”情怀,也让乡村里的文化被看见,吸引更多青年用知识技术反哺家乡。 八、设计特色文创,盘活文化资源 语言文字、乡土记忆等文化是形成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一环。为了保持开平文化的活态性特征,将其无形的知识、能力和有形的载体、工具以及相应的文化空间等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与转化,让学习普通话、传承传统文化遗产等信念更有力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盛夏萤火虫队设计了推广普通话系列表情包、文遗插画和生态文明大富翁游戏等文创产品。 推广普通话系列表情包紧跟当今网络流行文化,帮助使用者潜移默化地提升对国家语言文字的认同;文遗插画紧扣传承推广开平市文化遗产主题,一笔一划勾绘出别具一格的色彩,古老的建筑与技艺跃然纸上,推动开平市代表性文化遗产“走出去”。开平市文化遗产相关文创产品让人们在潜移默化间探索文遗乐趣、追寻文遗魅力,拓宽了文化宣传模式,用创意设计让文化艺术焕发新生。 青年是时代前行的先锋,时代将责任和荣光赋予青年,青年也应接下时代的接力棒,用担当奉献谱写青春之词,成为时代的奋斗者、奉献者和追梦者。作为新时代青年,盛夏萤火虫队将持续深入了解并宣传开平市乡村振兴取得的各项成就,主动投身开平市文化遗产传承与推广的伟大事业,为助力侨乡发展和探索文化遗产传承新模式献上青年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07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关爱空巢老人,教育传递温暖

2020年8月13日,也是三下乡活动开展的最后一天,活动很短,却给每一个实践队员带来很多感触。在活动开展的最后一天,队员李净子决定去看望空巢老人,并给留守儿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上午…… 李净子 湖南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安全用电我先行,掌握知识惠大家

当今社会,用电安全已成为所有人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身为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一员,更应全面掌握用电安全知识。为此,实践队员李净子于8月12日的上午开展了用电安全调查,并向居民宣传…… 李净子 湖南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感受社区服务,呵护卫生健康

8月11号下午,实践队员李净子准备开展第二次三下乡活动。然而一场暴雨打乱了原定计划—打扫社区卫生,于是队员李净子将今天的活动目标了转向社区卫生服务站调研。实践队员于下午1点来到了…… 李净子 湖南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三下乡”—考察家乡致青春

为了响应湖南工学院组织的“疫情辅导,教育下乡”的三下乡活动号召,电信学院组织的三下乡队伍于2020年8月10日开展活动。受疫情影响,学院选择了线上组队的方式,虽然大家没有共同聚在一起…… 李净子 湖南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三下乡”——考察家乡致青春

为了响应湖南工学院组织的“疫情辅导,教育下乡”的三下乡活动号召,电信学院组织的三下乡队伍于2020年8月10日开展活动。受疫情影响,学院选择了线上组队的方式,虽然大家没有共同聚在一起…… 李净子 湖南工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霁月光风实践队寒调活动持续推进

霁月光风实践队寒调活动持续推进教育科学学院霁月光风实践队的寒调活动持续开展。此次活动采用线下对社区居民进行访谈的形式…

山东建筑大学“机电星火”志愿服务队顺利开展保利花园社区禁放宣传工作

为响应保利花园社区禁放烟花爆竹的号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增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山东建筑大学“机电星火”志愿服务队于…

山东建筑大学“机电星火”志愿服务队顺利开展保利花园社区禁放烟花爆竹宣

为响应保利花园社区禁放烟花爆竹的号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增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山东建筑大学“机电星火”志愿服务队于…

曲师学子进社区:奉献自我力量,共建美好社区

中国青年网菏泽1月21日电(通讯员苏洁)社区为人民提供生活基础保障,促进居民的社会互动交流,助力个人身份认同,推动社会和…

情满敬老院 冬日送温暖

情满敬老院冬日送温暖为了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及社会功德意识,提高同学们的实…

最新发布

强化政策保障,释放加装潜能
(通讯员钟鑫媛)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有1.9亿人,人口比重高达13.5%,“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有的老年人因为腿脚不方便,几年了都没下过楼、出…
青春支教,共同成长
7月1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德雅书苑“百年团魂,绘剪生花”支教团队前往阜南,在育蕾学校开始支教活动。人生中第一次支教,对我而言意义非凡。我第一次认真地思考起“教”与“学”之间的关联,思考如何将理…
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血脉——南信大“楚风汉韵,红色新颜”小分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和对当代青年的要求,大力弘扬红色精神,唤醒红色基因,加深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做“勇立时代潮头,扛起时代重任”的大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顺…
湘大学子情系莲城:走访电梯企业,聚焦民生工程
指导老师:柴茂、邓丛芳公共管理学院通讯员:李心怡张灿8月16日,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湘潭市雨湖区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湘潭市金林工程阿尔法电梯公司,就湘潭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情况展开实地调研。调研团与…
青春温暖三下乡 预防溺水正当时
指导老师:柴茂、邓丛芳公共管理学院通讯员:李心怡夏日炎炎,青少年溺水事故进入多发期、易发期。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青少年安全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湘潭市安全工作,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湘潭市雨…
东湖学子三下乡:走进秭归农业局,了解溯源技术应用情况
2022年7月中旬,武汉东湖学院管理学院橘徕服兮暑期实践队前往宜昌秭归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秭归自古多柑橘,以屈原《橘颂》为据,这里种植柑橘的历史已有2300余年。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地…
滁州学院信息学子——赴宣城宣酒文化园,探秘酒文化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句话我觉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李白用一壶酒来抒发了当时自己的内心的情感。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酒文化,六月底我们的团队准备一起去安徽省宣城市探访当地有名的宣酒,准…
福建农林大学经管学子走访贫困家庭,普及资助政策
2022年的酷夏,午后的阵雨使泉州市安溪县的气候变得更为闷热,但却挡不住少年人前进的步伐。由动车转大巴,再转为私家车,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同心筑梦”实践队在8月1日-8月3日期间来到泉州市安溪县半…
东湖学子三下乡:与农户对话,了解秭归柑橘种植历史
秭归和柑橘的渊源由来已久,两千三百年前,屈原即有《橘颂》。秭归的柑橘种植在千百年中并没有中断,时至今日依然可以在街边见到古老的橘子品种,不过我们今天吃到的柑橘并不是直接从屈原时代流传下来的,而…
播种爱心,传递温情,我们在路上——炉子小学“阳光一小时”
中国青年网湖北十堰5月16日电(通讯员刘洁)阳光播撒在大地,微风轻拂桦叶,5月16日下午14时,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青锋·弘源志愿队带领28位志愿者走进张湾区炉子小学,在学校举行“阳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