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助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三农,体会农业科技力量、探索现代畜牧新面貌、发掘红色革命精神、感受乡村振兴福祉,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赴临泉县杨桥镇“近农兴牧”实践团队于2022年6月23日前往阜阳市临泉县,开展为期五天的以“青春助农路·骑牛踏歌来”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养殖基地和食品加工厂、瞻仰红色遗迹、志愿服务课堂等一系列活动,并且与村民的亲切交流、亲身体验农业劳动、发放调查问卷、开展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性调研,深入了解科学技术给现代畜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践行初心使命,展现青年责任与担当。
参观皖西北试验站,了解校县共建模式
进入安徽临泉国家阜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绿荫大道,园内皖西北综合试验站是此次实践团队得以开展活动的平台和后盾力量。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北综合试验站是安徽农业大学与临泉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是安徽农业大学八个农业综合试验站之一。试验站秉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创业孵化”四能统一的原则全力发展,组建了现代畜牧业、优质粮油、特色农业三大产业联盟。站内配有满足教学、培训、科技推广服务的配套设施,驻扎着许多前来参与科研的技术人员和暑期实习的学生。
实践团在动物科学系副教授兼团队指导老师刘洪瑜副教授、宋宁博士的带领下参观实验楼。实验楼一楼和四楼分别是在建的牛羊繁殖技术实验室和安徽省家畜资源基因库皖西北分中心,同时一楼实验室将承担技术培训现场教学的功能,实践团队员将成为试验站建设的见证者,见证技术成果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试验站大楼的对面,建设的有种质资源圃。种质资源是创新育种的物质基础,收集和保护优质是农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走进畜牧养殖场业,感受农牧科技力量
为了深入体会感受科技对当地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帮助,指导老师带领实践团实地近距离参观养殖场,、分析厂房健康养殖布局,把参观变成一堂实践课,传授来自课堂之外的专业知识,实践团队开启了参观牛羊养殖场的行程。实践团队伍来到临泉县明成牧业肉牛牛养殖场,身着白色实验服走进牛舍,感官评价牛的饲料,观察牛的品种、特征和习性等,发现课本上 “畜禽资源保护与普查”“集约化”“粪污处理”“体尺测量”专业而抽象的技术和知识鲜活地呈现在眼前。
科技在山羊和绵羊养殖的身影更加凸显。实践团参观了恒丰牧业(山羊)养殖场和欣群牧业(湖羊)养殖场,智慧牧场已经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羊脸识别技术让每只羊拥有独一无二的身份信息,搭载北斗定位系统的羊项圈正在改变养殖户传统的管理方式,远程监控羊群促成绿色养殖和可视化管理。
从传统分散养殖到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现代农业科技促进畜牧养殖的高质量发展。临泉结合本地养殖传统、秸秆资源丰富、中原优质牛羊产业带区位优势等县情,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养殖、加工基地——全产业链打造临泉县“中原牧场”名片,促进畜牧业华丽转身。
几位养殖场场主向实践团成员队员介绍,养殖场不仅饲养牛羊,还承担保种育种的重要功能。育种技术、养殖管理方式不断从科研前线进入牧场,走出牧场,旷野的蓝天白云下,不是“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科技成果创造的农业新气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肉畜养殖最终进入餐桌,屠宰与深加工不可忽视。实践团前往阜阳天邦·拾分味道(临泉)食品有限公司参观生猪屠宰及加工,该厂拥有亚洲单体最大的生猪屠宰线,从200多米的流水车间参观走廊出来,一头完整的生猪仅需十几分钟变成包装成盒生鲜食材,依靠科技技术保障食品安全更安心,在产生加工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出拉动内需、增加就业岗位、保障民生、带动三农等社会效益,实现“双赢”局面。
建设新农村,文明新风吹遍乡间
杨桥镇郭沟村的文明面貌,刷新队员对农村老旧景象的印象。乡村街口建有体育健身器材、垃圾分类亭、乡村振兴文化大舞台等基础建设,街道宽敞,两旁的绿化树木挺拔,街上看不到顺手丢弃的垃圾,房屋整齐划一,许多院落门前贴着“文明家庭、幸福家园”的称号,在洁白的新墙上,有书法、水墨画、防疫漫画等乡村文化宣传绘画,穿走在纵横交错的村中街道,深入乡村体验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脱贫攻坚战的成果展现在新的农村风貌中。
太阳落山前,左邻右舍三三两两闲坐在村口,乘凉的老人们笑道,“我们这里以前是贫困村,现在是脱贫的文明乡村。”神情中不自觉流露出身为文明村庄一员的自豪感。
在普法、防诈骗走访中,村民驻足与上前询问的队员们交谈,认真学习如何鉴别诈骗手段、如何提高防诈骗意识以及受到诈骗后的第一办法。通过一下午的走访调研,发现村民的防诈骗意识普遍较高,对法律知识的储备相对缺乏,接受访问的家庭养殖户则对相应养殖业的法律更加了解。在实践活动中,村民请队员们坐下交谈、吃西瓜解暑,积极配合问卷回答,分享乡村建设行动和成就,队员深切地体会到他们热情好客的风俗。
2020年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后,杨桥镇工作没有停止。为了解杨桥镇民生工作情况,实践团与杨桥镇有关人员开展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李玉洁站长介绍了杨桥镇是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战成果,如何防止返贫、致贫现象的发生。临泉养国文化旅游公司经理刘子奎分享杨桥镇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以此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配合政策吸引人才前来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并做好记录,踊跃发言,畅谈感想体会,整体气氛热烈。
忆往昔峥嵘岁月峥嵘岁月,革命薪火永远传承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转战途中,驻守临泉88天,运筹帷幄,逐鹿中原。踏着晨光,迎着朝阳,早上8:00,实践团来到位于临泉县韦寨镇吴营村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位于临泉县韦寨镇吴营村。纪念馆馆长用亲切的本地语言来阐释刘伯承、邓小平在临泉驻守的革命历史,把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决战决胜的革命历程讲解给实践团青年听。实践团对战争“转折前夜”、“千里跃进”、“挥师临泉”、“精神永驻”四大展厅进行参观。
展馆陈列着革命烈士使用过的草鞋、电报机、行军地图等,再现了当年的峥嵘岁月和历史情况,他们付出鲜血和汗水换取了革命胜利,人民才能创造出和平的时代。解放战争期间,临泉人民把“军爱民,民拥军”体现在昼夜赶做棉衣、鞋袜、筹集军粮等部队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军需品当中。在纪念馆内,当地幼儿园老师组队前来参加党史教育学习,其中一位党员在接受实践团队员采访时,满怀感恩地说道,“和平来之不易,我辈更需珍惜。”
实践行程临近结束,队员实践团同指导老师共同观看《建党伟业》红色影片,重温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辈崇高的信仰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崇高信仰而执着地去努力奋斗,用青春和热血,描绘出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今天的一切,都与他们当年的奋斗和努力息息相关,血脉相连。今年是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年、七月一日中国建党日在即,继续学习和发扬红色文化精神,埋头苦干、攻坚克难,青年大学生在为国家事业发展奉献力量的道路绝不掉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07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