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更好地将红色故事融入课堂,6月29日,我校团委组织三下乡活动前往萍乡开展为期两天传承红色文化教学实践活动。
6月29日上午,队员们来到秋收起义广场,深情瞻仰秋收起义纪念碑,在纪念碑前,叶伟平老师给我们所有队员上了一堂生动的红色文化课,系统全面的分析了秋收起义时间、背景及意义。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中国人民革命史开始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当日下午队员们走进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一首打油诗映入眼帘:“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桶。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这反映了当时工人们生活的极度疾苦以及压迫的程度之深。同时这也是安源路矿工人喊出“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口号并能得到积极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1922年9月14日,轰动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也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一次壮举。毛泽东同志先后十次到安源组织发动工人运动,并委派刘少奇、李立三等同志具体实施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与矿主斗智斗勇谈判,夺取了大罢工的胜利。罢工的胜利,提高了党组织在工人群众中的威信,有力地证明了团结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有着无穷无尽的伟大力量,在全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为党领导工人运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展馆内播放的黄静源英勇就义的视频让全体教师深刻感受到他在面对敌人的不屈的精神与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6月29日队员们先后参观了红色名村山岩口村和卢德铭纪念馆。一个个历史人物通过文字、图片、讲解、音频和视频等方式立体化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作为有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的中国共产党人,总能想尽一切办法予以克服。卢德铭用生命为中国革命保留下了火种,成就了一座历史丰碑。他把对家人的思念、对恋人的希望、对战友的怀念、对国家民族的大爱凝结在他的故事当中,这荡气回肠的故事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本次三下乡活动当中全体队员通过一天来紧张而有序的学习,大家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升,党性修养得到了锻炼,业务能力得到了加强,相互友谊得到了升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提出三点感悟和建议与大家共勉。
一是要有信念,践初心,锤炼志气。大家要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安源精神,沿着革命先辈们的脚步,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引,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追求人民不断向往的美好生活为目标,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二是要敢担当,善作为,练就锐气。大家要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不当“看客”当“干将”,不当“过客”当“主人”,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勇于担当。要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想事情早一点,干工作快一点,抓落实实一点,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要有严的纪律、硬的举措,面对急难险重豁得出去,大事要事顶得上去,歪风邪气站得出来,扎扎实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三是要提能力,出成绩,厚实底气。大家要积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练就担当作为的强素质、真本领,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既要勤于向书本学,又要虚心向群众学,还要善于学用转化、知行合一,努力锻造与职责相匹配、与岗位相适应的工作能力,加油干出新时代“第一等的工作”,厚实自己的底气。
此次弘扬红色文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对全体队员而言是一场精神的洗礼。走近历史人物,发掘红色故事,这为课堂理论讲解提供了十分鲜活的实践素材。沿着先辈足迹,重温革命先辈们的光辉事迹,着力实现用红色基因铸魂、用红色历史强根、红色传统固本、红色故事凝心、红色精神育人。
学校: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姓名:罗天维 性别:男 年龄:21 学院班级:商学院2020级金融工程 联系电话:18956034513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06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