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骄阳红似火,新八山水绿如蓝。在红色旗帜辉映下,一群怀揣“乡村振兴、服务人民”情怀梦想的华南师范大学青年,组成“夏乡红瑶”实践队,走进清远市连州市三水瑶族乡新八村,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他们深入乡村振兴第一线,深耕酝酿大作为。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是毛主席在他的名作《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著名论断,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群众、理论联系实际的行动指南。入村八天,“夏乡红瑶”实践队步履不停——白天走访群众,晚上梳理成果,走入家家户户,获取一手信息,真正坚持了“实事求是、实践第一”的原则。“夏乡红瑶”实践队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哲学基础,回顾了调研中遇到的问题,将调研活动中的所获经验,上升为方法论上的认识和收获。
直面问题,实事求是,是基层调研的唯物论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乡村振兴的实际问题解决不是靠想象,而是靠实事求是地参与、走访和观察。为此实践队调研组的成员们拟定访谈提纲、制定问卷列表,前后入户调查四个村组,走进四十多户人家,在与老百姓的交谈中,调研组充分考察基层问题的情况、特点和具体表现,广泛收集数据和访谈材料,并如实整理为调研报告,努力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党的建设、民族地区发展建言献策。问题就是改进的空间,直面问题,实事求是,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方法的具体运用。
带着问题,理论创新,是基层调研的认识论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要“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特别是“新的思想认识推动实践,又以新的实践深化思想认识”的相互作用过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乡村基层每天都有可能面临新现象、新问题。“夏乡红瑶”实践队成员带着问题,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活学活用,放到基层第一线来实践,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大量的入户调研、访谈、数据分析、撰写整理材料后,调研组又与经典文献作对话,用新的实践不断反思之前的思想观念。队员们在不断促进自我学习进步的同时,也呈现更多的理论对话,并努力撰写论文进行投稿。问题就是进步的中介,带着问题出发,不断促进理论创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正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的具体运用。
分析问题,动态全面,是基层调研的辩证分析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思想方法的基本要求。”乡村振兴中的问题是复杂关联的,“夏乡红瑶”实践队致力于找到基层问题的关联、转化、原因和影响。比如,在调研当地的产业振兴时,考虑到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资源,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气候条件,调研组成员认为只有在全面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才能提出更好的发展方案。其次重视反馈迭代的辩证否定方法,在调研中发现行之有效的产业和思路,比如针对新八村当地的乡村红色旅游资源,提出建议,深度挖掘、趁热打铁;在调研中发现成效不足,比如有些种植产业气候条件不足,要提出改进,及时进行调整和因地制宜。队员们注意到,不同的问题之间是变化的、发展的,同一类的问题中是联系的、系统的。因此,研究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党的建设、民族地区发展的问题域,必须充分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辩证思维。
解决问题,群众力量,是基层调研的群众路线法。
毛泽东曾指出我们问题的中心——“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问题就是群众的呼声,解决问题就是满足群众的生存发展需要。实践队成员发现,当我们真心实意向群众请教实践中的问题时,做到讲老百姓的话,问老百姓的事,入户调研就会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而如果只是直白生硬地提出调研主题,则往往会使受访者产生戒备心理,去构思怎么应答,从而很难获得真实的、生动的信息。在闲聊过程中步步深入,润物细无声,使参与者忘记了是采访与被采访、调研与被调研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融入群众,问计于民。心系群众关切,凭着知识和方法,拥有一颗热爱群众的心,才能最终解决问题造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原理的中国化表达,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方法,也是服务人民解决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夜里星光璀璨,小河流水潺潺。白天上山调研,中午撰写材料,下午团队工作,晚上入户走访,这就是“夏乡红瑶”实践队队员们在新八村的奋斗时光。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为基础,结合基层实践,他们在问题中凝练、总结方法,在方法中分析、解决问题,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青年人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82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