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财学子花鼓灯文化调研
为了深入了解如今花鼓灯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花鼓灯传承的前景,安徽财经大学市场调研队于今年三月来到蚌埠市文化馆、花鼓灯歌舞剧院以及蚌埠市禹会区冯嘴村进行了徽州花鼓专访调研,通过谈话、采访等形式对这项民间传统艺术的历史与发展进行了调查。
一、民间艺术,文化瑰宝
花鼓灯作为安徽省- -种集曲艺与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的艺术瑰宝。据冯嘴村的村委会委员所言,目前村里近80%的人家会跳花鼓灯,且现在的花鼓灯相比以前进行了相应的革新。花鼓灯不仅是冯嘴村的文化艺术瑰宝,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同时,村里很多村民都加入了冯派花鼓灯艺术团,会经常出去商演。花鼓灯第六届传承人冯开苗接受采访说道:“花鼓灯于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形成了以蚌埠为中心,向淮河四周辐射的播布区。村里春节、元宵节时都会举办相应的表演活动。”
二、 传承问题,发展困境
据传承人冯开苗所言,如今村里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不再从小学习花鼓灯,只有一部分愿意跟着学习这门艺术,确保老祖宗的文化传承下去。通过调研发现,村里的花鼓灯传习所于 2008 年修建完毕,后来渐渐破旧,在向上级反映之前,也没有相应的资金维修。据村民反映,近年来村里的花鼓灯发展情况并不太好,一方面是花鼓灯商演活动赚不了太多的钱,政府的补贴也并不多;另一方面,疫情也减少了外出表演的机会。
蒋磊老师在蚌埠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工作,通过对他采访得知,非遗办公室每年都会举办花鼓灯表演,也会开展一些花鼓灯进校园的工作,但活动时间并不固定。市里会给予相关工作者一定的补贴,另外文化馆邀请花鼓灯艺人演出或参加一些公益性活动时,会有额外的补贴,但是补贴数额并不高。据他描述,如今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自改革开放后原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结构就已被打破,工业化、农村城市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使花鼓灯的原生态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太多的玩灯农民走出乡土、外出打工、养家糊口,传承人老化与贫困化、 普及度弱化、形态特征淡化等众多因素导致了如今不太好的发展情况。
三、 源头保护,合理发扬
尽管目前花鼓灯的发展情况并不太好,但蒋磊老师说道:“淮河两岸的农民对传统庙会、祭祖以及玩花鼓灯仍然念念不忘,很多老百姓仍然对这份文化充满热情。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保存、展示淮河地区特有的古老文化和原生的艺术形态,并给予它们合理的文化生存空间是符合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与先进文化理念的。” 通过采访花鼓灯歌舞剧院公司人员得知,目前歌舞剧院开展了舞蹈教学方面的活动,主要进行中国舞与传统民族舞蹈的教学,其中融入了很多花鼓灯的元素, 有很多小朋友前来学习。据她所言:如今花鼓文化工作者会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来 传授一些花鼓灯的知识,在冯嘴村也设立了花鼓灯传习基地,里面有很多花鼓灯学习者跟从学习。花鼓灯作为扎根于农村的民间艺术,在当今的城市化进程中发展的确受限。 但其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仍然有很多在新时代也值得发扬与传承的特色。
最后,调研队员们回顾了本次调研实践活动,整理了相关资料,感悟良多,不仅了解了花鼓灯的历史,也更深入地认识到了其目前发展的状况。大家思考交流,完成了调研报告,为这次的调研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76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