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淮河,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许多优美的民间文化。其中一枝独秀的,就是流传于淮河流域的花鼓灯。她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淮水孕育了她的光彩,赋予她像淮河一样坦荡的性格和气质。我们对花鼓灯进行一些初步的研究,主要是想通过这一侧面向大家展示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由此也形成了我们对花鼓灯艺术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二、花鼓灯的起源
花鼓灯究竟起源于何时?虽然有各种传说,但目前尚无确切资料,根据《凤台县志》记载:“花鼓灯历史悠久,从宋代就流传在淮河流域的凤台、怀远一代。”这简短的记述,虽不能断定花鼓灯就是起源于宋代,但起码可以说明在宋代已经有了花鼓灯的表演形式了。
三、花鼓灯的发展
歌舞升平庆盛世,往事悠悠涌心田。
花鼓灯作为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源远流长。但其获得新的生命,并茁壮成长,却是得益于共和国的阳光雨露。
——五十年代,花鼓灯应邀晋京,在令人神往的中南海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
——六十年代,蚌埠市歌舞团创作的花鼓灯剧《摸花轿》,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
——七十年代,蚌埠市文化局创作的花鼓灯歌舞剧《玩灯人的婚礼》,晋京参加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
——一九八六年,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中,怀远县常坟区农民演出的《花鼓灯锣鼓》夺得了大奖;
——一九八八年,在全国广场民间舞蹈演出中,怀远县农民代表队演出的《欢腾的鼓乡》轰动昆明,在群芳斗艳中为人倾倒;
——一九八九年,怀远县圣泉花鼓灯艺术团应邀晋京,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和建国四十周年庆典活动,《欢腾的鼓乡》在多场演出中作压台节目,誉满京城。
花鼓灯的辉煌经历,远非只言片语所能概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不但在淮河流域令人迷恋,在江淮大地也为人熟知,在神州中华倍受推崇,就是在异国他邦也享有盛誉。
凡此云云,或许有助于你理解名人学者何以如此青睐花鼓灯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
周恩来总理称她为“东方芭蕾”;
中外文艺界誉她为“河畔幽兰”;
舞蹈界奉她为“民族舞蹈的国宝”;
评论界赞她为“汉族舞蹈的典型代表”;
花鼓灯这样广受欢迎,主要因为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强烈的乡土特征和鲜明的社会和历史特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75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