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受疫情持续影响的社会中,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问题也日趋严重。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残障人士这一较为特殊的群体所面临的就业情况就更加艰难。苏州大学文学院“爱无障碍”实践团于2022年7月11日至12日前往了南京雨花睿泽障碍人士服务中心进行实践调研,希望切身了解到当下残障人士的就业以及生活状况。
就大众而言,其所了解的残疾人就业大多局限于肢体障碍类残疾人这一群体,如盲人推拿等等,但是对于精神残疾、智力残疾人士的就业情况关注却并不多。而南京雨花睿泽障碍人士服务中心一直以来所关注的正是这样一个容易被大众忽视的特殊群体。
实践团队到达集合后首先向机构的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工作人员热情欢迎了实践团的到来并带领团队参观了机构内部。机构一楼外部设置了快递站点,内部是食堂和残障孩子们居住的男生宿舍;二楼设置女生宿舍,三楼有负责人和老师们的办公室,以及为了残障人士康复设置的各类活动室,例如教室,训练室,实验室等等。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队了解到该机构的创立初衷以及发展过程。为响应江苏省南京市全面要求每个街道都要成立残疾人之家的号召,南京雨花睿泽障碍人士服务中心运营而生。机构负责人的双胞胎弟弟因为出生时的医疗事故而导致了精神智力残障,通过家人的不懈坚持和呵护,负责人的弟弟现如今已经能够较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因此他们想创立这样一个机构来帮助更多的残障人士和残障人士家庭。
团队参观时将至午餐时间,在机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前往食堂见到了在那里准备用餐的残障孩子们。工作人员向这群残障孩子们介绍了实践团队,孩子们热情地向队员们打招呼,脸上洋溢着的是单纯真挚的笑容,队员们也回报以问好和笑容,整个过程和谐而美好。
参观结束之后,实践团队顺利见到了机构分管负责人徐老师并进行了采访。徐老师向队员们介绍了南京雨花睿泽障碍人士服务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精神残疾、智力残疾人士,年龄集中在16-60周岁,主要服务内容为托养照料,帮助残障人士进行社会融入和康复等。其中有一项服务内容,即培训就业服务,与实践团队的实践主题联系尤为密切。培训服务通过分解动作,具象化指令等训练残障人士的生活技巧和基本生活能力。就业服务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市场化就业,为四级精神残疾可参与的保障最低收入,并能够获得企业缴纳的社保的就业,一般场所多为微小企业。这类企业在疫情下受冲击较大,面临生存压力,裁员中优秀程度等级较差的残疾人首当其冲,因而残障人士疫情下的就业较为困难。第二类为辅助性就业,拥有动手和工作能力,能够参与简单劳动的残障人士在老师支持和带领下参与劳动,大部分达不到缴纳社保工作的要求但能够获得一定无上限与下限的劳动金,主要是为了鼓励残疾人树立就业自信;这种就业方式采取弹性工作制,一般在无障碍环境就业。第三类为庇护性就业,指残疾人在工厂从事流水线工作,并发放奖励金(劳动金)。
值得关注的是,机构本身也在进行项目建设尝试,意在创立能够自给自足的残障人士帮扶就业项目。徐老师向实践团队介绍了几个机构创立的特色项目,如鼓励精神智力残障的孩子进行蘑菇培育的蘑菇实验室,种植呵护花草的空中花园,以及最重要的快递站项目。机构一楼之所以设置快递站点,正是为了构建这样一个平台,让附近居民和这些孩子们产生联系和沟通,帮助残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在这里扎根并真正地生活。通过互动频率的增高与时间的积累,服务中心希望能够消除健全人对残障人士群体的偏见与排斥,为残障人士营造一个较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同时,快递站盈利能够自主供血,让残障人士的就业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队员还对当下迅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和网红经济带来的更多就业途径对残障人士的就业情况有无影响进行了询问和调查,实际上,部分网络红利所辐射的残疾人群体只占少数,有相当一部分的精神残疾、智力残疾人很难参与到这一就业途径中来。
本次实践日通过走访南京雨花睿泽障碍人士服务中心,让实践团不仅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了这些精神智力残障的孩子们的生活,也深刻感受到他们所面对的就业困难。而南京雨花睿泽障碍人士服务中心所创立的这些帮扶就业项目,正为残障人士就业拓宽渠道和融入社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此次实践日让实践团受益匪浅,团队成员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要解决残障人士的就业问题,离不开政府和社会、机构和爱心人士的每一份支持和帮助。在新冠疫情的全球大背景下,特别要关注社会特殊群体的就业形势,倾听他们的声音,尽力让他们能够像每一个普通人一样工作、生活。后续的实践日活动,实践团队会继续走访与残障人士就业相关的机构或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感悟,以期最终能够圆满地完成此次暑期社会实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72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