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秀美湿地,寻绿色锦绣
--北京林业大学踏湿觅锦实践团暑期调研活动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湿地公园拥有众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也作为重要的旅游景区,能够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很好地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贯彻落实“两山理论”,推动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北京林业大学“踏湿觅锦实践团”分批两拨至江西省抚州市凤岗河国家湿地公园和江西省姚西国家湿地公园开展调研及净滩活动。计划探究乡村旅游者亲环境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评估湿地公园游憩价值及游客生态服务系统支付意愿。从而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旅游环境的措施建议,以协调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推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前期准备大盘点
实践前期我们对整个方案进行了详尽策划,并制定了小组分工。具体工作如下:首先进行线上文献查阅分析,总结整理并据此设置问卷量表。其次,通过线上网络问卷与线下实地调查的方式结合进行预调研,共收集141份问卷,有效问卷124份,此外,我们还对姚西村的游客、居民、村书记进行了访谈。最后,收集完问卷我们进行了信效度检验,进一步完善了量表问卷,用以之后的正式调研。出于安全考虑,本次暑期实践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江西和福建省内成员参加线下调研,其它省份成员则负责线上内容,同时结合各成员专业基础进行小组分工。
实践探索进行时
本团队围绕三条路线展开调查。即“立前辈肩,听民众言”——在查阅前人大量文献资料的前提下制定选题及问卷变量,实地考察调研地,深入与民众交流,进一步完善量表与建议启示,将调查写在祖国大地上;
“做点滴事,传北林情”——本团队通过净滩行动、向民众发放本团队自主设计文创礼品、制作实践地宣传片、实践记录等方式传递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践行北林人“替山河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庄重诺言与坚毅决心。
“究实践果,集众人智”——运用科学手段,如 loqic 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选择实验法等,进行数据分析,为旅游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靠的建议。
(一)立前辈肩,听民众言
正式调研前,团队进行了充足的文献分析、制定问卷量表、预调研及问卷检验等预备工作,为后期实践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预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入实践地,与姚西村的游客、居民、村书记面对面交流访谈,了解了姚西村近年来旅游业与环境治理新进展和前景规划。村民们表示政府部门为了更好的发展旅游业,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有效的污水处理措施,环卫部门每天都会及时清理街道垃圾,同时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此外,村书记和游客们也表示姚西村旅游发展蒸蒸日上,基础设施正不断完善中。但他们也认为要更好地发展旅游业应该拓展更多的游乐项目来留住游客。“多拓展项目”“环境保护现在做的非常好”“品牌意识要树立起来”……通过交流访谈,实践团对如何促进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感悟。
此外,成员在调研过程中遇见了很多热情友好的游客和居民,不仅交流愉快,还受到了许多称赞和夸奖,甚至被邀请做客农家乐。成员们也将团队自制文创艺术品送给受采访调研的居民、游客,整个调研过程可谓真心相遇乐趣多。
(二)“做点滴事,传北林情”
两处湿地公园环境整体来说较为整洁,然而细心的成员们发现在一些较为隐秘的草丛中仍存在着烟头、碎纸屑、冰棍等细小垃圾,全体成员自发捡拾垃圾,参与净滩行动,保护环境,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将生态保护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员们的身影成为了公园内一道靓丽的文明风景线。成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并传递北林大学子“替山河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庄重诺言与坚毅决心。
(三)“究实践果,集众人智”
正式调研中线上线下共计发放问卷586份,姚西村国家湿地公园回收有效问卷384份,抚州凤岗河国家湿地公园回收有效问卷110份,回收效果良好。
一方面,团队成员通过发放自制文创礼品、制作实践vlog等方式积极向社会传递绿色生态理念。另一方面,团队成员运用SPSS、AMOS等软件分析游客亲环境行为影响因素和生态服务系统支付意愿,评估旅游湿地游憩价值,以此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建议。
实践成果与感悟
我们通过文献查阅分析和总结整理,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问卷量表。在预调研和正式调研中收集大量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利用EXCEL、SPSS、AMOS等软件对调研结果展开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选择实验法等探究乡村旅游者亲环境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评估湿地公园游憩价值及游客生态服务系统支付意愿生态服务系统支付意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根据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旅游者行为制定可行的政策,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我们还利用调研中拍摄素材制作访谈记录、旅游地宣传视频、实践记录vlog。也根据当地特色和本实践团绿色长征主题,制作了创意文创,分发给被调研者,得到游客们的喜爱,扩大了北林及本踏湿觅锦实践团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走近调研地,成员都有着同样的感悟:生态与发展间存在着和谐的“第三种解”。动人的风景、悦耳的鸟鸣与如织的游人相映成趣,展露着一份可持续发展的可能,也向团队成员递来一把释意为平衡的钥匙。
团队成员在实践学习中“知山知水”,在传递信念里“树木树人”,可持续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两山理论”背景下,乡村生态成为振兴之路上不可忽略的重要议题。踏湿觅锦团以实践反馈社会成果为根本导向,坚持贯彻跟踪反馈、再实践、再深化的长效机制,找寻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密码。本期暑期实践虽已落幕,但成员们的绿色长征之歌仍会继续谱写吟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70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