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农村有着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一线城市打工。这些本应与父母相伴快乐成长的孩子们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这一现象的产生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从此缺失亲情的抚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1.2亿农民工常年于城市工作,由此产生近x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而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最新统计,我国现有农民工已增至1.5亿,随着国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更多的农村盈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的数据也将与日俱增。
关键字:留守儿童,农民工,农村;
引言: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2013年,全国妇联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中国共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而2016年多部门联合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统计认为,全国不满16周岁、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留守儿童的数量从6102万到902万有以下原因:其一是留守儿童的年龄截止期限。过去的报告是以不满18周岁为口径的统计,而这次的统计口径却是不满16周岁。其二是统计范围上的差异,旧的报告是以父母一方外出即算留守儿童,而新的统计方式却是只有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才算是留守儿童。相比较,数字大幅度缩水就不足为奇了。双亲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都在外地打工,由其他亲属监护。单亲留守儿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离异或死亡或无监护能力,由其他亲属监护的儿童。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不好的“留守儿童”的事件,让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心理的剖析深入,使得一部分留守儿童的成长压力增大。事实上,并非所有留守儿童都像报道的那样只有不好的一面。坚强乐观,自信懂事,天真活泼,爱玩爱闹也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真实生活的写照。
调查时间:2022年7月16日-2022年8月1日
调查对象: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岭南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以及关联对象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当地参考数据社会实践调查经过
调查人员:张晨宁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留守儿童生活普遍较差。由于农村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未掌握专长和技术,外出打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性工种,干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资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家人和儿女的生活。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少,父母又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儿童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学习普遍较差。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农活、家务活增多,尤其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年老体弱,加上本身的文化水平较低,根本无法顾及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大部分留守儿童还要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导致一些儿童体力的透支、精力不集中,对待学习只是应付了事,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儿童情绪消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
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较差。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无法顾及到儿女的成长情况,监护人或代养人只管留守儿童的生活,缺失了道德的教育,养成了留守儿童放任自流的习惯,缺乏道德约束,形成不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了不讲卫生、不拘小节、乱花钱、顶撞祖辈、我行我素、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等行为偏差,尤其是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五是留守儿童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二、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一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不高,有的还是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二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三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四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对,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学校和老师,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Bai
2、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调查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大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二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二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三、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策略
1.引导家长明确教育责任,发挥家长的监护作用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一旦家庭教育缺失,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引导家长明确教育责任,发挥家长的监护作用,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学校与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对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进行引导。例如,告诉学生的父母,虽然不在孩子身边,但是也一定要多关注、关爱孩子,可以打电话,也可以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总之,需要与孩子保持亲密的沟通联系。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一直在关爱他们,缩短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2.提升学校教育管理力度
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中,学校应当主动积极担当“主角”,让学生能够在学校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样有利于弥补因亲子关系缺失而造成的心理缺陷。第一,由学校牵头构建家庭教育信息反馈机制,以此为基础,通过了解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展定期家访或者不定期家访,目的是了解监护人的想法以及学生在家里的情况。第二,开通家校互通热线,让学生的父母或者监护人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同时,任课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这样有利于找出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第三,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班级其他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可以一起学习,也可以一起玩。长此以往,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朋友对自己的关爱,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第四,针对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需要及时与家长、监护人合作,确保家校两方面能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通过关爱、关注以及开导及时进行矫正,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
3.构建并完善联动机制
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质量,当务之急是构建并完善联动机制,即“家长+学校+监护人”的联动机制,将三者融为一体,借助热线、交流群等载体,进一步加强三者之间的联系,紧紧围绕学生构建关爱计划。通过关爱,使孩子理解父母的用心。
当今社会正在飞速的发展,我国的GDP值正在飞速的增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正在迅速的提高。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战斗进入到尾声,相信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一定会得到充分的解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69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