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寻潜江“虾稻共作”发展路径,共谋乡村振兴着力点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马明君 黄传峻

曹禺故里,龙虾之乡。潜江虽小,其名远扬。每逢盛夏,数以百万的外地游客如候鸟来袭,只为就着那一盘最地道的小龙虾,品尝夏天的味道。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已成为深受欢迎的高规格文化盛会,让人充分领略戏剧文化之美。

但潜江的魅力,远不止此。

潜江将红色文化、水杉园林、章华台、国家返湾湖湿地公园、生态绿道等自然融合,造出潜江独有魅力色彩。

潜江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的湖北省,近年来大力发展虾稻特色产业,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快速增加。从早期的“虾稻连作”种养模式发展到今天的“虾稻共作”模式,一只虾成为了当地人增收致富的抓手,也树立了江汉平原现代农业的新标杆。

潜江地势低洼,逢雨易涝,不少地方是“水窝子”。据当地人回忆,以前低湖田有水排不出,一年只能种一季中稻,秋收以后不能冬播,没有任何收益。由于人多田少,种田成本高收益低,不少村民抛荒外出谋生。

上个世纪90年代,一次偶然机会,潜江农民刘主权率先尝试将野生小龙虾放到稻田里养殖,没想到养虾子小赚了一笔。养虾能挣钱,一传十,十传百,抛荒的低湖田成了抢手货。

为动员农民养虾,增加农民收入,当地政府最开始给予养虾的农民每亩40元的补贴。后来养虾的人越来越多,补贴降到了8元,目前已全部取消。政府部门建立虾稻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安排预算千万元产业扶持资金,用于种苗繁育、品牌创建、科研攻关等,以提升龙虾品质,实现“大养虾”到“养大虾”的转变。养虾模式也升级为“虾稻共作”模式。

所谓“虾稻共作”,即小龙虾与水稻共作共生。

据了解,在潜江当地,“虾稻共作”不打化学农药、化肥施用量少,产出的稻、虾质量好、安全性高,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在许多村庄的调研中,当地村民都说:“养虾子是不能打农药的,因为养虾子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农药对虾子有害。”正因如此,潜江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好;再则,为给村民提供养虾的外部条件,当地政府将村民的土地统一划分,即将农民所有的田地集中在一个地块;在养虾前期邀请技术人员给村民进行培训教授养虾技能,保障村民都能学到养虾技能发家致富。

虾的产量和质量有了,下面就是如何把虾推广出去让百姓实实在在的挣到钱。

当地村民反映:现在村子里几乎都是水泥路,真正照应了那句“要想富先修路”。

同时,在2016年5月,潜江建起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在周边省市设立17个分中心,形成覆盖全国500多个大中城市的冷链物流网,潜江小龙虾在8至16小时内就能被送上全国各个城市市民的餐桌。据统计,食客每吃掉的10只小龙虾中有5只产自湖北,而其中3只便产自潜江。

从此,潜江刮起的小龙虾风潮席卷全国,走向世界;还催生了一大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加工企业、过千万元的餐饮和电商企业、过百万元的养殖大户。让“潜江龙虾”真正走进更广阔的消费市场,也让当地村民真正富了起来。

当地许多村民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很高啦,几乎和城市里没差别,小龙虾支撑起来了整个家庭的经济”他们也表示自从养虾以后,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态环境变好了,幸福指数也提升了。

关于潜江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世界小龙虾看中国,中国小龙虾看湖北,湖北小龙虾看潜江。”由此可以看出潜江的“虾稻共作”产业发展的多么庞大。

经过20多年发展,潜江虾稻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带动20万人就业增收,助力2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虾稻共作”正在当地谱写新的发展传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60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实践纪实|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纪实

社区实践团成功举办心理健康系列活动近期,大连理工大学“聚焦心理,关爱社区”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团队于马栏社区恒苑街道成功完成了一系列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实践项目。这次活动得到……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实践纪实|心理志愿春季自主实践纪实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AI在带来效率显著提升的同时,也对不同人群的心理产生了复杂影响。为了深入探寻AI与心理之间的微妙关系,帮助人们更……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一场特殊的温暖由返乡大学生通过“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送到周边社区,通过学…

寒假“返家乡” | 青春扬帆正当时,志愿践悟展新篇——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肩负着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重要使命。2025年寒…

当数学遇见艺术与爱:返乡大学生为小学生带来别样趣味课堂

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公益课在长沙市浏阳市永安镇一托管所的教室里展开。这是一堂由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主办的返…

河海大学机电学院中华队回访母校讲河海故事

机电学院中华队回访母校讲河海故事在寒假期间,河海大学的三名学子怀揣着对母校的思念与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母…

数字长征,数据背后的苦难与传承

“数说万物,用数字解读伟大长征路”主题教育活动于2025年2月14日星期五在青罕中学圆满举行。(一)数说万物,用数据勾勒长征…

最新发布

三下乡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一起云支教,携手创未来”暑期实践团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大学生和中小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开展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一…
湖北学子三下乡:访重庆热火文创馆
红色基因作为先进思想文化因子的高度凝练和升华,已然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灵魂血脉之中。传承好红色基因,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魂,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为了研究三线建设,湖北汽车工业…
红色血脉——铸就不畏艰难的铮铮铁骨
今年为“七七事变”85周年,我们实践小队决定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感受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体会那个时期中国经历的历史性变革,铸就今日不畏艰难的铮铮铁骨。伴着夏日的骄阳…
追忆红色峥嵘岁月,传承百年党史精神
2022年的夏天,山东女子学院“向日葵”志愿服务健康队如期开展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6月19日山东女子学院“向日葵”志愿服务健康队成员参观台儿庄大战纪念馆,重走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感悟百年党…
将知识带进乡村,引孩童走向未来
伴随一个学期的结束,我们迎来了热情似火的暑假。在我看来,暑假并不是纵情娱乐的开端,而是我们大学生发挥所长、投身社会的舞台。为了培养自身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使命精神,为了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
山东女子学院“三下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2022年的夏天,山东女子学院社会与法学院“向日葵”志愿服务健康队满怀期待的开始了暑期社会实践。6月20日,我们来到了菏泽市曹县常乐集镇王新庄村,走访了几位老党员,聆听了他们的故事。我们来到了一位老爷…
助力儿童健康成长,牢记消防安全标识
为了增加幼儿对消防知识的认识,让幼儿掌握一些必备的急救措施。2022年6月20日,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牵手帮扶,爱心永驻”社会实践服务队联合当地蓝天救援队走进幼儿园,为儿童们进行消防安全宣讲。服务队成…
E路先行实践团赴天下第一陵
2022年7月14日,经过了一天的长途奔波,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被称为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寝黄帝陵所在地,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延安,安是中华民族重要…
山东学子“三下乡”感悟:爱心汇聚力量,真情共筑希望
儿童是未来的主人翁,关爱儿童就是为国家和民族的明天注入一份希望。为了让留守儿童内心多一点欢乐,少一点孤独,6月15日至6月20日山东女子学院“向日葵”志愿服务健康队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去往学校以及社…
大学生暑期行:以点点萤火,绽夏日之花
中国青年网苏州8月3日电(通讯员汤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萤萤之火,灼华凤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日开始正式开展暑期公益课堂。萤火之行暑期公益课堂在全国多地展开活动,招募线上、线下小朋友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