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中,有多少中华儿女,英烈们,舍小家为大家,为社会主义建设抛头颅、洒热血,报国信念至死不渝。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喜迎二十大的召开以及响应淮北师范大学组织的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团队决定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实地考察,经过详细的考察部署,团队成员于2022年7月5日前往安徽凤阳烈士陵园进行红色调研。
团队进行调研之前,通过资料对凤阳烈士陵园有了详细的了解。凤阳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59年,位于府城镇东北部,第一山南麓,依山而建,地势北高南低,占地面积约199.8亩。园内建有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墓、英烈广场、展示厅等纪念建筑设施。烈士纪念碑高18.6米,正面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光大字。纪念碑后面是烈士陵墓,墓前方的英烈墙上镌刻着“缅怀先烈志共铸中华魂”的碑文,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之情。目前长眠在烈士陵墓内的凤阳籍革命烈士85名、无名烈士270名,其中有辛亥革命时期的田氏双烈(田亚豪、田激扬);抗日战争时期的张锡廷、常家贵等烈士;解放战争时期的路士敏、卓兆明、梅门三烈士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5名烈士以及1985年对越老山防御作战期间牺牲的8名烈士。凤阳县烈士陵园在1996年被中共凤阳县委命名为“凤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9月被滁州市政府、市军分区命名为“滁州市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被中共凤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为“凤阳县双拥教育基地”。2015年来,县政府投资500万元对陵园进行了综合改造,先后完成了纪念碑装饰、瞻仰广场地面铺装、台阶和扶手、展示厅、陵园大门、消防池、绿化和道路等改造工程。2016年,县政府又投资90余万元实施了烈士陵园展示厅馆内装修布展工程,该工程将在9月30日烈士公祭日前完工。改造后的凤阳县烈士陵园,既是瞻仰先烈、启迪后人的教育基地,又是思想和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人文景观,是人们学习、红色旅游好地方。
团队成员了解当地防疫政策之后,开始有序进入参观。进入陵园后,一眼望去,一座高大的石碑矗立在远方。通过对陵园工作人员的询问得知,那个建筑物就是高18。6米的烈士纪念碑。团队成员沿着林荫道一直走到纪念碑下,烈士纪念碑正面题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光大字。
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对英烈们的高度评价,为了中国革命,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他们不怕苦难、不惧牺牲,在人名心中永垂不朽。
瞻仰过烈士纪念碑后,团队成员来到英烈墙面前,上面镌刻着“缅怀先烈志,共铸中华魂”碑文。
在英烈墙的后面是烈士墓地,目前长眠在烈士陵墓内的凤阳籍革命烈士85名、无名烈士270名,其中就包括辛亥革命时期的田氏双烈(田亚豪、田激扬);抗日战争时期的张锡廷、常家贵等烈士;解放战争时期的路士敏、卓兆明、梅门三英烈。滁州凤阳梅门三英烈他们分别是梅子明、梅竹樵、梅福星祖孙三代。爷爷梅子明曾是地方帮会首领,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利用自己的威望和身份,积极投身抗战,并引导儿子梅竹樵和孙子梅福星等人走上轰轰烈烈的革命道路。当年,新四军罗炳辉师长和谭震林政委多次在大会上称赞说:“都能像梅竹樵一家,革命就会早日成功。”
此外还包括许多无名英雄。临近结束时我们和陵园工作者进行了密切交流,通过交谈,是我们团队成员对凤阳烈士陵园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最后,工作人员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国主义青年来此,并对中国红色文化加以传承。
凤阳烈士陵园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只是个缩影,像他们一样的无产阶级还有很多很多。虽然他们身处异地,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他们付出鲜血刻画出了一面伟大的五星红旗,通过本次调研让我们知道这来之不易的生活背后的故事,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建设社会主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9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