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追寻先辈光荣事迹,弘扬革命精神,提升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实现广大青年的“青春梦”与广大人民的“中国梦”,2022年7月19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言红旅之踏寻江苏——红色研学实践团南京站的五位青年团员陈品妮、陈佳怡、陈璟雯、陈奕菲、郭思涵来到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点亮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活动过程中,南京站成员们参观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和烈士纪念碑,聆听现场讲解,设身处地感受革命的峥嵘岁月。并辅助以视频拍摄、心得讨论、撰写报告等多种形式巩固学习成果,加深活动印象,让先烈们伟大的革命精神永驻每个成员心中。
南京站实践活动第一站“革命星火,时代重燃”——来到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坐落于雨花台烈士陵园南端的任家山上,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承载着无数珍贵的革命时代记忆。走进烈士纪念馆,由远及近延伸出来的五个大字“信仰的力量”令人瞩目。埋葬于雨花台的各革命时期的烈士,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物质匮乏的年代,拥有打破桎梏的觉悟、永不磨灭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用光明的精神对抗黑暗的现实,更显珍贵。南京站由此制定“冥冥之志”的活动主题,旨在深入挖掘雨花台烈士精神世界,深刻体会革命理想信念,提升思想觉悟与思想水平,将远大理想运用于完善自我、建设国家,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南京站成员们不仅认真阅读纪念馆文稿,聆听讲解员介绍,还在游览的同时交流自己知晓的关于雨花台烈士的故事与感悟。其中,小组成员以视频的形式,详细介绍了邓中夏烈士的生平事迹。走过展厅,一排排文字、一张张照片、一件件物品,令人心生触动。这些烈士在和成员们差不多的年纪就牺牲了,从他们的物件中,仿佛也能窥见与现在相似的平凡生活,他们也是怀揣坚定理想、期待美好未来的普通人,也有活生生的喜怒哀乐、衣食住行,而非历史上一个个不可触及的名字。身处时代的淤泥,革命英烈们将丰富的学识贡献给共产党员的艰辛奋斗长河,用平凡身躯争取人民的光明。精神如炬,信念如磐,先烈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的壮美乐章,为后世留下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纪念馆出来,踏上铺满花岗石的广场,巨碑就在眼前,即南京站实践活动的第二站“芳寄哀思,勿忘使命”——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为花岗岩贴面,为了纪念南京1949年4月23日解放,纪念碑的高度被设计为42.3米。碑前立有烈士铜像,叮铛作响的钢铐铁链,锁不住他的大义凛然,象征着共产党人、爱国志士“宁死不屈”的主题。
顶着盛夏的烈日,南京站成员们爬上纪念碑广场的台阶,来到纪念碑前。放眼望去,蓝天下只有纪念碑孤独矗立在此,更添一分庄严肃穆的气氛。小组成员首先围绕纪念碑参观,仔细阅读纪念碑碑文,随后在纪念碑前敬献花束,并向烈士铜像默哀。声声蝉鸣,仿佛带着成员们回到历史之中,窥见八九十年前在这里英勇就义的青年人们宁死不屈、头颅高昂,革命呼声震耳欲聋。如今战争不再、英雄长眠,而烈士们英勇无畏、舍身取义的高尚品德却如眼前的纪念碑一样坚挺、屹立,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默哀毕,南京站三位代表成员在纪念碑前宣誓,重温入团誓词。空旷、肃穆的环境中,宣誓声更为响亮。一声声誓言,不仅是对无数革命亡灵的告慰,更是共产党人红色精神的传承,也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对自己使命与责任的警示。如邓中夏烈士所言:“就是骨头烧成灰,我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正是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让他们为国四处奔波,顶住多方利禄引诱和严刑拷打,即使面对生命危险,也无所畏惧,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中国的新生。新时代的新青年,理应向先辈学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南京站此次实践活动到此结束,但对红色精神的学习和传承仍未停止。如今的雨花台一带,绿荫葱葱,生机勃勃,游人络绎不绝。景区外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派国泰民安。中国取得现在的和平、现在的成就,正是因为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用自己平凡的血肉之躯,守护着世世代代中国人民。奋斗是青春的底色,信仰是青年人漫漫征途的高歌!参观雨花台烈士纪念园,看这一幅幅年轻又坚韧的样貌,奋斗二字,写在每一代中国青年的基因里;烈士精神与日月同辉,感怀在每一代中国青年的内心中。忆峥嵘往昔,向光明未来,如今的青年背起了时代的责任,趁着大好机遇,让我们凝聚砥砺前行的力量,争做志存高远、求真务实的有为青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9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