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沈东岩 李宇阳)为更深入地了解国家“双碳”政策,助力践行节能低碳,2022年暑期,华北电力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绿色远征队”社会实践观察团在王健健,严伟能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来到湖北省武汉市,结合当地的低碳减排政策来调研国家“双碳”方针,社会实践团参观调研了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既济电力集团光储充检智能微网站,湖北省电力博物馆,武汉市东湖等地,结合学校特色和自身所学,了解“双碳”目标的发展前景,学习电力战线为“双碳”计划做出的巨大贡献,思考自身能够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的贡献。
电力,是文明之光、动力之源,已承载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人与自然交相辉映。
曾记否,湖北织布官局的电灯、既济水电公司的厂房,千里西迁机组的悲苦、守护电力余脉的豪壮;速成武汉冶的奇迹、飞架高温炉的辉煌,电通丹汉线的喜悦、网溃7.27的忧伤;南北互供的动脉、西电东送的脊梁,高峡平湖的雄伟、电力高速的奔放;政企分开的剧痛、厂网分离的刺痒,“户户通电”的情义、“代转直”的担当……
8月4日下午,实践团来到湖北省电力博物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之下参观了四个展厅。该博物馆详细介绍了湖北省电力的发展史,从最初的发电方式单一,线路简单到现在的多种能源互补结合,输电线路互联贯通。
据讲解员介绍,湖北省电力博物馆作为湖北首家运用现代博物馆理念建设的行业博物馆,承载见证了鄂电百年发展轨迹和深厚文化,它与周边的“八七会议”旧址、宋庆龄故居、詹天佑故居等众多老建筑互相呼应,辉映出武汉这座名城的厚重历史。为了让参观者了解电力工业发展,博物馆利用大量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通过数十台新颖的互动展项为观众介绍电力历史,展示电力科技,在新时代湖北人是怎样践行双碳政策的。让公众听得懂学得会,同时有体验有收获。
展馆分室外展区、历史展厅和科普展厅三个部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室外展区的大型雕塑“光明之路”。那颗很大的电灯泡象征着伟大的电源建设史、电网发展史,是管理演进史、精神成长史,也是工人运动史、群众创造史。荆楚电力,百年沧桑。它诞生于西风东渐的自强革新之时,起步于兵连祸结的风雨飘摇之境,成长于百废俱兴的高歌猛进之世,壮大于春风化雨的东方复兴之路。接着团队一行人走进馆内,映入眼帘的是“百年沧桑、鄂电群英、三峡水电、特高压电网”四块主题浮雕,生动讲述了湖北电力走过的历史轨迹。
历史展厅以生产力发展为主线,通过还原再现湖北第一盏电灯亮起的场景,打造人物群雕“水火既济”、民国用电陈列等大型实景,还有百年鄂电股票、百件老电表等一批珍贵文物,回望了初兴的湖北电力在西风东渐的民族觉醒中艰难起步的过程。
原负责湖北省电力公司博物馆建设的工作人员小邓指着博物馆一个“大铁坨”说道,“你见过将近100年前的发电机吗?这个大铁砣就是。它重达2吨,是湖北电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原武昌电灯公司的汽轮发电机转子。“这个锈迹斑斑的铁坨,被称为“发电机心脏”,长2.4米,高1.45米,重约两吨,是武昌最早的民营电厂800千瓦汽轮发电机的转子,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保留相对完整的百年大型汽轮发电机转子。 说起这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它还真是命运多舛。1938年日军入侵武汉,国民政府派工兵将武昌电灯公司来不及迁移的发电设备全部炸毁,这部发电机转子被埋于废墟中而幸免于难,成为珍贵的历史见证。的确当听完这大铁坨背后的故事后感触很深,不仅对它的历史意义感到敬畏,更能体会到当时湖北发电机产业的兴旺。
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为湖北电力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展区以网联天下为脉络,通过再现村村通电、百姓用电等重点场景,展现湖北电力人产业报国履行社会责任,用心血和汗水点亮荆楚大地万家灯火的发展历程。充分发挥电能在能源转化、输送、消费过程中的核心枢纽作用,以“供电+能效服务”为主线,开展高污染高耗能行业重点企业空压机、泵和风机三大系统能效普查,制定高品质余能利用举措,推动企业开展能效提升试点。
接着社会实践观察团来到了新颖的科普厅展区,该展区最大的特点是互动性和趣味性极强,比如三峡及葛洲坝工程建设场景模拟,采用立体沙盘、折幕投影、立体声响等展示手段,展现出该工程最为恢弘的建设场景,让团队成员身临其境,体验中国电力建设的伟大成就和世界“水电之都”湖北的灵秀魅力。三峡集团经过持续艰苦实践,已成长为全球最大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国内最大清洁能源集团,并提出力争在2040年实现碳中和,绿色低碳是三峡集团与生俱来的基因。当然在支撑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道路上,仅有水电还不够,三峡集团还在大力发展其他新能源。据资料展示,2020年,其新能源新增装机超500万千瓦,总装机突破1600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突破900万千瓦,光伏装机突破700万千瓦。该工程极大的改善了原本大规模的火电。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和植树造林实现碳汇,对于双碳目标的践行都有着显著的贡献。小邓还向团队成员介绍了:今年三峡集团发行绿债20亿元,主要用于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这种大手笔支撑下,水电站建成后每年可协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367.79 万吨,替代化石能源量 1847.76 万吨标准煤,协同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1794.19 吨。三峡集团定下204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肯定不是临时拍脑袋做出的决定,这背后应该已经经过缜密地计算,最终才有这样的目标出现。
了解完三峡工程团队来到了特高压电网主题,成员们了解到国家电网于近日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承诺“十四五”期间,新增跨区输电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保障清洁能源及时同步并网;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到2025年,其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0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国家电网国网提出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支持新能源优先就地就近并网消纳。在送端,加快构建鄂特高压交流主网架,支撑跨区直流安全高效运行。在受端,扩展和完善华北、华东特高压交流主网架,加快建设华中特高压骨干网架,构建水火风光资源优化配置平台,提高清洁能源接纳能力。同时保障清洁能源及时同步并网。开辟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配套电网工程建设“绿色通道”,确保电网电源同步投产。加快水电、核电并网和送出工程建设,支持武汉三镇等地区水电开发。
展区的互动项目如电力磁悬浮、雅克布天梯、骑车发电、电力百科知识大屏等,形成了生动形象的电之初体验课堂,智能电网的发展史,运用多种模型解释核电、风电和水电是如何产生,如何送到千家万户的┈┈电网的飞速发展不禁让团队成员感到震撼。从大面积的火电燃煤发电到现如今的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新型发电方式全方位结合,这种清洁能源的大量使用和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从根源上减少了碳排放。如今,随着清洁发电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发电效率越来越高,污染排放越来越少,电力行业为“双碳”目标做出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在博物馆的科技展不仅学到了许多电力知识,还接触电力科技、体验电力应用,了解电力行业对双碳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就是湖北水电公司的办电宗旨,在以水电赢利的同时,肩负着振兴双碳经济的责任。
本次的湖北省电力博物馆之旅让团队成员都感触颇深,不仅对湖北电力发展史有了充分的了解,也对智能电网和新型能源相结合的许多特大工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三峡工程、鹦鹉洲大桥工程、特高压电缆等等。切身体会到湖北省生活方式一步步向低碳生活的转变,以及政府对新能源的支持和对节能环保的大力推行,最后衷心祝愿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6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