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寻侨批文化,调查研究侨批文化的历史作用及时代价值,在调查研究中升华对祖国、潮汕地区和侨胞侨民的感情,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锦“汕”添花三下乡团队于7月3日到访汕头侨批文物馆,通过展览的实物和图文介绍,了解侨批形成的时代背景及运作模式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厚感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潮汕人,虽然了解一些潮汕文化,但是只从爷爷的口中知道侨批是一种特殊的信件,此外没有过多的了解。爷爷跟我说过他想要去泰国旅游,就是因为有一位长辈曾过番(出国谋生),听说他的目的地就是泰国,还往家中寄过信件,潮汕人就把这些出国谋生的人所寄的信件称为侨批。即便我没有见过实物,但也能从爷爷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他对于这位亲人的重视,也略微了解到侨批的作用及重要性。同行的队伍成员对于侨批也颇有兴趣,于是我们在濛濛细雨中来到了侨批文物馆。 “侨就是华侨,批就是一批,合起来不就是一批华侨吗?”在文物馆大门前几位外地游客对于侨批的解释让我们忍俊不禁,虽然按普通话的理解去解释确实说得通,但是俗话说“入乡随俗”,侨批的含义还是要放在潮汕语系中去理解。为了让游客了解侨批的真正含义,我们邀请他们与我们一同参观,并与他们进行简短的交流。这些来自湖南和广西的外地游客,对于潮汕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于是乘着节假日来这里旅游。虽然在网络上经常看见其他人对潮汕的评价,但是能够实地与外地游客交流,向他们介绍潮汕地区的文化,感受他们的认同,还是让我们感到极大的自豪感。他们提到之前观看潮剧时看见荧幕上写着“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条浴巾去过番。”觉得目代表眼睛,汁表示汁水,那目汁应该就代表眼泪,在网上搜索后发现确实如此,便以为可以借此解释侨批。在了解到侨批的真正含义后他们提到,侨批和他们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在微信上与家里人的聊天和转账有异曲同工之妙。确实,虽然时代不同,但两者都是在外的劳动人民与亲人沟通的工具,如今我们看到这些历史悠久的侨批,也仍然能够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其中不变的爱与亲情。即便不能时常看到这些内容,但是侨批给队伍成员带来的心灵的感动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在文物馆的一楼,陈列着一艘“红头船”示意模型,这艘前往他国的船,代表着潮汕人民不畏艰苦,勇于创业,敢于拼搏的精神。我坐在在模型内部,感受着船只的摇晃,联想到当时的潮汕人民,为了扭转家庭的贫困,孤身一人乘着船,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白手起家,开辟出事业后援助家乡,里面蕴含着何其坚定精神以及责任感。如今的潮汕人民也延续着这种拼搏精神,在外寻找工作机会,发家致富后助力家乡振兴。如今汕头的各项事业,比如医院、教育、道路、工厂,都有着华侨的大力资助。 在文物馆的二楼,我们了解到侨批的撰写过程及内容,还实地接触了一些侨批的复印件。除了海外华侨寄回的信件,还有不少的回信,其中有一封信写到家中的父母安好,儿女也健康,请大哥不要挂念。这让我联想到了我爷爷告诉我的他们那一代的情况,由于生活艰苦,家中又有五个弟弟,所以作为大儿子的我的爷爷选择当兵,每月往家中寄钱补贴家用。在我爸爸出生时,由于爷爷仍在外面打拼,所以家中的亲戚时常前来帮助。就是在这样的互帮互助中,我们一族人逐渐走到了现在,彼此之间也经常有来往和交流,祭祖也是全族人一同前往。侨批中的内容,除了亲人之间的沟通,还有着邻居之间的交流。潮汕俗语说:“金邻居,银亲戚”,有的潮汕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打拼,但是家中又有年迈的父母或者年幼的孩童,这时候邻居往往会提供帮助,而且会把对方的父母当做亲父母,孩童当做自己的孩子。正是因为亲人、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所以潮汕地区外出工作的人总会有归乡之情,也会有助力家乡发展的热情,即便在外事业有成,也会选择回到家乡度过余生。 在6月26日,汕头市获得了“2024年第22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的主办权,届时世界上的潮籍华侨都会汇集于此,相信在他们的帮助下,汕头能够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实现总书记所说的“做好‘侨’的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5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