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好似那一锅温水里被煮的青蛙,惬意欣喜的开始,再到痛苦艰难的剧烈挣扎,直到后来跳出这个桎皓,便开始自作多情地怀念那段辛苦并存的青春岁月和那些顽皮小人儿。在某一天的茶余饭后三两好友,便有了“想当时”的这种洽谈。细细想来,不论充实如何,那段时光中的点滴都让我在余后的每一天里都为之动容。
晒书节,领略朱铺读书文化
《清嘉录》有记载:“人家晒书籍图画于庭,云蠹鱼不生……”,7月4日我们有幸参与了村里举办了晒书节,传说这天是天上魁星的生日,读书人要把书放在外面晒。听村里人说,农历的七月初,刚过了潮湿的三伏天气,村民们就会把衣物被褥,书籍字画拿出来晾晒,近些年由于村里经常开展文化扶贫,进而便成了朱铺村的特色读书文化,每逢到七月初,村民们便会把自家的藏书搬运到村读晒,与其说他们是晒书,不如说他们是张扬风雅。喧天的锣鼓声震耳欲聋,簸箕里摆满了各类各样的书籍,我们在人群中“奋力”的穿梭着,似乎有种在赶集的错觉。村书记让我们帮忙猜谜语的环节,五十个谜语,小朋友拉着我们帮忙猜,一人拿了三五张。在童年时好像就会因为这些小事开心一整天。
初站讲台,满是惶恐与期待
在“支教”这个名词里,主角应该是孩子们,他们没有必要去做我们某段人生故事的配角,也没有义务去当我们某段旅程中的景点。在和学生的相处中,看着和弟弟妹妹一般大的学生,我总是会不自觉地自称哥哥。在第一次跟他们见面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甚至站在讲台上还有一丝丝别扭,手里握着笔故作镇定,准备好的稿子,准备好的自我介绍,好像都随着讲台下面四五十双充满着好奇而有魔力的眼睛消失了。与其说是他们熟悉我,更不如说是我在熟悉他们,这两周是一个互相磨合的过程,我和他们都摸透了彼此,他们也适应了我这个新老师的存在。
清苦的日子里,总有苦中作乐的地方
手持大包小包兼顾着沉重的行李,住进了朴素的宿舍,插座用不了,没法晾衣服;外面几乎没什么商店,刚下过雨有些许闷热,只能吃些水果充饥,躺在床上总是有蚊虫上身,叮的几乎整夜没睡,但我们早已做过极坏的打算,没有任何人抱怨此行,依旧自顾自的备课试讲,因为热爱,愿迎万难。九点钟的课程,他们总是能七点就冲进老师们的宿舍叫我们起床,孩子们的活力总是无处释放,我们变成了替罪羊,一睁眼就瞧见他们,便宣告着这一天的疲惫,他们哪里知道老师们为了准备下一天的教案忙碌到凌晨。午休期间,我们更是拿他们没辙,追打玩闹吵得震耳欲聋,跑着跳着仿佛宣布着这小小教室成了他们的天堂,午休硬生生成了体育课。为了制服他们,我们中午不再把教室的门打开,他们自然没了去处,只好乖乖回家睡觉。可好景不长,他们便发现了老师们中午休息的地方,瞧着他们一个个黝黑的脸庞,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最开心的时候莫过于放学,把他们送到家长手上,看着他们对我们挥手再见的模样,便也没了一天的疲惫紧张。岁月漫长,唯有热爱才无憾此行。
夏天开始的旅程,也在夏天结束
朱铺村的灵气,能真切地被感知到。在放学路上,必会邂逅几只黄牛,步子稳健而悠闲,一切都是岁月静好的样子。两只黄色的猫和黄白的土狗成了村读的常客,以前总觉得盛夏应该跟繁花相匹配,然而现如今,才发现生命的鲜活与缤纷的盎然并非只有花儿才能实现。在朱铺村的这个季节,树木繁茂、草儿绿得就像要溢出画框,路边随处可见的野生桃李促成了视觉上花团锦簇的错觉。朱铺的七月,太阳依旧热情似火,像是在和我们告别。十九天的支教旅程如同一根火柴,偶尔在那片土地上亮了一下,虽然马上就熄灭了,但毕竟留下了光和热,这对于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了。来路无可眷恋,值得期待的便只有远方。愿朱铺的一切安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5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