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陆定一祖居

来源:江苏科技大学 作者:沈一

暑期参观革命先烈陆定一祖居

陆定一祖居位于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天一社区陆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600多平米,是陆定一出生地和童年生活的地方。解放后此宅已无人居住,遂分给当地贫农十数户入内。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各户逐步迁出建私房,并各自拆除内部建筑,最后所剩无几。2004年由堰桥街道出资170万元重建,2006年开放并定为市级文保单位,于2011年提升为省级文保单位。堰桥街道再投资3000万元对祖居环境实施综合提升工程,于2020年11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

祖居正门左右各有大理石雕说明,写有“位于老陆巷”字样,其实在正式称呼上并无此巷名。无锡县西漳人民公社成立以后,这祖居所在地称为“陈家桥生产大队”,以下共有十个生产队(小队),分别为:高车渡、东陆巷、西陆巷、新陆巷、塘网巷、高巷、大金巷、小金巷、东陈巷、西陈巷。这祖居所在地属“东陆巷”生产队,所谓的“老陆巷”是相比于“新陆巷”而言的。

陆定一(1906—1996),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宣传思想战线的卓越领导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长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文革后任中共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陆定一祖居是典型的江南民间大户人家砖木结构住宅,入室后有一正厅,上有匾额,左右有楹联,全套傢具,用于逢年过节举行仪式和待客;天井;二层楼房;木质扶梯;楼上楼下均有走廊和房间。

这是楼上一房间,一张雕刻精致的老式床,1906年6月9日,陆定一就在此处出生。

江南民居典型的灶间在楼下。左图为烧饭煮菜的灶头,锅子上方墙上画有吉祥图案,并有灶神供奉;右上图为旧式碗橱及餐桌;右下图已属稀罕之物,为烧火坐的“绳扯矮凳”和“风箱”。

祖居内一室存放了江南农村的生产工具,上图为稻麦脱粒用的“稻架”和区分开稻谷麦粒和柴屑麦壳用的“风车”;下左为铁耙扁担,还有不多见的“稻耥”;下右图为用以装运粪水的“粪桶”和水盆等用具。

当然也少不了江南农村的一般生活用具,如盆盆罐罐、藤椅、木篮、马桶、蒸笼、蚕匾,这蚕匾是生产生活两用的,可用以养蚕,亦可晾晒食物。

从《陆氏宗谱》上载,陆定一属陆氏八十世,共兄弟四人,分别为:坤一、定一、亘一、正一。其中坤一早矢,亘一曾任軍委总参雷达局长;正一长期在中学任教,曾任无锡市公益中学(曾更名无锡市五中)副校长,后任省人大代表,无锡政协委员。陆定一祖父于光绪末年在无锡市区县前西街10号(原名西河头)购得住宅,后举家迁移,于是此处于2002年定为“陆定一故居”,为江苏省文保单位。由于这个原因,处于陈家桥东陆巷的陆家老宅就只能称作“陆定一祖居”了。

楼下展室展示了《陆定一文集》,还有后人所写的《陆定一传》,陆定一后人所写的怀念文集,曾编入中学语文课本作为课文几十年,影响了整整几代青少年的陆定一写的长征回忆录《老山界》,它的原稿亦展示其中。

展室周围有陆定一参加革命的历程详介,并有诸多有关陆定一革命活动的图片,充分表露了陆定一忠诚于党,忠诚于共产主义理想,忠诚于党的宣传工作的伟大业绩。

好多展柜中展示了陆定一在解放区的报刋上发表的文章,讲稿,题词和有关照片,体现了陆定一终生坚持毛主席的文艺思想,坚持党的文化宣传工作方针,为党,为人民,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而献身的业绩。

祖居展室中还着重介召了唐义贞烈士。唐义贞(1909—1935),湖北武昌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27年被党派往苏联学习,1929年与陆定一结为伉俪并育有一儿一女,1930年回国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1年赴苏区并加入中共。1934年红军长征,唐义贞因怀孕未随大部队行进,留在苏区坚持斗争,儿子被送给福建一农户。1935年1月不幸被捕,随接在长汀英勇就义。陆定一在文革中被关押,文革后获释解放,即在福建寻找亲子,终于在福建某林场找到,陆定一并为唐义贞烈士题写了墓碑及碑文。七十年代末西漳建影剧院,由陈家桥大队派人赴京求题名,陆定一即题“西漳影剧院”五字,影剧院建好后,陆定一这个失散了几十年的儿子作为贵宾出席了落成典礼。

祖居楼上是起居室,陆定一在祖居仅度过童年,青少年时代就迁居无锡市区,直至后来参加革命四处漂泊,解放后定居于北京。这起居室应是北京住所的复制。按祖居展室的介召,上左图为老房间、上右图为陆定一办公室、下左为会客室、下右图为卧室。

卧室中挂有陆定一和夫人严慰冰的合影照。严慰冰(1918—1986),中共党员,1938年在延安抗大学习,延安中央党校研究生毕业,解放后任北京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等职,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与陆定一育有二儿一女。严慰冰的父亲严朴(1898—1949),无锡县张泾寨门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年时代就散尽家财投身革命,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二科科长,领导了1927年的秋收起义,参加了1934年的长征,后任浙南军委书记兼红十五军政委,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抗战后派往哈尔滨工作,1949年奉调北京,然患胰腺癌于1949年6月5日逝世,是无锡地区著名的革命家,在无锡市烈士陵园内有其衣冠冢。

1981年5月,陆定一由女儿陪同回祖居一次,先在西漳公社和党委成员座谈,再到陈家桥大队企业园内参观,后步行至祖居,见到的均已是断壁残墙,因路经西漳中心小学(时未新建,在陈家桥高氏宗祠内),遂入内稍坐一会,与校领导攀谈,问了一下教学情况。上图为陆定一回乡简介,下左图陆定一和老乡邻相见,下右图为陆定一和当时西漳中心小学校长薛钧寅交谈。此次返乡之行后,陆定一向中央反映了自己对乡鎮企业的看法,明确表示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唯一道路,是使广大农民发家致富最好的方针政策。

陆定一此次回乡后于1981年11月14日致信中央,在信中以西漳公社为例,说明了社队企业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他写道,社队企业的作用极大,一是可解决地少人多地区的多余劳动力;二是可以以工补农,提高农田产量;三是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西漳地区农民仅15%依靠种田收入,85%是依靠在企业作工收入;四是大大增加了国家的税收,他力主应大力扶持并发展社队企业。对中央的大政方针决策应该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2004年“陆定一祖居”的重建,仅是在原址空地上进行,原址座落于村巷之中,前后左右均有民宅。2011年提升为省级文保单位后,堰桥街道对此进行了综合提升工程,拆迁了部分民宅,祖居前建了一片广场,祖居出口处建了小花园,假山池塘,花草树木,以供参观的人们浏览欣赏。

212241803318沈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2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暑期“三下乡”——我为乡村振兴出份力!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星火三农,筑梦乡村

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激励新时代党员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7月6日,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展老党员慰问活动,与……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一心筑梦伴成长,实践激扬青春志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熔铸民族之魂。7月6日,枣庄学院……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助力乡村振兴,凝聚青春力量

中国人的根与魂在乡村,耕者有其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7月6日,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枣庄市山亭区伏山湾村进行社会实践调研。……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寻非遗之文化,拾坚守之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响应国家号……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家电维修进乡村,志愿服务暖人心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走进基层传播青春正能量切实提高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7月6日枣庄学院光电……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支部结对共建,助力乡村振兴

7月6日,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三下乡”团队全体成员赴枣庄市山亭区伏山湾村开展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双方就党建工作和青年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举行了揭牌仪式。伏山湾村书记情……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活动之科技筑梦

为丰富乡村小学生们的暑期生活,增加孩子们的科技兴趣与动手实践能力,7月6日,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志愿者服务团于枣庄市山亭区伏山湾村开展“智慧进社区,科技小课堂”活动。小朋友们,…… 小滕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公管学子助力校地共建,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本周,公管院学子继续深入橘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参与校地共建社区助理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沈阳城市学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本网讯(校团委牛康莉)2025年3月26日13时,由沈阳中心血站联合我校举办的无偿献血活动于南楼成功开展。活动开展期间,广大师生…

新乡工程学院“清明追思·薪火相传”网上祭英烈活动

春风拂柳念英魂,清明时节寄哀思。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

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专题宣讲活动顺利举

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内涵,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月8日下午,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

最新发布

湖北学子三下乡:态度决定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
盛夏的七⽉,刺蛰的阳光倾斜在⼀群朝⽓蓬勃年轻⼈脸上,我们怀着激动的⼼情,怀着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院领导和⽼师的指导下,我们⽤我们的实际⾏动进⾏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此次社会…
陆定一祖居暑期参观
暑期参观革命先烈陆定一祖居陆定一祖居位于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天一社区陆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600多平米,是陆定一出生地和童年生活的地方。解放后此宅已无人居住,遂分给当地贫农十数户入内。至上世…
砥砺奋进前行,青春逐梦萍乡
为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更好地将红色故事融入广大青年心中,6月29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告白祖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前往江西省萍乡市秋收起义广场、安源路矿工人…
回访党员,跨越数字鸿沟
现如今,在科技网络迅速普及的信息时代,我们享受到了网络时代的红利,但是大多数的老年人却未能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节奏。为使更多老年人能够享受网络智能时代的便利,帮助他们跨越这道“数字鸿沟”,教会他…
安徽学子回访老兵,跨越数字鸿沟
随着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智能手机已广泛普及和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智能化的数字时代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社会上的老年群体却显得手足无措,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字技术已在老年群体面前划出了一道无形的…
西工大学子赴唐山:英雄城市育善魂,觜参宝地诞人杰
英雄城市育善魂,觜参宝地诞人杰河北这片英雄的土地孕育出不平凡的风土人情,8月19日,西北工业大学“持先行思想,寻强国足迹”实践队队员偶遇参与公益活动的市民并对其进行采访。在去往承德的路上,面对队员…
安徽学子三下乡:以爱为声 与心同行
2022年7月4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宣城市稼祥中学,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见面活动,守护仲夏童心,与孩子们一同开启为期10天的夏日之旅,希…
西工大学子赴唐山:前赴后继筑牢根与魂 继往开来联结新世界
前赴后继筑牢根与魂继往开来联结新世界8月18日,为更加直观深刻地感受大国重器的魅力与大国工匠的精神,西北工业大学“持先行思想,寻强国足迹”实践队队员到达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参观学习,了解到唐车…
喜迎二十大,赓续红色星火
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
西工大学子赴唐山:致富返乡发展绿色农业,勤劳耕作打造新型生态
致富返乡发展绿色农业,勤劳耕作打造新型生态8月17日,西北工业大学“持先行思想,寻强国足迹”实践队队员来到兴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参观学习,受到了合作社总经理常先生的热情接待,并且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