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陆定一祖居

来源:江苏科技大学 作者:沈一

暑期参观革命先烈陆定一祖居

陆定一祖居位于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天一社区陆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600多平米,是陆定一出生地和童年生活的地方。解放后此宅已无人居住,遂分给当地贫农十数户入内。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各户逐步迁出建私房,并各自拆除内部建筑,最后所剩无几。2004年由堰桥街道出资170万元重建,2006年开放并定为市级文保单位,于2011年提升为省级文保单位。堰桥街道再投资3000万元对祖居环境实施综合提升工程,于2020年11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

祖居正门左右各有大理石雕说明,写有“位于老陆巷”字样,其实在正式称呼上并无此巷名。无锡县西漳人民公社成立以后,这祖居所在地称为“陈家桥生产大队”,以下共有十个生产队(小队),分别为:高车渡、东陆巷、西陆巷、新陆巷、塘网巷、高巷、大金巷、小金巷、东陈巷、西陈巷。这祖居所在地属“东陆巷”生产队,所谓的“老陆巷”是相比于“新陆巷”而言的。

陆定一(1906—1996),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宣传思想战线的卓越领导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长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文革后任中共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陆定一祖居是典型的江南民间大户人家砖木结构住宅,入室后有一正厅,上有匾额,左右有楹联,全套傢具,用于逢年过节举行仪式和待客;天井;二层楼房;木质扶梯;楼上楼下均有走廊和房间。

这是楼上一房间,一张雕刻精致的老式床,1906年6月9日,陆定一就在此处出生。

江南民居典型的灶间在楼下。左图为烧饭煮菜的灶头,锅子上方墙上画有吉祥图案,并有灶神供奉;右上图为旧式碗橱及餐桌;右下图已属稀罕之物,为烧火坐的“绳扯矮凳”和“风箱”。

祖居内一室存放了江南农村的生产工具,上图为稻麦脱粒用的“稻架”和区分开稻谷麦粒和柴屑麦壳用的“风车”;下左为铁耙扁担,还有不多见的“稻耥”;下右图为用以装运粪水的“粪桶”和水盆等用具。

当然也少不了江南农村的一般生活用具,如盆盆罐罐、藤椅、木篮、马桶、蒸笼、蚕匾,这蚕匾是生产生活两用的,可用以养蚕,亦可晾晒食物。

从《陆氏宗谱》上载,陆定一属陆氏八十世,共兄弟四人,分别为:坤一、定一、亘一、正一。其中坤一早矢,亘一曾任軍委总参雷达局长;正一长期在中学任教,曾任无锡市公益中学(曾更名无锡市五中)副校长,后任省人大代表,无锡政协委员。陆定一祖父于光绪末年在无锡市区县前西街10号(原名西河头)购得住宅,后举家迁移,于是此处于2002年定为“陆定一故居”,为江苏省文保单位。由于这个原因,处于陈家桥东陆巷的陆家老宅就只能称作“陆定一祖居”了。

楼下展室展示了《陆定一文集》,还有后人所写的《陆定一传》,陆定一后人所写的怀念文集,曾编入中学语文课本作为课文几十年,影响了整整几代青少年的陆定一写的长征回忆录《老山界》,它的原稿亦展示其中。

展室周围有陆定一参加革命的历程详介,并有诸多有关陆定一革命活动的图片,充分表露了陆定一忠诚于党,忠诚于共产主义理想,忠诚于党的宣传工作的伟大业绩。

好多展柜中展示了陆定一在解放区的报刋上发表的文章,讲稿,题词和有关照片,体现了陆定一终生坚持毛主席的文艺思想,坚持党的文化宣传工作方针,为党,为人民,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而献身的业绩。

祖居展室中还着重介召了唐义贞烈士。唐义贞(1909—1935),湖北武昌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27年被党派往苏联学习,1929年与陆定一结为伉俪并育有一儿一女,1930年回国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1年赴苏区并加入中共。1934年红军长征,唐义贞因怀孕未随大部队行进,留在苏区坚持斗争,儿子被送给福建一农户。1935年1月不幸被捕,随接在长汀英勇就义。陆定一在文革中被关押,文革后获释解放,即在福建寻找亲子,终于在福建某林场找到,陆定一并为唐义贞烈士题写了墓碑及碑文。七十年代末西漳建影剧院,由陈家桥大队派人赴京求题名,陆定一即题“西漳影剧院”五字,影剧院建好后,陆定一这个失散了几十年的儿子作为贵宾出席了落成典礼。

祖居楼上是起居室,陆定一在祖居仅度过童年,青少年时代就迁居无锡市区,直至后来参加革命四处漂泊,解放后定居于北京。这起居室应是北京住所的复制。按祖居展室的介召,上左图为老房间、上右图为陆定一办公室、下左为会客室、下右图为卧室。

卧室中挂有陆定一和夫人严慰冰的合影照。严慰冰(1918—1986),中共党员,1938年在延安抗大学习,延安中央党校研究生毕业,解放后任北京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等职,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与陆定一育有二儿一女。严慰冰的父亲严朴(1898—1949),无锡县张泾寨门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年时代就散尽家财投身革命,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二科科长,领导了1927年的秋收起义,参加了1934年的长征,后任浙南军委书记兼红十五军政委,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抗战后派往哈尔滨工作,1949年奉调北京,然患胰腺癌于1949年6月5日逝世,是无锡地区著名的革命家,在无锡市烈士陵园内有其衣冠冢。

1981年5月,陆定一由女儿陪同回祖居一次,先在西漳公社和党委成员座谈,再到陈家桥大队企业园内参观,后步行至祖居,见到的均已是断壁残墙,因路经西漳中心小学(时未新建,在陈家桥高氏宗祠内),遂入内稍坐一会,与校领导攀谈,问了一下教学情况。上图为陆定一回乡简介,下左图陆定一和老乡邻相见,下右图为陆定一和当时西漳中心小学校长薛钧寅交谈。此次返乡之行后,陆定一向中央反映了自己对乡鎮企业的看法,明确表示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唯一道路,是使广大农民发家致富最好的方针政策。

陆定一此次回乡后于1981年11月14日致信中央,在信中以西漳公社为例,说明了社队企业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他写道,社队企业的作用极大,一是可解决地少人多地区的多余劳动力;二是可以以工补农,提高农田产量;三是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西漳地区农民仅15%依靠种田收入,85%是依靠在企业作工收入;四是大大增加了国家的税收,他力主应大力扶持并发展社队企业。对中央的大政方针决策应该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2004年“陆定一祖居”的重建,仅是在原址空地上进行,原址座落于村巷之中,前后左右均有民宅。2011年提升为省级文保单位后,堰桥街道对此进行了综合提升工程,拆迁了部分民宅,祖居前建了一片广场,祖居出口处建了小花园,假山池塘,花草树木,以供参观的人们浏览欣赏。

212241803318沈一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529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纸盘绘画

绘画课我相信都是小朋友们喜欢上的,不出意外,小朋友们确实很喜欢上。不过可能是线上的原因,小朋友没有很活跃,但我在小朋友发过来的绘画作品中我可以看到小朋友上课的用心。绘画大家…… 追希社会实践队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云支教之武侯诸葛孔明

由于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复杂、为了规避风险等不可控的原因,我们的线下三下乡活动被迫提前结束转而在线上进行支教。对此我们都感到十分遗憾,但我们也迅速整理心情开始执行云支教的计划。…… 追希社会实践队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今天是线上教学的第二天,小朋友今天提前就已经进入了课堂,这也说明了小朋友还是非常的喜欢来上课的。那么我在昨晚上课的时候,我忽然间看到了我小时候很喜欢的一篇课文,那就是《纪念…… 追希社会实践队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线上游西安

今天是线上支教第二天,这次课是旅游课,主题是印象西安。我选择这节课的原因是在我看来,学生最喜欢出去玩耍了,如果每次上课都讲一些比较理论的知识,学生会觉得无聊,现在的疫情也有…… 追希社会实践队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弘扬吃苦耐劳的精神

加入追希实践队伍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追希队伍里不仅体验了线下的乡村支教还体验到了利用线上平台进行支教,无论是在线下支教还是线上支教,我都体会到了当教师的乐趣,学会了如何与同…… 追希社会实践队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肩扛担当,胸怀感恩

7月17日是线上教学的第二天,今天给紫欣小朋友上一堂不一样的课程——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古人说:“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其实,感恩是人的一种道德…… 追希社会实践队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防溺水的重要性

今天是线上支教的第二天,经过第一天的线上教学后,我明显可以更轻松的面对线上支教的考验,也可以很好的处理网络不顺畅的问题,也能时不时关心一下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有没有偷偷退出…… 追希社会实践队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篮球基础球性训练

第一次尝试在线上授课教学,有一种说不出心酸的感觉,好好地线下三下乡活动就突然结束了。心里带着失落感开始了后几天的线上教学,只能尽我们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上课,去教会小朋友需要学…… 追希社会实践队 岭南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现转机:广西师大学子实地调研 “把脉开方

在当今文化多元共生且非遗保护浪潮澎湃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2月25日,一群充满朝气与…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最新发布

湖北学子三下乡:态度决定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
盛夏的七⽉,刺蛰的阳光倾斜在⼀群朝⽓蓬勃年轻⼈脸上,我们怀着激动的⼼情,怀着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院领导和⽼师的指导下,我们⽤我们的实际⾏动进⾏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此次社会…
陆定一祖居暑期参观
暑期参观革命先烈陆定一祖居陆定一祖居位于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天一社区陆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600多平米,是陆定一出生地和童年生活的地方。解放后此宅已无人居住,遂分给当地贫农十数户入内。至上世…
砥砺奋进前行,青春逐梦萍乡
为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更好地将红色故事融入广大青年心中,6月29日,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告白祖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前往江西省萍乡市秋收起义广场、安源路矿工人…
回访党员,跨越数字鸿沟
现如今,在科技网络迅速普及的信息时代,我们享受到了网络时代的红利,但是大多数的老年人却未能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节奏。为使更多老年人能够享受网络智能时代的便利,帮助他们跨越这道“数字鸿沟”,教会他…
安徽学子回访老兵,跨越数字鸿沟
随着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智能手机已广泛普及和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智能化的数字时代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社会上的老年群体却显得手足无措,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字技术已在老年群体面前划出了一道无形的…
西工大学子赴唐山:英雄城市育善魂,觜参宝地诞人杰
英雄城市育善魂,觜参宝地诞人杰河北这片英雄的土地孕育出不平凡的风土人情,8月19日,西北工业大学“持先行思想,寻强国足迹”实践队队员偶遇参与公益活动的市民并对其进行采访。在去往承德的路上,面对队员…
安徽学子三下乡:以爱为声 与心同行
2022年7月4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宣城市稼祥中学,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见面活动,守护仲夏童心,与孩子们一同开启为期10天的夏日之旅,希…
西工大学子赴唐山:前赴后继筑牢根与魂 继往开来联结新世界
前赴后继筑牢根与魂继往开来联结新世界8月18日,为更加直观深刻地感受大国重器的魅力与大国工匠的精神,西北工业大学“持先行思想,寻强国足迹”实践队队员到达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参观学习,了解到唐车…
喜迎二十大,赓续红色星火
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
西工大学子赴唐山:致富返乡发展绿色农业,勤劳耕作打造新型生态
致富返乡发展绿色农业,勤劳耕作打造新型生态8月17日,西北工业大学“持先行思想,寻强国足迹”实践队队员来到兴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参观学习,受到了合作社总经理常先生的热情接待,并且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