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为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提高未来公民素质,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一缕阳光”生科院赴安徽荒野科学城市公益自然教育中心团队前往芜湖赭山公园面向一至六年级的小朋友依托自然教育中心开展了自然植物科普以及趣味物理实验活动。让小朋友在学习课堂拓展知识的同时,培养其主动探索的能力。
自然教育很关注情感的启迪和提升。环境教育往往是从问题出发寻求解决方法,而自然教育是从体验、感受和情感出发,鼓励人们保护美好。自然教育更加注重户外,强调直接的体验。而环境教育更正式,因其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多,直接体验非常有限。当然,这些都是基于城市内的孩子。为此,我们提出问题,利用暑期实践的时间,充分了解情况,并努力改变现状。
活动期间,我们利用下午的时间对芜湖市内的适龄小朋友进行了自然知识调研科普。以调查问卷为基础,调研市内小朋友对自然知识的了解程度,方便后期我们活动的而开展。调查发现,小朋友对自然知识的了解仅限于书本上的图画和老师的讲解,对自然界内的动植物其真实形态并不是很清楚,且由于各种原因,小朋友们几乎没有机会真正的去接触自然,了解自然。基于此,我们设计了赭山公园植物科普以及标本制作活动,自然教育中心动植物科普,趣味物理实验等课外拓展活动,带领小朋友们共同了解自然,近距离接触自然,培养小朋友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小朋友对自然的产生敬畏之心。
自然教育非常关注三个关系的建立和提升,即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环境教育更多的是解决自然中人与人的关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有所涉及,但是强调不足,而人与自我的关系,基本没有关注到。环境问题的解决靠的是保护行为的产生,而保护行为的产生不能缺少情感的培养。
自然教育培养的是保护行动之前、以及其中的爱。没有自然教育中情感的启发,也就不可能有环境教育中“价值观”的树立。正像《寂静的春天》的作者雷切尔卡森所说的:“知识的重要性远不及感受一半。如果信息是种子,日后可以成为知识与智慧,而感受就是沃土,种子必须在其中发芽生长。童年就是准备土壤的阶段。”从孩子的心灵成长角度讲,我们现在提供的以认知为主的教育是碎片式的,不利于孩子原本整全的心灵。大自然的元素非常丰富,是任何图像、视频、音频无法模拟的。也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动期间,我们同小朋友一起探索自然,了解自然,感悟自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小朋友学得了知识,我们也收获了很多。在后期总结时,我们明白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这个时代是不可取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46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