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重点在于立足于当下的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最终实现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融合发展。因此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土地是农业的依托,故土地流转是发展农业的重要抓手。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江陵暑期社会实践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7月3日-7月9日期间奔赴基层下乡开展了“乡村振兴荆楚行”青年专项实践活动。
第一站,白马寺镇。
白马寺镇地处四湖腹地,位于江陵县东北部,距离县城15.3公里,交通四通八达。一下车站,正是烟雨蒙蒙的时候,走进最近的业新村,映入眼帘的就是2022年惠农政策宣传栏,当看到其中关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的大力宣传和推广时,成员们都心情激动,纷纷表示“耕地保护、土地流转是大势所趋,这片领域大有可为”。
走访其他几个村落,村委会都大力组织落实土地流转承包给大户的政策。来到黄淡村一户人家时,奶奶正在门口处理小鱼,将鱼正反两面逆着方向刮去鱼鳞,之后在鱼的侧面划开一刀快速清理出内脏,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大家纷纷目瞪口呆。奶奶一边干活一边接受我们的调研,老人家一辈子都在种地,除了种地之外没有别的能力,她也曾担心自己老了之后生活会没有保障。但村里大规模土地流转之后,奶奶现在家里承包了约六七十亩地,家里的大儿子一家回来帮忙操持,在村里的组织下进行虾稻共作,田里不仅种水稻还一边养虾子,这些年来靠着这几十亩地收入增长了不少,奶奶也彻底放下了自己的顾虑。
“稻虾共作”是源自湖北江汉平原鱼米之乡的一种新型生态种养模式,即在技术操作上实现小龙虾与水稻的共作共生。“稻虾共作”改变了传统的养殖模式,将植物栽培与动物饲养融合为一个生态系统,是一种低碳、绿色、生态的养殖模式。 “新虾稻”在生长过程中不用调节剂和添加剂、不用农膜、不用高毒农药、不用普通化肥,该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正是实行虾稻共作的绝佳场地,不仅减少了化肥农药投入还有力的促进了当地农户增收,农民的幸福感不断增强,乡村人居环境也不断地得到改善,村里近些年还倚仗这些改变开发了农家乐,为乡村多元化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活力。
第二站,沙岗镇。
在总结去白马寺镇调研的经历后,我们事先与当地的村委会进行了沟通,以便我们能顺利地深入村落内部,全面了解当地的政策。我们一行人首先来到了沙岗村,在调查中发现该村大部分的田地都已经转出给大户种植,进行虾稻共作。剩下还在种田的村民大部分种两季,一季是中稻,另一季是油菜。村里的年轻人并不是很多,大部分人年纪都在50往上,也有退休在家养病的老人,一部分中年人在村里专门开收割机,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
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退休的村干部,他说家里已经不种田了,但是他在村中收取村民的油菜榨油,之后再回收他们的茶渣制成茶饼来做饲料,在了解了基本情况之后,他又表达了一些关于国家政策与农民生活的观点:现在农村人民的养老,医疗,婚嫁都是很大的问题,村里的农民如果只想靠种地来谋生的话,基本上是很难的,大都需要进行兼业才能维持日常生活,但是村里大部分都是耄耋之年的老人,除去种地生活中没有其他的依靠,子女也都远在他乡。把田地都流转给大户种植虽然有利于规模化的经营,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种了一辈子的地,突然无地可种,他们一时不能接受而且心里缺乏安全感。他希望国家能够更加的关注基层农民的一些问题,把对这些老人的补贴落实到位,让他们能够安心放心,并且要让政策落到实处,有些政策本身很好,但还没有真真正正解决农民的问题。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都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农业和农村的振兴是为了让我国的农民拥有更强的幸福感和更大的生活保障,只有农民幸福的乡村振兴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在这个过程中,免不了出现操之过急和一刀切的情况,对待这些问题要坚持听取基层农民的呼声,以保障农民的利益为初心,及时纠错,才能使惠民政策真正发挥作用,让农民真心支持和欢迎。
第三站,熊河镇。
熊河镇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紧挨着县城,且处于江陵县与监江高速之间,镇区位于江陵连接线西侧,与江陵县的沿江产业园基本融合。近年来,熊河镇坚持以党的建设统领全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坚持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原则,着力推进产业发展、环境整洁、乡风文明。
团队成员来到熊河镇熊彭村时,当地村民都十分热情,他们很乐意和我们的团队成员交流去年的种植情况,也会表达他们对这些低碳农业技术的看法。在和村民的交流中,我们得知熊彭村是一个水资源比较匮乏的村庄,几年前村中还有化工厂等工厂,对当地的空气质量和水资源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些情况到近几年才大幅改善。村民大多使用地下水种植作物,在我们介绍了滴灌技术之后,村民们纷纷表示现代农业技术越来越先进了,他们之中大部分农户都已经在村里的支持下在田间统一安装了管道,滴灌在当地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技术了,他在去年已经走进了熊彭村上上下下。
经过我们的田间走访,发现熊彭村是一个将低碳农业技术和环境保护政策推广和贯彻地十分优秀的村落,除了滴灌外,稻虾共作、农机使用、秸秆还田等都十分的普及。在调查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年龄偏大的老人大多不愿意将秸秆还田,在他们看来,秸秆还田有一定的弊病,无法杀灭秸秆中存在的病菌和卵虫,出苗率降低、病虫害加重,这让村民十分头疼。听到这一说法后,团队成员在晚上汇总数据时,也展开讨论,最后觉得秸秆还田有利有弊,而尽可能地减少其弊端就需要促使秸秆还田这一技术的规范化,这也需要村里组织召开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改革的过程总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不断结合现实加以改进。
通过这次在江陵县的调研,团队成员受到了热情的帮助和配合,感受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农民的善良淳朴。有实践才能有所感,只有真正的走进乡村进行调研,才能感知农民的需求、见证农民的收获,为乡村振兴建设出谋划策,贡献我们青年学子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35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