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上午八时,为深入学习稼祥精神的内涵,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泾县“书香沁·支教情”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泾县稼祥中学内的王稼祥生平展室参观,一起聆听革命英烈故事,感悟无产阶级战士的拳拳爱国之情。
求学之路漫漫,初涉马克思主义
队员们排着队,有序的进入展室,对于很多队员来说,这还是第一次走近、了解王稼祥同志,大家都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感。王稼祥,一位存在于历史书中和老一辈人口中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位为无产阶级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家。在讲解员细致地讲解下,他的人生画卷也在队员们面前徐徐展开。
图为王稼祥生平展室的讲解员在讲解 。 通讯员 周雪洁摄。
王稼祥的求学之路值得所有人学习,他青年时期学习成绩优异,并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深造。1928年2月,他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正式开始了为无产阶级事业奋斗终生的道路。在讲解员的讲解下,一个眼神坚毅,正伏案读书的革命家形象顿时出现在了队员们的面前。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人或许很简单,但是始终坚守初心才最不易。通过展厅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以及王稼祥的手书资料,全体队员们仿佛身临其境,重温了王稼祥同志的革命历程,队员们被王稼祥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所深深打动。
心中有党,不畏阴霾
王稼祥同志生活在不同于现代青少年的时代中,大家仅仅只能从书籍和影视作品中片面地了解那个时代的面貌。所谓时事促英雄,自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王稼祥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因为热爱共产主义,因为心中有人民,胸中有大义,所以王稼祥即使是在病痛缠身的情况下依旧毅然决然地加入了长征队伍,并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并投出了关键性的一票。王稼祥坚定的革命信念对现代青年也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只要不断地向伟人看齐,学习他们身上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前方总有进步。如果说王稼祥同志所代表的是激扬热血的革命年代,那么年轻实践队员们则是新时代的一个缩影。队员们在感受那个年代所带给他们的震撼和启发的同时,革命先辈们所需要传承的意志也将由他们去延续。
图为团队队员们在认真浏览展板模块。 通讯员 周雪洁摄。
情系稼祥,革命伉俪
本次参观活动还向队员们展示了王稼祥和其夫人朱仲丽的革命爱情故事。1939年3月5日,正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王稼祥和朱仲丽在延安结为革命伴侣。相同的追求使他们对延安这片土地有着深深地热爱,也是在延安,他们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王稼祥和朱仲丽之间既是相濡以沫的爱情也是为理想而共同奋斗的战友情。在讲解员的讲解下,队员们了解到正值王稼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朱仲丽奶奶来到了泾县稼祥中学并向王稼祥同志半身铜像献花。队员们深深地感叹于王稼祥和朱仲丽因信仰相同而结成两姓之好的美好爱情故事,也感动于他们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
伟人故里,泾县厚岸
初到泾县,这里群山环绕,烟树茫茫,景色十分秀丽。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团队初步了解到了泾县的人文风貌和自然风貌,王稼祥便生长在这一片钟灵毓秀之地,家乡的一切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灵里。生长的环境会对人的未来成长产生重要影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方志敏曾说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当队员们走王稼祥半身铜像时,队员们仿佛顺着他坚毅的目光看到了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也看到了那个和夫人携手向着共创美好社会的目标而奋斗的英雄人物。队长孙晓瑜感叹道:“十分感谢稼祥中学组织本次参观活动,在本次参观学习中,队员们对泾县,对王稼祥同志都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也是支教工作的良好开端。”
图为团队队员参观王稼祥纪念馆后的合影。通讯员 林怡澎摄。
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的事迹,有多少人为了保卫祖国和家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烈士们走了,但他们的事迹会幻化成永不磨灭的丰碑高高矗立在后人的心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24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