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研学治沙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中国药科大学“漠药”暑期社会实践圆满完成

来源:中国药科大学“漠药”实践团队 作者:刘奕辰 袁媛 何曼

研学治沙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药科大学“漠药”暑期社会实践圆满完成

2022年正值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为担当青年使命,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治沙精神,学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中国药科大学“漠药”团队于2022年7月1日从南京出发,前往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和民勤县西渠镇,开展以“研学治沙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近年来,我国治理沙漠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现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但沙漠生态修复治理仍然任重道远。中国药科大学“漠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沙漠及治沙基地中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实地考察、走访调研,以亲身实践号召广大学子凝聚青春力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弘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助力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

三代耕耘,情暖八步沙

为更好地了解中国治沙历史,进一步探索科学治沙、开放治沙、创新治沙的新时代治沙策略,中国药科大学“漠药”实践团队于7月3日赴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八步沙林场、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等地,围绕“致敬时代楷模,激扬奋斗青春”的核心思想,开展了治沙研讨会、参观学习基地、采访八步沙治沙三代人、参与植树造林、开展红色党史教育等活动。在八步沙林场,实践团队有幸采访到第一代治沙人张润元、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和罗兴全、第三代治沙人郭玺。

面对采访,张润元爷爷表示他希望后人能不忘初心,坚持治沙事业,把沙漠治理好。通过此次采访,实践团队对治沙的艰难岁月、治沙造林的初心、三代人的治沙信仰、八步沙林场的改革历程、八步沙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以农促林、以林治沙、以副养林的多种经营机制有了更加全面、更加透彻的理解。

望着绿色的生命点缀着茫茫大漠,黄绿交替间实践团队的成员们仿佛看到了一代代古浪人民奋斗的历史,这是古浪人民在中华大地上留下的不朽之作!

坚守初心,迎时代潮流

在八步沙林场,第三代治沙人郭玺热情地向实践团队成员介绍了八步沙林场的历史。在他的带领下,实践团队见证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六位老汉在沙漠承包合同书上按下红色手印,带头与“黄龙”搏斗,到如今在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治沙的巨大变化。近半个世纪,“六老汉”和他们的后代,战风沙,先后治理荒漠近40万亩,让风沙线倒退了15公里。第三代治沙人郭玺哥哥向同学们介绍:“网络治沙、拉水、浇树都比上两代人要快得多,省力得多。我们就是个榜样,我想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共同治沙。”从林场拉水,再到浇灌树苗,通过实践学习,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了治沙的不易与艰苦,这激发了同学们极大的斗志,立志要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沙漠治理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进一步推广学习三代人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治沙精神,从八步沙林场,到六老汉治沙纪念馆,再到苍凉孤寂的沙漠,团队成员都在开展党史教育活动。通过走访调研,成员们都深深感受到了党的重要领导作用和地位。任何事业都离不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的带领下,当地人民敢为人先,凝心聚力,十年如一日地不断巩固和发展绿洲,促进生态建设,并因地制宜,寻找到了利用梭梭树、肉苁蓉的种植和溜达鸡等沙漠特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致富密码,打开了以沙带动农副业,以经济效益促进林业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综合性经济体建设的伟大构想!

奋斗拼搏,谱民勤乐章

结束了在古浪县的实践学习,实践团队前往地处河西走廊东北边缘,南依凉州区,西毗镍都金昌,东北和西北面与内蒙古左右旗接壤,北临巴丹吉林沙漠,东接腾格里沙漠的民勤县。实践团队在这里见证了一部与风沙抗争的生态保护史,一张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宏伟蓝图,一种“勤劳、朴实、坚韧、勇敢”的民勤精神。

为更进一步落实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解,实践团队于7月5日前往生态保护林、红崖山水库、青土湖、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等地,同学们实地考察了梭梭树的种植情况,对于民勤县生态保护的历史及现状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了沙漠恶劣的生存环境。

“胡杨树种一棵死一棵,流沙不断吞噬,沙漠年年推进,尘暴时时侵扰。”当地的居民向同学们这样介绍。通过走访,实践团队成员了解到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民勤人民适地适树,种植梭梭树、沙拐枣,采用“压沙造林+喷灌”模式治沙造林,让民勤仿佛变回了曾经历史上的那个“湖泊涟漪、水草丰茂、可牧可渔”的绿洲,闪耀在西北大漠之中,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对民勤人民的拼搏奋斗精神肃然起敬。

“一部民勤志,半步治沙史”,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民勤人做到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辛劳,打造出了“沙海绿洲、绿洲碧海”的奇观,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实干实学,助乡村振兴

为深入了解民勤的乡村振兴之路,实践团队于7月6日进行线上视频学习,于7月7日至10日走进了民勤县西渠镇的村民家中进行社会实践。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脱贫攻坚是其中一个重任。民勤吹响脱贫攻坚的号角,用蔬果大棚托起乡村振兴致富梦。深入基层,扎根基层是了解脱贫致富事业的最佳途径。7月7日,实践团队在返乡创业大学生仲麟的带领下,赶往瓜田采摘成熟的蜜瓜,并同步直播现场,进行线上宣传、销售沙漠蜜瓜。从分拣称重到包装上车,看着装满了一车车发往全国各地的蜜瓜,同学们浑身的疲惫和疼痛顿然消失。切身体验过脱贫的不易,实践团队更加感受到了青年一代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治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漠药”实践团队希冀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弘扬治沙精神,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通衢大道上阔步向前,让更多的人为生态环保、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20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以数字藏品助力汉剧传承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学生们在非遗传承方面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他们利用数字藏品的形式,致力于发展汉剧品牌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一所重视文化传统……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助力非遗传承,打造汉剧专属IP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学子们积极参与非遗传承工作,通过努力打造汉剧专属IP,促进多元销售,推动汉剧品牌文化的发展。据了解,汉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创新实践,推动非遗汉剧品牌化发展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的一群学子成立汉剧创新团队,该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和创新实践,成功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剧的传承与发展,打造出一系列汉剧专属IP,并通过多元销售模式,有效促进了汉剧……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助力非遗传承,打造汉绣专属IP

近日,武汉东湖学院“一支独秀”创新实践队在非遗传承领域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创新与活力。他们积极参与汉绣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倡导文化自信,助力打造汉绣专属IP,推动多元销售,促进……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法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三下乡:支持留守儿童教育,积极促进乡村与高校合作交流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19日电(通讯员杨寒)为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近日踏上了赴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的旅程,积极开展关爱教育实践活……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三下乡:暖心支教行,筑牢成长路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14日电(通讯员杨寒)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于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积极展开关爱教育实践……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东湖学院学子三下乡:为留守儿童带来温暖的关爱

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开展一项旨在关爱留守儿童的美育帮扶实践活动。通过一堂精心设计的硬笔教学课,团队成员不仅传授了……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武汉学子三下乡:暖心支教行,筑梦成长路

大学生网报孝昌7月6日电(通讯员杨寒)为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情况,2023年7月5日,武汉东湖学院“为艾方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积极开展关爱教育实践活动,以留守儿…… 杨寒 武汉东湖学院文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商学院团委开展“用爱铺就无碍之路,携手残障共赴暖阳”志愿活动

(通讯员陈泳君)4月19日,商学院团委在长沙西湖公园开展为期一天的“用爱铺就无碍之路,携手残障共赴暖阳”志愿活动。活动前…

筑牢反诈防线,守护校园净土

近日,24090441班宣传委员与组织委员携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反诈指南宣讲会,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且实用的反诈知识课…

2023级金融班举办“碑前躬行,身后继志”志愿活动

(通讯员王笑贺)4月19日下午,商学院2023级金融学班举办以“碑前躬行,身后继志”为主题的志愿活动。此次活动由青志协小组长…

青春挺膺护国安:24090441班团日活动风采

在国家安全愈发成为时代焦点的当下,24090441团支部紧跟步伐,于近期精心组织了一场以“国家安全,青春挺璎”为主题的团日活动…

2023级经济班开展“拭碑见史,抚字承志”志愿活动

2023级经济班开展“拭碑见史,抚字承志”志愿活动(通讯员张学鹏)4月19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23级经济班的志愿者,带着…

最新发布

【以党建引领打造“红色物业”,真情服务民生】
【以党建引领打造“红色物业”,真情服务民生】曲园学子暑假行:为有效破解当前物业管理服务中的难点、乱点、热点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海恒物业加快推进“党建引领、红色物业、服务民生”工作…
南师大学子探访红色记忆 “红色绘卷留印记,历史光景存血脉”活动顺利进行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入川。2022年七月,南京师范大学能源院学生组织的暑假实践活动——“红色绘卷留印记,历史光景村血脉”顺利进行。早在六月中旬,组长赵嘉华就已经开始着手组织实践宣传活动的分工合作,在…
用法律捍卫我们的利益
在这个宝贵的假期里,为了能够使我的假期生活更添一份精彩,我选择了响应学校的号召,通过在乡下不断地走访宣讲法律知识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为祖国乡村建设献出一份自己的微薄力量。为此,不管这一路上是…
楼内消防器械不完善 居民安全存隐患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住宅小区日益增多,住宅楼层渐高,住宅楼防火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基于此,“畅通消防共享平安”实践团于7月21日到7月25日,针对楼内消防器械安全隐患问题,在张店区的新旧个小区进行实…
萤火荟萃,呵护点滴
踏着晨光,伴着缕缕微风,为促进乡村教育发展,提高民族科学素质,培育小学生科学素养,8月12日早上7:15广东省佛山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绿萤护水队”全体成员来到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胜天村村委,为小朋友科…
山东学子三下乡:普及消防知识,增强防火观念
俗话说“疏忽一时酿火灾,痛苦一生追悔迟”,我们就必须防止这种一时的疏忽,避免“痛苦一生追悔迟”的结果,就要学习消防知识。为进一步的普及消防知识,增强实践团成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河海学子三下乡:研学振兴助力热土吉安
2022年7月10日至14日,我带队伍共6人在我的家乡——江西吉安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发起这次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想要为我的家乡,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五天的实践活动,我不…
山大学子三下乡:探访莆博,寻根莆仙
文化是文物的灵魂,文物是文化的载体。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家乡博物馆文化,作为山大外院赴七省八市关于中小博物馆发展调研团的成员,我们来到了莆田市博物馆进行调研。步入博物馆,我们首先沉醉于一楼展厅…
深入小微企业,探寻供应链金融
在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也是提供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而推动供应链金融在小微企业中…
合肥工业大学“徽风戏韵”推普实践团:探文化内涵,助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徐州市考察时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而徽州目连戏作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