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与教育科学学院赴安庆市黄梅戏博物馆寻徽土黄梅音传承,开展“寻徽土黄梅音传承”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今国家对于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作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也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要从过去出发更要立足于当今黄梅戏的现状,因此我们小组于2022年7月20日上午十点前往安庆黄梅戏博物馆,探索新时代下黄梅戏的发展情况,探寻黄梅戏的发展之路。
安庆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此地宜城”当为不虚之赞;这里孕育了“石牌”“枞阳”古调,走出了“徽班”众多名伶,养育了京剧鼻祖程长庚;这里的“岳西高腔”用古曲清音演绎古老的传说,“文南”曲词迷醉了山野村民,“弹腔”弹唱过中州古韵,“曲子戏”浸润着百姓们的喜忧悲欢……黄梅戏正是在这样肥沃的戏曲文化土壤中孕育的。黄梅戏文化生于民间,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凝练了人们对生活的各类想法,通过口头传唱流传至今,与民间语言和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又不断从人们的生活中汲取养分,充实自己,因此它带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它作为戏曲,宣扬的不仅仅是先辈的寄托,更是人们奋斗目标,表现民俗民风民情,抒发人民大众的疾苦和欢乐。
黄梅戏的服装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延续,大多偏向民间,朴实内敛,不过是唐宋明时期的为多,提取不同行当的经典服饰,结合行当本身特色再设计,例如旦角在白底褂和外衣的基础上增加水袖,方便演员舞动出柔美的身姿,唱戏的时候折叠在手上,跳舞的时候伸展开来。 较之京剧戏服,少了浓墨重彩、华丽妖冶,多了清雅秀丽、自然隽永,自成一段风流。
中国黄梅戏博物馆《黄梅戏艺术陈列》,一楼入口处是巨大的舞台式幕墙上,幕墙上是吴邦国委员长的题词:“皖国故都,黄梅之乡”京剧。这是国家领导人对于艺术的热忱,更是老乡对于家乡艺术的情谊。漫天散落的黄梅,仿佛要飘洒出清新的香气来。进入黄梅戏展厅,就会越来越快被艺术气息所感染。黄梅戏艺术展厅共分三层陈列,分为“戏曲之乡,源远流长”、“黄梅绽放,梨园奇葩”、“梅开数度,生机无限”、“凝心聚力,再创辉煌”和“黄梅戏舞台美术展览”几个小主题。展厅里的资料向讲述了黄梅戏的历史起源、时代变迁、更新发展、辉煌展望、艺术家介绍等。整个黄梅戏展厅以发展历程为经,舞台美术、服装道具等为纬,通过大量的实物、文献,讲述了黄梅戏一个多世纪以来诞生和发展的曲折历程,诠释了黄梅戏的艺术地位及巨大文化成就,让观众深刻的感知到了黄梅戏的永恒魅力。
在此次赴安庆黄梅戏博物馆,深入黄梅戏,能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的确,感性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检验才知道其正确与否。同样,只有在实践中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191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