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学子三下乡:领略瓷都千年文化,竭力守护非遗传承
大学生网报景德镇8月10日电(通讯员 高滋檀)7月29日至8月6日,北京科技大学寻梦故里人间瓷话调研实践团响应学校的号召,在“实践绘就最美青春——青春献礼二十大,扬帆奋进新征程”的主题背景下,来到江西省景德镇市开展关于陶瓷民俗文化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瓷都传承千年未断
实践队首先前往乐天陶社进行参观,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与介绍下了解乐天陶社的构成。乐天陶社为陶瓷艺术创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环境,中外交流不断,碰撞出了许多绚丽的创作火花。接着实践队去古窑民俗博览区参观学习制瓷工艺,了解景德镇历代瓷业发展历史。之后进入中国陶瓷博物馆,欣赏陶瓷藏品,了解景德镇四大传统陶瓷:青花瓷、粉彩瓷、玲珑瓷、颜色釉。
中国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景德镇作为世界著名的瓷都,千百年来景德镇传统的陶瓷技艺与文化的传承始终不曾间断。实践活动期间,实践队分别采访了景德镇四大传统陶瓷的非遗传承人和陶瓷艺术家等人,他们接受采访时均表示:瓷器是中国对外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景德镇历代积累并传承下来的陶瓷制作技艺成为了景德镇的深厚底蕴,也给了景德镇屹立世界陶瓷之林的底气。学习传统陶瓷技艺与文化是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陶瓷创作与创新发展。
江西省级非遗传承人陶易老师表示:景德镇一千年来窑火从未熄灭,任何历史和人文原因都未阻断陶瓷的传承。国家重视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的大国工匠为人熟知,也成为了许多匠人的榜样。看到现在年轻人积极主动地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他坚信景德镇未来的陶瓷发展也将非常光明。
“景漂”创新推动陶瓷发展
在7月31日晚,实践队成员前往陶溪川采访了陶溪川邑空间中的微陶老王。老王是一名陶瓷爱好者,由于从小对捏泥巴比较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陶瓷后,就在心中种下了一粒名为“制瓷”的梦想种子。于是,他选择大学就读陶瓷学院,毕业后不断追逐他的陶瓷梦想。六年前,受到景德镇游客想法的启发,他萌发了将拉坯机和陶瓷缩小的想法,希望让陶艺进入千家万户,让更多没有到过景德镇或其他陶瓷产区的人们能够亲自体验到陶艺。于是他开始着手制作微缩拉坯机,对微缩陶瓷的创作进行研究。一开始,他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不支持他,认为他研究微缩陶瓷是不务正业,外界也有质疑的声音不断传来,认为他研究的微缩陶瓷没有用处,是白费功夫。但老王坚守初心,不断钻研。随着他的努力,通过在网络分享微陶制作视频,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微陶,表达出对于微陶的喜爱和支持。
他介绍到,微缩陶瓷有两大优点。第一是具有良好的教育宣传意义。通过微缩这样的创新方式,可以将传统的七十二道工序大大简化到拉坯、修坯、上釉、烧制等几个步骤。老王说到:“微缩陶瓷与真的陶瓷是一样的,它以景德镇深厚的传统陶瓷技艺传承和文化为底蕴,并加以创新,是一种陶瓷传统文化推广教育的良好媒介。”第二是节约材料。比起传统陶瓷制作需要一公斤泥,微陶制作只需要一个鸡蛋大小的泥,大约30克就可以做出一个微缩的陶瓷,这样人们在体验或练习制瓷时就可以节省许多原材料。
“只要能赚够生活费,那我会一直坚持这门手艺,每天坚持去创作,去挑战自己的极限,永无止境。我会在微陶中融入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愿意通过视频让更多的中国人,甚至海外的人了解到我们传统陶瓷文化,做一些积极有正能量的事情。”在采访队员问到老王对于目前从事微陶制作的感受和未来打算时,老王这样回答道。
在采访完微陶老王之后,老王邀请实践队成员亲自体验制作陶瓷的过程。成员们以母校北京科技大学的标志为创作中心,制作了母校简称“USTB”四个立体字母、一片银杏叶和一个圆形校徽牌。最后,老王与实践队成员合影留念。
像老王这样的“景漂”已有三万多人,他们来到景德镇学习陶瓷技艺,为陶瓷梦想创业,推广陶瓷产品和文化。陶瓷传统技艺与文化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基本功,有了传统的肥沃土壤,才能有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陶瓷创作花园。而“景漂”这股新鲜血液的注入,成为了景德镇陶瓷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人声鼎沸的乐天市集,艺术家和青年创作者们在道路两旁展出并售卖自己的陶瓷作品;夜晚的陶溪川市集,各式各样的陶瓷摆在摊位,吸引着游客为之驻足;八旬老奶奶为梦设计建造瓷宫,一座碎瓷片建造的精美传统建筑矗立在景德镇的大地上,默默向世人展示着陶瓷之美……五天的时间,实践队的足迹遍布景德镇,对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展开调研。了解传统陶瓷技艺,学习陶瓷传统文化,争做非遗的守护者与传播者,北科人一直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15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