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回眸红色历史,芳华初心如磐——探访五间厅、兵谏亭

来源:西北大学文学院 作者:西北大学红帆启航

骊山北麓,华清池畔,五间厅墙体上的弹孔清晰可见;兵谏厅等西安事变旧址,穿越80多年的时空岁月,向人们讲述着那一段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

为进一步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专项计划,7月27日上午,“红帆启航”队前往西安市临潼区华清池五间厅和兵谏亭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围绕“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深入了解红色精神”的主题,深入西安事变旧址进行调查。队员们分工明确、有计划地对西安事变旧址进行实地考察和宣传,为保护红色资源、弘扬红色精神贡献力量。五间厅,又名“桐荫轩”,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华清路38号华清宫环园内,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入陕,以华清池为“行辕”,下榻五间厅,于此发生了西安事变。五间厅即五间房子,蒋介石住在中间的一间,内有床、圆桌、沙发和椅子,是兵谏捉蒋的重要见证、西安事变的重要旧址之一。1982年2月23日,包含五间厅在内的“西安事变旧址”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入华清宫景区深处,队员们依次参观了蒋介石“行辕”侍从室、卧室、办公室、会议室和秘书室,在工作人员的细心讲解下,生动地了解了张学良、杨虎城带领的东北军包围华清池、扣留蒋介石的这段历史。随后,队员们还参观了东北军与蒋介石侍从激战时留在墙壁上的弹孔,对于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1936年12月12日清晨5时,环园打响第一枪,正在这里休息的蒋介石跳窗逃到山上,9时左右,被东北军在半山腰处虎斑石的夹缝中找到……”兵谏事件让中国历史“拐了一个弯”,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掀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通过查阅资料,队员们了解到兵谏亭是1946年为了纪念西安事变所修建的亭子,最初叫“正气亭”,解放后改为“捉蒋亭”,1986年再次易名为现在的“兵谏亭”。纪念性建筑空间的塑造是为了丰富人们的情感,留存集体的记忆,为纷繁复杂社会中的人们带来精神信仰和心理上的慰藉。在人类物质世界极其丰富的今天,我们面临纪念性建筑空间缺乏仪式感、趋于大众娱乐化、表面化以及纪念性建筑失去纪念性等问题。通过这一次的实地走访和调研,队员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于保存集体记忆、保护红色文化建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专项计划的支持下,作为当代青年更应该紧扣时代主题,把握文化主旋律。进一步来说,也希望可以吸引广大青年群体切身领略相关历史,坚定爱国信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013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奋进新时代,再创新高度—推进中国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黄燕梅 黄泽汉 梁 桂林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绿色助能,创智未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薪火相传实践队调研科技园区
绿色助能,创智未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薪火相传实践队调研科技园区“黄河落天走东海,十年发展变迁路。”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正式提出推动…
感悟教育新启航 助力乡村新发展 ——西农学子对研究生助力团成员杨乔专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赴合阳县教育调研团在当地已经开展了一周的调研活动。据了解,教育调研团已经完成了对当地的学校和南沟村村落的初步走访,开展了健康知识宣讲,同时引导孩子们参加唱歌、跳舞、绘画…
赴全椒开展吴学探索实践活动
为增强文化自信,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基,6月份,传承探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典吴学实践小分队前往全椒县吴学基地了解吴学发展近况,为吴学的传承助力。活动前期,团队通过收集历史文献、网络资料…
红色之行——走进邯郸红色历史,追忆革命岁月
身为华夏子孙,牢记红色历史,走进它的光辉历程中国人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的红色情结,深入血液,深入基因。对于红色文化的追寻从未停止,在建党百年之际,党史学习动员大会在全党全面开展,学习党的历史,传…
百年青春心向党 科普大戏护健康
身边的孩子突然被异物阻塞气管怎么办?街道上卖的“老年人福利”活动保健产品真有标榜的奇效?平时的洗手方法真的能洗干净手吗?在一场轻松有趣的科普舞台剧表演中,大家想知道的医学小知识,想避开的伪科学…
曲园学子暑期社会实践——学习红色文化
曲园学子暑期社会实践——学习红色文化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星火赓续实践队队员于7月13日到达了聊城市阳谷县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实地考察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位于阳谷县城南11公里的沙河崖村。…
擎旗出列,蔚园学子学习红色精神
一声声嘹亮的青春集结号在蔚园吹响,一位位年轻的团员青年在访谈“五老”事迹中书写担当,共同赓续红色血脉。在“五老”精神不断的延续和传承中,滁州学院青年大学生在2022年6月15-30日在滁州学院、滁州市紫薇…
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为引导青年学子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更好地担当时代责任。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积极组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家重温红色历史、传承红色精神、铸造红色脊梁。求是力行…
河科大学子三下乡:以学子青苗星火之力,助乡村科普创新教育之风
“红星光照一百春,华夏巨变容颜新”。为引导青年学子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峥嵘岁月,激发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自2022年六月中旬起,河南科技大学从校属各学院招募队员并成立了“科创青村·青苗…
基层治理全面升级,促进产业创新发展
暑期乡村振兴青研团经过网上查资料、实地调研、整理回顾、合作探究等历程逐渐加深对日照市陈疃镇的了解。从所学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出发可得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先进上层建筑利于经济基础的发展…